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24h差异蛋白质组学及SOD含量变化的机理研究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24h差异蛋白质组学及SOD含量变化的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损伤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每年各国对本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方法。针刺作为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其独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选用改进的Allen’s打击装置制造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旨在应用适宜频率参数的电针治疗,探讨其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脊髓状态的分子机制。对损伤部位的脊髓组织进行SOD含量的检测;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找出相关差异蛋白。探讨电针在该模型上产生疗效的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并在蛋白质组学的角度上探讨其机制,并现将主要结果简述如下:1.损伤局部组织SOD含量:24h后对大鼠进行治疗,然后处死动物取出损伤段脊髓,测定SOD的浓度。发现(1)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含量下降,且有极显著性差异。②与空白组比较:电针组含量下降,有显著性差异。(2)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无差异,但是有增加的趋势。2.对大鼠脊髓全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借助Mascot软件从中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发现个8蛋白质点,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化。在已发现的蛋白点中,成功鉴定出7种蛋白质:①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②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复合体Ⅰ-亚复合物10(subcomplex 10)③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④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⑤E2泛素连接酶(E2N)⑥神经丝亚单位(NF-M)⑦DJ-1蛋白。通过本动物实验可见,针刺对早期急性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鉴定出的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和水解,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及其神经细胞骨架重建等途径参与了ASCI的损伤及修复过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部分
  • 综述一 自由基综述
  • 1. 自由基概况
  • 1.1 自由基的定义
  • 1.2 自由基的产生
  • 1.3 自由基的三个特点
  • 1.4 自由基的双重作用
  • 1.5 自由基对生命大分子的损害
  • 1.6 自由基与神经系统疾病
  • 1.7 对自由基的研究现状
  • 2. 自由基与急性脊髓损伤
  • 2.1 概况
  • 2.2 氧化应激反应与急性脊髓损伤的中医辨证分型
  • 3. 针刺的抗氧化研究
  • 3.1 针刺对脑血管疾病的抗氧化作用
  • 3.2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抗氧化作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 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 2.1 蛋白质分离技术
  • 2.2 蛋白质鉴定技术
  • 2.3 蛋白质组学信息查询技术
  • 2.4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2.5 在神经病学应用时出现的问题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造模
  • 1.3 治疗
  • 2.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内SOD含量的研究
  • 2.1 SOD的检测方法
  • 2.2 数据处理方法
  • 2.3 结果
  • 3.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 3.1 仪器
  • 3.2 试剂
  • 3.3 全蛋白提取方法
  • 3.4 大鼠脊髓样品的蛋白定量
  • 3.5 2D电泳方法
  • 3.6 银染图谱
  • 3.7 考染的胶内酶切
  • 3.8 凝胶图像采集与分析
  • 3.9 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的质谱鉴定
  • 3.10 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内SOD含量研究的讨论
  • 2.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内差异蛋白质研究的讨论
  • 3. 探讨差异蛋白质与急性脊髓损伤中医辨证分型
  • 3.1 差异蛋白点的变化与阳气暴脱证
  • 3.2 差异蛋白点的变化与血瘀证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生物介导的布鲁氏菌SOD疫苗的研制现状[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1)
    • [2].妊娠期血浆脂蛋白及SOD的变化及意义[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0(02)
    • [3].杏鲍菇菌丝体胞内和胞外SOD提取条件与活力变化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0(10)
    • [4].采油污水对斑马鱼SOD活性的影响[J]. 环境与发展 2016(06)
    • [5].15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OD相关性及关联规则挖掘研究[J]. 新中医 2016(12)
    • [6].SOD在大樱桃上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5)
    • [7].SOD在巨峰葡萄上应用效果[J]. 河北果树 2017(03)
    • [8].不同品种绿豆SOD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5)
    • [9].丝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学特性的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8)
    • [10].三角帆蚌一种新型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5(04)
    • [11].刺梨中SOD的提取和酶活测定[J]. 广州化工 2016(16)
    • [12].几种食用菌子实体中SOD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5(11)
    • [13].树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提取及不同条件下酶活力探究[J]. 科学中国人 2015(02)
    • [14].大宝的大名叫SOD蜜[J]. 意林(原创版) 2012(07)
    • [15].雪莲果SOD不同环境下活性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16].瑶蔻复方外用对黄褐斑小鼠SOD活力的影响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31)
    • [17].新鲜蛹虫草中SOD的提取工艺优化[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04)
    • [18].补肾活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1)
    • [19].2种常用农药对葛氏鲈塘鳢肝脏SOD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8)
    • [20].刺梨果实不同含水率下维生素C和SOD活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1)
    • [21].0812藻中β-胡萝卜素与SOD的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17)
    • [22].金属卟啉白蛋白结合体模拟SOD酶性能研究[J]. 中国科学:化学 2013(02)
    • [23].野生菊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 2012(06)
    • [24].SOD红富士苹果生产技术[J]. 宁夏农林科技 2012(09)
    • [25].采油污水对水丝蚓SOD酶活性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2)
    • [26].脂联素、血脂、SOD与代谢综合征痰湿内蕴辨证关系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1(01)
    • [27].甲苯咪唑对黄河鲤SOD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5)
    • [28].高温胁迫对连翘叶片SOD活性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1(06)
    • [29].软枣猕猴桃果中类SOD的提取与研究[J]. 食品科技 2010(06)
    • [30].蜡样芽孢杆菌的破碎条件及对SOD活性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10(05)

    标签:;  ;  ;  ;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24h差异蛋白质组学及SOD含量变化的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