一、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保护计划启动——兼记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二三事(论文文献综述)
刘菁[1](2021)在《嘉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籍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何保存与利用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典籍文献,如何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每一位图书馆人共同面临又亟需解决的问题。相比于馆藏丰富、设备齐全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条件有限,古籍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本文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对该馆古籍保护现状的深度调研,为今后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第一章主要概述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收藏情况。摸清家底,了解馆藏特色是保护古籍的前提条件。本章主要从馆藏古籍的数量、来源、文献特色三方面来分析现存古籍的概况。从嘉郡图书馆发展至今,嘉兴市图书馆的馆藏规模不断扩大,现存馆藏古籍92586册,善本12127册,其中方志类古籍颇具规模且价值独特,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二章主要阐述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保护现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从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三个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国家标准,阐述该馆在古籍书库、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建设、古籍整理出版、古籍互动体验、古籍展览这六个方面所做出的成果,全方位了解该馆的古籍保护状况。第三章主要对嘉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将古籍保护成果与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政策规划和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对比,发现嘉兴市图书馆在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建设、古籍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主要与缺乏资金、技术、人员的投入密切相关,尤其在技术开发方面十分有限。第四章主要对嘉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嘉兴市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动学习和借鉴古籍保护的优秀案例,加强与各古籍收藏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全面构建原生性、再生性、传承性三者齐头并进的古籍保护体系,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建设树立良好的榜样。
潘美娣,肖晓梅,张珊珊,林明,马杰,王婷,肖鹏[2](2020)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古籍修复传习导师潘美娣口述访谈》文中指出古籍修复传习导师潘美娣多年来倾心从事古籍修复事业,师从名家,技艺精湛,经验丰富,桃李芬芳。文章通过口述访谈的形式记录了潘美娣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部分经历,包括入行拜师、参加古籍修复培训班、经手的重要修复案例以及退休后聘任到中山大学图书馆帮助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等事宜。
张若琦[3](2020)在《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1月9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对全国的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整体的规划部署,自此,一场名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全国性古籍保护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针对本馆馆藏古籍的保护实际需要,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推进本馆古籍保护工作,与辽宁省图书馆合作,并在其帮助下,成立包括古籍特藏书库、小微古籍修复室两部分在内的古籍保护中心,承担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的日常管理、破损古籍的修复、培养古籍保护人才以及馆内古籍服务工作的职责。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为研究重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背景研究。首先总体介绍古籍保护的历史背景及“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后,在国内各级古籍存藏机构、高校的努力下古籍保护及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沿革、古籍存藏变动情况、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馆藏在辽宁省内的地位这些古籍保护中心成立的相关背景,缕清时间线。此外还对“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后所颁布的国家标准进行研究整合,为选取适合对古籍保护中心进行评估的国家标准做铺垫。第二章: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现状调查。从古籍特藏书库、小微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与古籍相关服务工作的开展,概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现状。选取《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室规范化建设与仪器装备基本要求》(GB/T 30238-2013)和《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 30227-2013)两份国家标准中适宜的维度,分别对古籍保护中心下属的古籍特藏书库和小微古籍修复室进行比对与评估;简述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修复工作内容与古籍相关网络建设、古籍出版、古籍查阅等古籍日常服务工作。第三章: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充分了解沈阳师范大学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古籍特藏书库与小微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工作、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分别对其工作指出不足之处,无论是古籍特藏书库、小微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工作、以及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的工作都有科技程度较低、工作深度挖掘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是沈阳师范大学古籍保护中心建设历史短、资金不够充足、古籍保护人才匮乏所导致的。第四章:针对第三章提出的沈阳师范大学古籍保护中心所具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逐条提出对策。通过与其他的古籍存藏机构做好合作,借取古籍保护中心无法购置的设备、加强古籍修复技术交流、协同合作打造古籍数字资源库等做法,提升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保护与读者服务能力,深化自身建设。从个别到一般,我们可以看到古籍保护发展已纵深进入高校的势头,但是无论是对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还是对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研究仍然是较为欠缺的,这是因为高校古籍保护工作尚处在初期阶段。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是较早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一般高校之一,其古籍保护工作及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经验对后起高校具有指导与示范作用。本文认为,与高校所在地的古籍保护单位保持联系并联合培养人才、对馆藏古籍进行开发利用、立足实际构建本校古籍保护体系、进行本校古籍普查工作可有效提升高校古籍保护效率;而注重校际交流、古籍保护科研、校企合作、联合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等工作则是高校未来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向所在。
程焕文[4](2020)在《中山大学的民间历史文献与现代中国学术传统》文中指出民间历史文献,顾名思义,是一个与官方历史文献相对的概念,既非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等官方纂修或文人学士撰着的文献,亦非皇帝起居注、官府文书等官方档案材料,而是历史上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和使用的文字记录和文献资料,包括记录家族历史的家谱、族谱,记录生产关系的契约文书、账本簿记,反映社会活动的碑刻文字、乡规民约、戏曲唱本,反映社会关系的诉讼文书、信函书札,反映民间信仰的宗教科仪书、经文、善书,反映个人生活的日记,以及民众日常生活所用的通书、药方、杂
凌一鸣[5](2019)在《收束与发端——刘家真着《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平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家真着《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规划出版的古籍保护系列教材之一,目的是用于古籍保护及纸质文物保护的教学与工作实践。该书全面论述了纸质文献损坏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不同藏品的保管与维护方案。该书以对技术原理的分析和评价为主要特色,通过大量的图表及案例,力图建立最为优化的古籍保护技术体系。古籍保护相关研究近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的问世既从技术角度对以往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收束,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思路启发。
孙汝昕[6](2019)在《中国古籍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初探》文中指出古籍保护立法可以使古籍保护工作更加有规范性和高效性,是尚无古籍保护法的中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第一章中对中国古籍、外国古籍、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文章第二章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分别回顾建国前和建国后古籍出台政策法规的历史沿革。文章第三章分析了现有与古籍保护相关之法律、法规的应用情况。本章将内容分为古籍相关法律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和已出台的古籍相关法规在古籍保护中的应用两部分。文章第四章分析了古籍立法的迫切性与可行性,比对了《古籍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和《镇江市古籍保护办法》,并提出了古籍保护立法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俞蕙,刘守柔[7](2017)在《传统修复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文中认为以"装裱修复技艺""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为重点,对我国修复技艺类"非遗"项目的名录建设、技艺保护、技艺传承、非遗成果等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修复技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所需的指导思想与路径。同时,回顾了我国修复人才培养的历程与现状,并重点探讨当前国内院校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赵林然[8](2013)在《顾廷龙文献学成就研究》文中提出顾廷龙是我国着名的图书馆事业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文字学家和书法家,对我国古典文献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自己说其一生中的工作可用六个字来概括:收书、编书和印书。本文即从顾廷龙在这几个方面的成就着手,对他在文献学领域的成就进行梳理和总结。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顾廷龙的家世和生平,以目前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阐述了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顾廷龙“片言只字皆史料”的文献搜集理念,并从他注重稿校抄本、革命文献、家谱、专人档案等方面的搜集入手,指出了他在搜集文献方面的成就;第三部分对顾廷龙在编纂文献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论述,由于他编纂的书籍较多,只择其一部分进行研究,如《吴愙斋先生年谱》、《章氏四当斋藏书目》、《明代版本图录初编》等,还有其主编的《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部大型工具书,从中可体现出顾廷龙对我国的版本目录学做出的重大贡献;第四部分研究了他在古籍影印方面的成就,论述了他刊布古籍的理念及做出的实践工作;最后一部分对顾廷龙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总结,这些理论对现在的古籍整理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观全文,主要是从顾廷龙对文献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研究的,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他的理论和成就。
刘红[9](2011)在《培育紧缺古修人才 服务国家文明传承——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培养古籍修复紧缺文化人才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与时间赛跑的古籍修复事业——需修复量之大与修复人才奇缺的巨大反差古籍是记载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古代书籍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
程焕文[10](2010)在《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的整理与保护》文中研究说明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总计3万余件,绝大部分为1927年顾颉刚先生赴江浙所采购,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文物考古价值和艺术参考价值。1920年代末期,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图书馆曾对这批碑帖做过初步登记整理,其后因战乱等多种原因,辗转各地,偶有坏损。虽颇受学界关注,但长期束之高阁,难以得见。2000年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图书馆开始招募碑帖整理人才,购买数字化设备,重新清点登记,修复保护,整理编目,电子扫描和编辑出版,以公诸同好,嘉惠学林。
二、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保护计划启动——兼记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二三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保护计划启动——兼记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二三事(论文提纲范文)
(1)嘉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重难点和创新 |
第一章 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收藏情况 |
第一节 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数量及来源 |
一、嘉郡图书馆成立至抗日战争前 |
二、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 |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
第二节 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文献特色 |
一、六部分类,各具一格 |
二、版别丰富,刻本为主 |
三、乡邦文献,蔚为大观 |
第二章 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保护现状 |
第一节 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原生性保护 |
一、建立标准化古籍书库 |
二、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
第二节 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
一、启动古籍数字化建设 |
二、整理出版古籍成果 |
第三节 嘉兴市图书馆现存古籍的传承性保护 |
一、开展古籍体验服务 |
二、举办古籍专题展览 |
第三章 嘉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古籍修复工作尚存不足 |
一、古籍修复设施有限 |
二、古籍修复用纸紧缺 |
三、古籍修复人员匮乏 |
第二节 古籍数字化开发不到位 |
一、古籍着录标准不一 |
二、古籍共享程度较低 |
三、古籍专题数据库缺乏 |
第三节 古籍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
一、古籍技艺体验创意不足 |
二、古籍展览展示效果欠佳 |
三、古籍文创产品开发滞后 |
第四章 对嘉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建议 |
第一节 全面提升古籍修复能力 |
一、完善古籍修复设施 |
二、构建小型古籍纸库 |
三、培养古籍修复人才 |
第二节 加快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 |
一、统一古籍着录标准 |
二、提高古籍共享程度 |
三、深化专题数据库建设 |
第三节 加大古籍保护宣传力度 |
一、升级古籍互动体验服务 |
二、打造特色古籍专题展览 |
三、加强古籍文创产品开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馆藏珍贵古籍名录 |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 |
附录三 访谈实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2)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古籍修复传习导师潘美娣口述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1 访谈意义 |
2 访谈说明 |
3 访谈正文 |
3.1 上图拜师 |
3.2 北京修复培训班 |
3.3 经典修复案例与经验总结 |
3.4 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经历 |
(3)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调查法 |
2.实地调研法 |
3.访谈法 |
4.表格法 |
(四)论文重点和创新 |
一、沈阳师范大学古籍保护中心建设背景 |
(一)国家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 |
(二)高校对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重视 |
(三)沈阳师范大学对古籍保护工作开始重视 |
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现状 |
(一)古籍特藏书库与小微古籍修复室的建设 |
1.建设标准的古籍特藏书库 |
2.建设小微古籍修复室 |
(二)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
(三)古籍相关服务工作 |
三、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古籍保护中心的建设对细节指标把控不足 |
1.对某些精确的指标有所忽略 |
2.古籍保护中心内缺失一些基础设施 |
3.古籍保护中心建设规模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
(二)古籍修复技艺与科技手段结合程度低 |
1.补纸类型及各类型补纸种类的匮乏 |
2.小微古籍修复室没有专门用于古籍修复的工作台 |
3.古籍的科学性修复较为薄弱 |
4.修复档案内容欠完善 |
(三)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深度不够 |
1.图书馆官网古籍信息检索不便 |
2.对本馆特色古籍善本宣传与相关信息介绍不够 |
3.古籍数字资源库资源比较匮乏 |
4.图书馆官网网络平台服务不稳定 |
四、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一)注意细节对古籍保护中心的建设的影响 |
1.提高古籍保护中心对精密工作的把控能力 |
2.增添古籍保护工作中必要的相关设施 |
3.通过校馆合作提高本馆科研水平 |
(二)多方面加强本馆古籍修复的能力 |
1.购买多种用于修复的纸样 |
2.采取措施使工作台更能适应古籍修复工作 |
3.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科学性 |
4.对古籍保护中心的古籍修复档案进行完善 |
(三)加强古籍数字资源平台建设能力 |
1.开发本馆的古籍数字资源库 |
2.对本馆古籍善本进行古籍数字化和整理工作 |
3.引进精品古籍数字资源库与联合建设古籍数字资源库相结合 |
4.辅助做好图书馆网络平台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中山大学的民间历史文献与现代中国学术传统(论文提纲范文)
1 20世纪初期的开创奠基 |
1.1 朱家骅与中山大学现代中国学术建设 |
1.1.1 广泛延揽现代中国学术人才 |
1.1.2 大力建设中国南方最大的图书馆 |
1.2 顾颉刚的现代图书馆藏书观 |
1.2.1 图书馆应该打破两千年来的正统藏书观念 |
1.2.2 图书馆应该改变沿袭正统藏书观念的现状 |
1.2.3 图书馆应该顺应收集新材料的潮流开辟新路径 |
1.2.4 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宗旨是搜集研究材料 |
1.3 顾颉刚的历史文献购求观 |
1.3.1 普通古籍——搜集完全 |
1.3.2 特种古籍——竭力搜罗 |
1.3.3 机关档案——中大贮藏 |
1.3.4历史文物——多事搜罗 |
1.3.5 民间文献——多方征求 |
1.4 顾颉刚的历史文献购求与整理实践 |
2 20世纪中期的起承转合 |
2.1 战后中山大学现代中国学术人才的重新聚集 |
2.2 战后岭南大学现代中国学术人才的聚集 |
2.3 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的文脉融合与人才聚散 |
3 21世纪的继承弘扬 |
3.1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
3.2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
3.3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3.4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荔波水书研究基地 |
3.5 中山大学图书馆 |
3.5.1 历史文献的收集 |
3.5.2 历史文献的整理 |
4《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概论》的价值 |
(5)收束与发端——刘家真着《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平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与目的 |
二、构架与内容 |
三、拓展与探讨 |
(6)中国古籍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背景与意义 |
(二) 学术史研究 |
(三) 文章主旨和研究方法 |
一. 古籍保护立法相关概念 |
二. 中国古籍保护立法的历史沿革 |
(一) 建国前古籍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历史发展 |
(二) 建国后古籍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历史发展 |
三. 古籍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 |
(一) 古籍保护相关法律的应用 |
1. 古籍保护主体 |
2. 古籍保藏和利用 |
3. 古籍流转 |
4. 法律责任 |
(二) 古籍保护法规的应用 |
四. 古籍保护立法的问题与展望 |
(一) 古籍立法存在的问题 |
(二) 《古籍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和《镇江市古籍保护办法》的比较 |
(三) 古籍保护立法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1. 专着 |
2. 学位论文 |
3. 期刊 |
4. 会议论文 |
5. 报刊 |
致谢 |
(7)传统修复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修复技艺的起源与演变 |
2保护传承情况 |
2.1名录建设 |
2.2技艺保护 |
2.3技艺传承 |
2.4技艺成果 |
3修复技艺保护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路径 |
3.1修复技艺保护传承的目的是科学保护文物 |
3.2修复技艺保护传承要基于技艺的全面发掘与整理 |
4修复技艺人才培养 |
4.1人才培养历程及现状 |
4.2院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5结束语 |
(8)顾廷龙文献学成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顾廷龙家世与生平 |
1.2 顾廷龙文献学成就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2章 顾廷龙与文献搜集:“片纸只字皆是宝” |
2.1 对文献和文献资料的认识 |
2.2 重视稿校抄本 |
2.3 重视革命文献、家谱、手札、档案等的搜集 |
2.4 废纸堆里抢救文献 |
2.5 搜集旧平装书和近代期刊 |
第3章 顾廷龙与文献编纂:“专为前贤行役,不为个人张本” |
3.1 吴愙斋先生年谱 |
3.2 清代朱卷集成 |
3.3 章氏四当斋藏书目 |
3.4 明代版本图录初编 |
3.5 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3.5.1 中国丛书综录 |
3.5.2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第4章 顾廷龙与古籍影印:“孤本不孤,秘本不秘” |
第5章 顾廷龙古籍整理理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保护计划启动——兼记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二三事(论文参考文献)
- [1]嘉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D]. 刘菁.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2]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古籍修复传习导师潘美娣口述访谈[J]. 潘美娣,肖晓梅,张珊珊,林明,马杰,王婷,肖鹏.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06)
- [3]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研究[D]. 张若琦.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中山大学的民间历史文献与现代中国学术传统[J]. 程焕文. 图书馆论坛, 2020(07)
- [5]收束与发端——刘家真着《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平议[J]. 凌一鸣. 古籍保护研究, 2019(01)
- [6]中国古籍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初探[D]. 孙汝昕.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7]传统修复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 俞蕙,刘守柔.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3)
- [8]顾廷龙文献学成就研究[D]. 赵林然. 河北大学, 2013(01)
- [9]培育紧缺古修人才 服务国家文明传承——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培养古籍修复紧缺文化人才的探索[J]. 刘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34)
- [10]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的整理与保护[J]. 程焕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