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论文文献综述)
石贤平[1](2021)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司法部虽然制定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但评估标准未能涵盖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刑事审判、死刑复核等全部环节,且相应的评估配套机制和法律保障措施尚未建立,因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完成。探讨如何构建以及构建一套什么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来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是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面临的首要问题。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也能够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与此同时,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正当性与可行性。正当性的主要体现是评估指标体系既是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法治评估的拓展与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评估指标体系还能够促使政府履行好刑事法律援助义务、增加政府决策的可信度、合法性以及增强政府对决策的调控能力。可行性主要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包括宪法、国际公约、政策法律等法源依据,尤其是《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实施,同时还具有评估试点工作的实践基础,在国家评估标准、评估组织和评估人员保障、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构建条件。考察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现状后发现,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等几个阶段,2019年司法部出台《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及其评估说明是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里程碑事件,从此中国有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国家标准。尽管这一标准离评估指标体系尚有距离,但至少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一标准的出台也使得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增加为两种:一种是司法行政部门主导的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另外一种是以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司法裁判评估的的运行模式。两种模式下的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区别。此外,从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工作的运行现状看,其自行制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在评估试点运行中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仍存在诸多障碍,其中理念障碍是首要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理念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对评估指标体系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评估标准制定时民事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指标设置不仅合理,指标体系运用上也较为随意,对评估结果基本不用等。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独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遴选机制、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尚未建立评估异议审查制度和评估结果运用制度,评估经费未纳入专门经费序列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等。通过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外评估指标既具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两者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等。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等。因此,中国在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要注意借鉴吸收域外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和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在以人民为中心和平等保护原则的指引下,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和技术构造性原则,满足全部评估指标构建要素的前提下,解决由谁来评估、什么时候评估、评估哪些阶段、在哪里评估等评估适用问题,构建出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保证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需要确保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这需要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理念转型的前提下,首先对指标体系提供运行机制保障,多措并举地推进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不断完善运行配套制度。此外,要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提供法律保障,要在中国法律援助立法中正确定位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保障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作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Salvatore Caserta,王进喜[2](2021)在《法律领域的数字化与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未来》文中指出本文探讨了大型律师事务所如何进行重组以在日益数字化的法律领域保持竞争优势,简要介绍了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兴起以及数字资本主义和零工(gig)经济的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出了在数字化背景下改革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一种新颖而激进的方法。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在日益数字化和敏捷化的法律领域,合伙关系作为大型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工具;多行业执业的重要性,以及律师事务所内律师与非律师之间的关系;以法律技术公司和其他行为者为中心的外包战略,以更有效、更以委托人为导向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务。
赵立柱[3](2021)在《GX律师事务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文中研究指明
卿森泉[4](2021)在《新冠疫情背景下G律师事务所数字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及世界各国经济都遭受了重大打击,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等由线下转移到线上。G律师事务所由于局限于传统营销模式,主要依靠熟人介绍案源及个人口碑等进行营销,没有开展数字营销,在疫情期间遭受了重大不利影响,业务及收入下滑厉害。因此,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研究G律师事务所如何生存及发展,特别是开展数字营销成了该律师事务所迫切需要解决及面对的问题。本文以G律师事务所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数字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G律师事务所的营销现状、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开展数字营销的必要性等展开了讨论;然后基于PEST分析方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G律师事务所外部宏观环境及行业竞争等数字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再运用STP理论,对疫情背景下G律师事务所的数字营销进行市场定位,指出G律师事务所可采取官网营销、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营销、APP营销、短视频营销及在线讲座营销等六种数字营销方式;进而提出G律师事务所开展数字营销时需采取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从人员、资金、服务质量及投诉处理等五个方面予以保障,确保数字营销策略得以落实。最后,笔者认为G律师事务所在疫情期间只有改变传统营销方式,开展数字营销,才能解决G律师事务所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面临的困难及挑战,进而抢占先机,求得生存及发展,因此在理论及实践中均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参考意义。
李岩[5](2020)在《SY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法律服务需求增多,公民维权意识增强,促进了律师行业的快速发展。律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数量激增,竞争不断加剧。从短期发展看,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各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型律师事务所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不进则退,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具有普遍的特征,管理方式粗放而松散,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竞争优势。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律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成为每个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重点。SY律师事务所坐标济宁市,属于典型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本文以SY律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国律师行业、山东省律师行业的数据,结合SY律师事务所内部发展数据等,在相关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SY律师事务所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SY律师事务所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SY律师事务所的目标、愿景和使命,分析三种竞争战略对SY律师事务所的可行性,通过对比,选择适合SY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招揽优秀的律师人才、组建专业化团队,提供差异化法律服务,增强SY律师事务所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树立品牌形象、重视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和建立战略联盟等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保障。本文通过对SY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的研究,首先力图解决SY律师事务所在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方法,帮助其在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其次希望能对本行业其他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为中国律师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刘攀[6](2020)在《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的法治化进程的加速,律师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地凸显出来,特别是随着律师行业的蓬勃发展,律师事务所的数量也开始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法律市场中的竞争也开始逐渐地加剧,律师事务所应该如何的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之下得到可持续地发展,是每一个律师事务所都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是在2014年成立的,从其经营的规模以及业务范围的内容来看,其是属于合伙制的小型律所,在现阶段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需要建立起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这也能够促进律师事务所在未来的良好发展。本文通过运用工商管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惟矩律所发现的现状,并且利用一定的理论比如PEST分析法、五力模型对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SWOT矩阵,并结合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的使命、目标,针对其发展的战略进行内容方面的完善,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促进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的进一步发展。
李妍[7](2020)在《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工作中,薪酬的变动通常最能引起大众的情感和心理反应。薪酬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员工、组织和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薪酬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职责。薪酬管理的质量、薪酬体系的合理程度会对单位的生存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一项非常关键的调节措施,是单位建立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基础所在,是单位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律师事务所作为典型的知识型营利性组织,大部分员工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相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这类员工对组织生产发展有着更明显的作用。这类员工不仅非常重视薪酬的公平程度,同时对于工作成就感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于律师事务所来说,执业律师必然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在人力资本发展成为了核心资本之后,财务资本的重要性必然会有所降低,因此,律师事务所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律师行业的特点,树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设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薪酬体系,这是律师事务所短时间内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通过梳理国内外薪酬体系设计的有关研究,对优秀研究人员设计薪酬体系的经验进行借鉴,根据律师事务所呈现出的特性,使用薪酬体系的相关理论、薪酬体系设计类型的理论及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的理论,展开对Y律师事务所的薪酬体系设计研究。首先从组织结构体系、人员结构以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三个方面介绍Y律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针对其现有的薪酬体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索出其现存的事务所人员薪酬设计不公平、薪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然后基于这些问题,进行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的设计,在明确薪酬体系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针对Y律师事务所不同的人员从岗位工资、津补贴、提成工资、奖金、福利以及非经济性薪酬等方面进行了薪酬体系的再设计,同时为了确保设计的薪酬体系可以良好的实施,从物质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以及运行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保障措施。本研究以Y律师事务所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该事务所中不同的工作岗位、薪资水平、管理对策等,重新设计出适合该事务所运用的薪酬体系,希望能够对Y律师事务所中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Y律师事务所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进,有利于Y律师事务所在合理化薪酬体系下保障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对优质人才资源产生一定吸引力、引导人才自身潜能的发挥,促进Y律师事务所的良好发展。
李鲲[8](2020)在《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律师制度正式恢复,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日益完备,律师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我国律师队伍逐渐壮大,律师市场也随之产生变化,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律师事务所中律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已经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充分的优势,而企业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模式具有可取之处。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较为成熟,但缺乏对律师事务所进行发展战略层面的内容研究。在当前律师事务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环境下,广东C律师事务所有着相当程度的发展优势,但诸多问题却也让它逐渐显露劣势。鉴于此,本文以广东C律师事务所所出现的问题为背景,以企业发展战略模式解决律师事务所发展问题有力手段为立场,旨在通过对广东C律师事务所的深入了解;以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战略管理理论和战略分析方法等基础理论及文献资料为分析基础;以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现状为前提,通过解读其概述和发展历程;运用发展环境分析,总结出困扰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内外因;以期通过运用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为广东C律师事务所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并提供有力的实施保障,从而解决其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对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探讨,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七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论述,同时也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将会使用到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律师以及律师事务所相关的基础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选择了本文将会使用的战略分析方法,最后对本文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主要是广东C律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第四部分为环境分析,利用PEST分析法对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律师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利用VRIO模型对广东C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战略制定,确定广东C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目标,选择具体的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实施建议;第六部分为实施保障,这需要广东C律师事务所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建设独特企业文化、加强业务创新;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在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后,了解自身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东C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杨飞[9](2020)在《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以云南ZX律师事务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律师行业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门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其脱胎于国家机关,存在管理观念陈旧、习惯于沿用政府机关模式等管理问题,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云南作为一个处于西南边陲的省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城市有着一定的差距,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水平相较全国也呈现出相对落后的态势。因此,改善和优化云南省本土律师事务所的人员激励机制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急迫和意义重大。同时,在当前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大潮下,也可以为其他同类型地区提升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借鉴,对于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主旨就是如何优化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的人员激励机制。本文首先以激励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涉及的相关概念,如律师、律师事务所、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及激励机制进行了明晰和界定。其次,鉴于本次研究以云南ZX律师事务所为样本,故分析了云南ZX律师事务所的激励现状,并发现主要存在收入机制不合理、组织人事制度不健全、评价标准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再次,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炼出五大类影响激励效果的激励因素,并细分了各个激励因素的子因素。以五大类因素及其子因素为基础,建立了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的研究假设及相关模型。最后,根据相关分析,合理编制了调查问卷,对云南ZX律师事务所律师关于激励因素的认识进行了调研;并运用了回归分析,分析调查结果、验证前文假设,排除了对激励效果影响不显着的激励因素,建立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的通用模型,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对策。
李博[10](2020)在《宽带薪酬理论在Y律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和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公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自2003年以来每年司法考试通过率都在10%以上,而2014年到2018年的5年间,中国律师人数从27.1万人增至42.3万人,增长率达到了56%。(1)2019年上半年,全国各法院共新收案件1488.9万件,同比增长14.54%。(2)新形势下,律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案件量成几何式增长,案件类型日益增多,各律师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人”,律所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是激发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薪酬管理是否有效,薪酬制度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律师事务所员工能够发挥的价值,也决定了律师事务所自身和社会能够创造的效益水平。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律师事务所薪酬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调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对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薪酬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的核心问题,其影响着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本文中,笔者选择了Y律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对Y律师事务所当前的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和薪酬方案进行深入了解,对Y律师事务所薪酬方案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又对在律师事务所行业中进行的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明确了Y律师事务所薪酬方案优化的方向。从律师事务所员工的岗位职责、人员分类等方面切入,在薪酬方案中明确了员工指标考核评价体系,使薪酬方案能够实现公平、公正,真正发挥出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参照司法体制改革中按照人员分类管理设定等级的思想,对Y律师事务所员工按照合伙人、律师、律师助理、行政人员进行分类,分别提出薪酬优化方案,在同一职务中设定了多个待遇等级,提高律师事务所员工的积极性。在分析出宽带薪酬理论运用于Y律师事务所有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Y律师事务所的薪酬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宽带薪酬相关理论,做出了Y律师事务所的薪酬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论文提纲范文)
(1)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一)规范分析法 |
(二)实证检验法 |
(三)比较分析方法 |
五、主要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评析 |
一、概念解读 |
二、相关概念界分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石 |
一、法治指数理论 |
二、有效辩护理论 |
三、控辩平衡理论 |
四、指定辩护理论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司法正义价值分析 |
一、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 |
二、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正当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 |
二、法治评估的拓展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 |
三、行政管理模式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 |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
一、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法源依据 |
二、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基础 |
三、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条件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现状考察 |
第一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沿革 |
一、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阶段 |
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评述 |
三、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述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一、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 |
二、司法裁判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三、两种模式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理论的异同 |
第三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现状:以H省试点工作为例 |
一、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基本概况及其评估指标 |
二、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基本数据样态及主要指标评估得分情况 |
三、对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结果的评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障碍及其成因 |
第一节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障碍 |
一、理念障碍 |
二、机制障碍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障碍成因分析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目标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
二、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 |
三、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 |
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
第一节 中外评估指标相似性分析 |
一、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 |
二、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 |
三、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 |
四、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 |
第二节 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 |
第三节 域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 |
二、探索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 |
三、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 |
四、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构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机理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要素 |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范畴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一级指标设置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设置:以一审审判阶段为研究对象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保障 |
一、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和运行能力现代化的理念转型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机制保障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的法律保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中文专着(含外文译着) |
(二)中文论文类(含案例,报刊,文件) |
二、外文文献 |
(一)英文专着 |
(二)英文文献 |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议稿)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一、作者简介 |
二、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4)新冠疫情背景下G律师事务所数字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一、论文研究的内容 |
二、论文研究方法 |
三、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主要分析工具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数字营销理论 |
二、STP理论 |
第二节 主要分析工具 |
一、PEST分析 |
二、波特五力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律师事务所市场营销现状及开展数字营销必要性 |
第一节 G律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
一、G律师事务所概况 |
二、组织结构和人员 |
三、业务状况 |
四、办公场所 |
五、薪酬制度 |
六、业务流程 |
第二节 疫情前G律师事务所营销现状 |
一、采用传统熟人营销模式 |
二、陌生当事人登门拜访 |
三、在电视媒体开展营销 |
第三节 疫情下G律师事务所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
一、在疫情期间没有调整营销方式,收入下降明显 |
二、案件数量减少,法律服务需求下降,人才流失严重 |
三、催生线上办公模式 |
第四节 G律师事务所开展数字营销的必要性 |
一、克服困难,在新冠疫情下更好生存及发展 |
二、改变营销观念及理念,调整传统营销方式 |
三、提高营销的效果及成功率,实现精准营销 |
四、降低营销成本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律师事务所数字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G律师事务所数字营销的PEST分析 |
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科技环境分析 |
四、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二节 G律师事务所数字营销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一、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二、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
三、潜在的新进入者威胁 |
四、替代产品或法律服务的威胁 |
五、同行业现有律所之间的竞争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律师事务所数字营销的策略分析 |
第一节 G律师事务所的STP分析 |
一、市场细分 |
二、目标市场选择 |
三、市场定位 |
第二节 数字营销策略 |
一、官网营销 |
二、搜索引擎营销 |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 |
四、短视频营销 |
五、APP营销 |
六、在线讲座营销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数字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第一节 数字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一、制度保障 |
二、人员保障 |
三、资金保障 |
四、法律服务质量保障 |
五、投诉处理保障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SY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框架 |
1.2.3 研究内容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2 竞争战略理论 |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4 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理论 |
2.5 简要评述 |
第3章 SY律师事务所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环境分析 |
3.1.2 行业环境分析 |
3.1.3 竞争环境分析 |
3.1.4 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
3.2 内部环境分析 |
3.2.1 事务所概况 |
3.2.2 资源分析 |
3.2.3 能力分析 |
3.2.4 核心竞争力分析 |
3.2.5 内部环境综合评价 |
3.3 SWOT分析 |
3.3.1 优势(S) |
3.3.2 劣势(W) |
3.3.3 机会(O) |
3.3.4 挑战(T) |
第4章 SY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 |
4.1 使命、愿景与经营目标 |
4.1.1 使命 |
4.1.2 愿景 |
4.1.3 经营目标 |
4.2 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
4.2.1 低成本战略可行性分析 |
4.2.2 集中化战略可行性分析 |
4.2.3 差异化战略可行性分析 |
4.2.4 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 |
4.3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
4.3.1 组建专业化团队 |
4.3.2 构建差异化品牌营销战略 |
4.3.3 建立差异化分配机制 |
4.3.4 制定法律培训机制 |
第5章 SY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
5.1 吸引优秀律师人才 |
5.2 树立律师事务所品牌形象 |
5.3 重视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 |
5.4 建立战略联盟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概念 |
2.1.2 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的概念 |
2.1.3 律师、律师事务所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3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的现状分析 |
3.1 发展概况 |
3.2 分析与评价 |
3.2.1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3.2.2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现状的初步评价 |
4 影响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
4.1 主要外部因素及影响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竞争态势分析 |
4.2.1 行业潜在进入威胁 |
4.2.2 同业竞争程度 |
4.2.3 供方议价能力 |
4.2.4 买方议价能力 |
4.2.5 替代品的威胁 |
4.3 外部机会与威胁 |
5 影响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
5.1 主要内部因素及影响 |
5.1.1 事务所资源分析 |
5.1.2 事务所资源的异质性分析 |
5.1.3 事务所能力分析 |
5.1.4 事务所能力VRIO分析 |
5.2 内部优势与劣势 |
6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6.1 战略制定的总体思路 |
6.1.1 事务所SWOT矩阵 |
6.1.2 事务所发展匹配分析 |
6.1.3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选择 |
6.2 使命和远景目标 |
6.2.1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使命 |
6.2.2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远景目标 |
6.3 战略选择项的分析与选择 |
6.4 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6.5 确保战略有效实施的建议 |
6.5.1 管理保障 |
6.5.2 组织保障 |
6.5.3 文化建设保障 |
6.5.4 业务认知保障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薪酬设计的基本理论 |
2.1 薪酬的界定 |
2.1.1 薪酬的概念 |
2.1.2 薪酬的构成 |
2.1.3 薪酬的意义 |
2.1.4 薪酬的模式 |
2.2 薪酬体系设计的类型 |
2.2.1 岗位薪酬体系 |
2.2.2 技能薪酬体系 |
2.2.3 综合能力薪酬体系 |
2.3 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Y律师事务薪酬体系现状 |
3.1 Y律师事务所概况 |
3.1.1 Y律师事务所简介 |
3.1.2 Y律师事务所组织结构 |
3.1.3 Y律师事务所人员结构 |
3.1.4 Y律师事务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3.2 Y律师事务所的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
3.2.1 现有薪酬体系 |
3.2.2 问卷调查设计 |
3.2.3 问卷调查分析 |
3.2.4 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的设计 |
4.1 薪酬体系设计思路 |
4.1.1 基础工作分析 |
4.1.2 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 |
4.1.3 考虑市场因素 |
4.1.4 综合考虑其他计酬因素 |
4.2 薪酬体系设计的准备 |
4.2.1 制定薪酬策略 |
4.2.2 工作分析 |
4.2.3 岗位评价 |
4.2.4 薪酬调查 |
4.3 Y律师事务所薪酬设计 |
4.3.1 薪酬体系的构成 |
4.3.2 基本工资设计 |
4.3.3 提成工资设计 |
4.3.4 奖金设计 |
4.3.5 津补贴设计 |
4.3.6 福利薪酬 |
4.3.7 非经济性薪酬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Y律师事务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薪酬体系实施物质保障 |
5.2 薪酬体系实施组织保障 |
5.3 薪酬体系实施制度保障 |
5.4 薪酬体系实施运行保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6.1 研究成果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Y律师事务所薪酬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一)律师与律师事务所 |
1.律师概述 |
2.律师事务所概述 |
3.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关系 |
(二)战略管理理论 |
(三)战略分析方法 |
1.PEST分析法 |
2.波特五力模型 |
3.VRIO模型 |
(四)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三、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现状 |
(一)广东C律师事务所概况 |
1.事务所简介 |
2.组织结构 |
3.人员构成 |
(二)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历程 |
四、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分析 |
1.政治环境 |
2.经济环境 |
3.社会环境 |
4.技术环境 |
(二)市场环境分析 |
1.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替代者的威胁 |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5.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
(三)内部环境分析 |
1.事务所能力分类 |
2.事务所能力VRIO分析 |
3.事务所发展资源与能力总体评价 |
4.事务所核心能力定位 |
五、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制定 |
(一)广东C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目标 |
1.发展愿景 |
2.发展目标 |
(二)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选择 |
1.竞争战略选择 |
2.产品战略选择 |
3.人才战略选择 |
(三)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实施 |
1.法律服务市场开拓 |
2.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 |
3.客户关系的管理 |
六、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
(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 |
(三)构建独具特色企业文化 |
(四)强化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力度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以云南ZX律师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框架 |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6.1 国外相关研究 |
1.6.2 国内相关研究 |
1.6.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律师及特殊性分析 |
2.1.1 律师 |
2.1.2 律师的特殊性分析 |
2.2 律师事务所及特殊性分析 |
2.2.1 律师事务所 |
2.2.2 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 |
2.2.3 律师事务所管理制度的特殊性 |
2.3 激励理论及相关知识 |
2.3.1 激励 |
2.3.2 激励机制 |
2.3.3 激励理论 |
3 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的现状 |
3.1.1 薪酬激励 |
3.1.2 奖惩激励 |
3.1.3 考评激励 |
3.1.4 培训激励 |
3.2 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3.2.1 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 |
3.2.2 组织人事制度不健全 |
3.2.3 评价标准和体系不完善 |
3.3 改善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3.3.1 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
3.3.2 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
3.3.3 便于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管理的需要 |
4 研究假设及模型建立 |
4.1 研究假设 |
4.1.1 薪酬福利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
4.1.2 个人成长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
4.1.3 发展前景及组织文化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
4.1.4 同事及工作氛围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
4.1.5 律所制度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
4.1.6 本研究理论假设总结 |
4.2 模型建立 |
5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2 调查准备 |
5.2.1 典型样本选择 |
5.2.2 问卷的发放 |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1 基本信息分析 |
5.3.2 变量描述分析 |
5.4 云南ZX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模型优化 |
5.4.1 各激励因素与其子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 |
5.4.2 回归分析的结论 |
5.4.3 激励机制影响因素修正模型 |
6 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 |
6.1 薪酬福利 |
6.2 个人成长 |
6.3 同事及工作氛围 |
6.4 律所发展前景及组织文化 |
6.5 制度民主化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10)宽带薪酬理论在Y律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1.5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1.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
2.1.2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
2.2 薪酬理论 |
2.2.1 薪酬理论的概念 |
2.2.2 薪酬理论的职能 |
2.3 宽带薪酬理论 |
2.3.1 宽带薪酬理论的本质 |
2.3.2 宽带薪酬理论的作用 |
2.3.3 宽带薪酬理论的实施条件 |
2.3.4 宽带薪酬理论的设计原则 |
3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Y律师事务所概况和薪酬体系现状 |
3.1.1 Y律师事务所简介 |
3.1.2 Y律师事务所人员结构现状 |
3.1.3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现状 |
3.2 律所行业工作人员对于薪酬满意度调查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调查结果反馈与数据分析 |
3.3 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人员薪酬差距大 |
3.3.2 无法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 |
3.3.3 人员流动性大 |
3.3.4 缺乏高端专业性人才 |
3.4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3.4.1 薪酬标准难确定 |
3.4.2 工作量难以量化 |
3.4.3 考核精度难监控 |
3.4.4 内部利益难平衡 |
4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优化措施 |
4.1 宽带薪酬理论应用于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的可行性 |
4.2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的优化思路及原则 |
4.2.1 公平性原则 |
4.2.2 竞争性原则 |
4.2.3 激励性原则 |
4.2.4 经济性原则 |
4.3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设计目标 |
4.4 Y律师事务所岗位职责 |
4.5 Y律师事务所薪酬分类设计 |
4.5.1 合伙人律师的薪酬方案 |
4.5.2 非合伙人律师的薪酬方案 |
4.5.3 律师助理的薪酬方案 |
4.5.4 行政人员的薪酬方案 |
5 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建立薪酬委员会保障薪酬体系的实施 |
5.2 营造良好的薪酬体系实施氛围 |
5.3 设计完善的薪酬体系实施方案 |
5.4 完善薪酬总额控制机制 |
5.5 定期地分析市场变化,科学调整薪酬方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论文参考文献)
- [1]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石贤平. 吉林大学, 2021(01)
- [2]法律领域的数字化与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未来[J]. Salvatore Caserta,王进喜. 北外法学, 2021(01)
- [3]GX律师事务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D]. 赵立柱.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4]新冠疫情背景下G律师事务所数字营销策略研究[D]. 卿森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SY律师事务所竞争战略研究[D]. 李岩. 山东大学, 2020(05)
- [6]江西惟矩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D]. 刘攀.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7]Y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设计研究[D]. 李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广东C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D]. 李鲲.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云南本土律师事务所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以云南ZX律师事务所为例[D]. 杨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宽带薪酬理论在Y律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D]. 李博.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