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杆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杆系模型,空间结构,多维减震
空间杆系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香成,周甲佳,徐志朋,李倩,赵军[1](2017)在《磁流变阻尼器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加入磁流变阻尼器(MRD)框架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和扭转振动特性,基于杆系模型建立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以十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例,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无控和MRD受控RC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程序,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未控和有控下框架典型节点X、Y、Z向的位移、加速度时程响应和结构的空间扭转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RD可有效减小RC框架结构的多维位移和加速度时程响应,若阻尼器位置设置不当,将会增大结构的扭转振动响应。结果验证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及其Matlab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16期)
刘海涛[2](2016)在《无砟轨道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较为简单的无砟轨道动力分析模型,提出分别采用"梁格"和"鱼骨梁"模拟轨道板,从而建立无砟轨道的梁—梁格和梁—鱼骨梁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针对同一种典型无砟轨道结构,分别采用这2种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进行轨道结构在轨道板板中和板端加载、左右轨对称和非对称加载的静力分析,以及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瞬态动力分析,研究空间杆系模型在无砟轨道动力数值计算中的适用性,并与室内试验结果和梁—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与梁—实体模型在计算分析无砟轨道结构的竖向静、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相同的精度,且静载作用下轨道板的位移最大差小于2%,应力最大差小于7%;梁—梁格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比梁—鱼骨梁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能更精准地分析无砟轨道结构的横向动力性能,且比梁—实体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可用于车—线—桥多工况的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杜宏彪,管民生,侯世峰,周军[3](2009)在《偏心结构空间杆系模型与空间实体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空间杆系模型和空间实体模型对偏心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差别。研究发现,在结构刚进入塑性阶段时,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和空间实体模型得出的偏心结构塑性变形接近;而结构产生较大塑性变形时,采用空间实体模型得出的偏心结构塑性变形要比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得出的大许多。(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聂国隽,钱若军[4](2002)在《空间杆系钢结构弹塑性分析力学模型及分析方法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论述了日前空间杆系钢结构弹塑性分析所采用的各种力学模型的特点.重点介绍了两种精确的铰接杆单元弹塑性分析模型和梁柱单元的塑性铰分析力学模型和塑性区分析力学模型。同时.对空间杆系钢结构的各种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增量法、迭代法、虚拟载荷法和数学规划法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实际结构的具体情况决定取含.为提高计算效率.可以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7-01)
张铜生,陆兢[5](1998)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杆系-层模型在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单、双向及扭转地震波输入下结构的反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个便于工程应用的高层建筑空间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HBFA。由于引入了考虑空间耦合作用的杆件弹塑性本构模型,故可以用叁维杆系-层模型对包括钢结构在内的剪力墙可任意布置的复杂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计算分析。现已对实际工程大连远洋大厦作了弹塑性进程分析。本文通过例题计算,对单、双向及扭转地震波输入下结构的反应作了比较,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并建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层建筑能增加结构的最大扭转角及层间扭转角的限值。(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期刊1998-10-01)
陈志坚,冯文山,宋文翰[6](1993)在《筒形桅杆有限元振动计算模型的研究及空间杆系结构奇点的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筒形桅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讨论,计算结果精确。本文还对空间杆系结构有限元振动计算模型中的无刚度“奇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消除空间杆系结构有限元振动计算模型中的无刚度“奇点”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空间杆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建立较为简单的无砟轨道动力分析模型,提出分别采用"梁格"和"鱼骨梁"模拟轨道板,从而建立无砟轨道的梁—梁格和梁—鱼骨梁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针对同一种典型无砟轨道结构,分别采用这2种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进行轨道结构在轨道板板中和板端加载、左右轨对称和非对称加载的静力分析,以及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瞬态动力分析,研究空间杆系模型在无砟轨道动力数值计算中的适用性,并与室内试验结果和梁—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与梁—实体模型在计算分析无砟轨道结构的竖向静、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相同的精度,且静载作用下轨道板的位移最大差小于2%,应力最大差小于7%;梁—梁格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比梁—鱼骨梁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能更精准地分析无砟轨道结构的横向动力性能,且比梁—实体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可用于车—线—桥多工况的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杆系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香成,周甲佳,徐志朋,李倩,赵军.磁流变阻尼器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J].振动与冲击.2017
[2].刘海涛.无砟轨道空间杆系动力分析模型[J].中国铁道科学.2016
[3].杜宏彪,管民生,侯世峰,周军.偏心结构空间杆系模型与空间实体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
[4].聂国隽,钱若军.空间杆系钢结构弹塑性分析力学模型及分析方法述评[C].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5].张铜生,陆兢.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杆系-层模型在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单、双向及扭转地震波输入下结构的反应比较[C].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1998
[6].陈志坚,冯文山,宋文翰.筒形桅杆有限元振动计算模型的研究及空间杆系结构奇点的消除方法[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