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IS)能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IS项目逐渐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新热点。但是,关于“IT/IS悖论是否存在”的大讨论以及众多IS项目的失败案例又时刻在警示着企业:IS投资有风险,IS建设需谨慎。因此,如何提高IS项目的成功率,如何确保IS价值的实现已经成为企业在其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提出的IS协同治理理论为企业优化其信息化建设,促进IS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IS协同治理理论以IS协同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IS与企业内部的关键资源要素形成协同关系是IS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并且IS与这些关键资源要素产生的协同效益是IS价值的根源,加强对IS协同的治理是企业提高IS应用效果,实现IS价值的必要且可行的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本文基于协同论、熵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利用矩阵推导和模型演化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IS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部分的主要创新点有两个,一个是从信息熵的定义出发,通过数学推导,在探讨“负熵原理”成立的条件的过程中,论证了提高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进而明确了IS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另一个是通过构建IS态度的演化模型,分析IS与各关键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对IS态度演化的影响力,从而论证了IS协同治理的价值和可行性。2.提出了IS协同治理基本理论框架。本文首先从企业资源中筛选出5种关键资源要素: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并将其界定为IS协同的主要对象。接着,本文通过对IS与各关键资源要素的相互作用——IS对现有关键资源要素的支持作用和IS对关键资源要素变革的促进作用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找出了IS与各关键资源要素形成协同关系的条件,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治理IS协同,促进IS与关键资源要素形成协同关系的有效措施。这一部分既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文理论创新的关键所在。3.构建了多层次的以IS协同度为对象的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由于IS与企业关键资源要素的协同程度能够间接反映IS价值实现的程度,所以企业能够使用该评价模型进行IS价值的评价工作。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内容丰富,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评价IS与各个关键资源要素的协同度,例如IS与业务流程、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协同度评价主要是采用基于AHP的模糊评价法,IS与组织结构的协同度评价则是利用了结构熵的概念,而基于波士顿矩阵的IS与企业战略协同度的评价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多种评价方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得该评价模型既具备了科学性、全面性、普适性等特性,操作和使用还极为方便、快捷。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是对IS协同治理理论的有益补充,也是本文应用创新的主要内容。4.本文利用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对某企业的IS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企业的现实相符,不仅反映出企业IS价值实现的基本状况和IS协同治理措施对IS价值实现的作用,也反映出企业IS建设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企业进一步优化IS指明了方向。该实证分析既详细介绍了IS协同治理评价模型的使用方法,又证实了该评价模型的价值和可操作性。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1.4 关键概念的界定
  • 1.4.1 信息系统
  • 1.4.2 IS 价值
  • 1.4.3 IS 评价
  • 1.4.4 IS 协同
  • 1.4.5 IS 协同治理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 2.1.1 企业竞争优势外生论
  • 2.1.2 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
  • 2.2 协同学理论
  • 2.2.1 协同学的基本概念
  • 2.2.2 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 2.2.3 协同学的理论框架
  • 2.3 IS 价值理论
  • 2.3.1 IT/IS 悖论
  • 2.3.2 IS 价值实现的研究综述
  • 2.3.3 IS 价值评价的研究综述
  • 3 IS 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基于序参量的 IS 协同治理必要性分析
  • 3.1.1 核心能力——企业系统的序参量
  • 3.1.2 IS 与核心能力的关系分析
  • 3.2 基于熵理论的 IS 协同治理必要性分析
  • 3.2.1 基本概念
  • 3.2.2 信息熵变分析
  • 3.3 基于核心能力的 IS 协同治理可行性分析
  • 3.3.1 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2 核心能力演化的矩阵分析
  • 3.4 基于 IS 态度演化的 IS 协同治理可行性分析
  • 3.4.1 基本概念
  • 3.4.2 IS 态度的演化模型
  • 4 IS 协同治理理论分析
  • 4.1 IS 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 4.2 IS 与战略的协同治理
  • 4.2.1 企业战略
  • 4.2.2 IS 与企业战略的协同关系分析
  • 4.2.3 IS 与企业战略协同的治理
  • 4.3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治理
  • 4.3.1 组织结构
  • 4.3.2 IS 与组织结构的协同关系分析
  • 4.3.3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的治理
  • 4.4 IS 与业务流程的协同治理
  • 4.4.1 业务流程
  • 4.4.2 IS 与业务流程的协同关系分析
  • 4.4.3 IS 与业务流程协同的治理
  • 4.5 IS 与企业文化的协同治理
  • 4.5.1 企业文化
  • 4.5.2 IS 与企业文化的协同关系分析
  • 4.5.3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的治理
  • 4.6 IS 与企业人力资源的协同治理
  • 4.6.1 人力资源
  • 4.6.2 IS 与人力资源的协同关系分析
  • 4.6.3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的治理
  • 5 IS 协同治理评价模型
  • 5.1 IS 与企业战略协同度的评价
  • 5.1.1 波士顿矩阵法
  • 5.1.2 IS 与企业战略协同度的计量
  • 5.2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度的评价
  • 5.2.1 组织结构有序度的计量
  • 5.2.2 IS 与组织结构的协同度的计量
  • 5.3 IS 与业务流程协同度的评价
  • 5.3.1 业务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3.2 IS 与业务流程协同度的计量
  • 5.4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评价
  • 5.4.1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 5.4.2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计量
  • 5.5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评价
  • 5.5.1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 5.5.2 IS 与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计量
  • 5.6 IS 协同度的综合评价
  • 6 基于 IS 协同度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 6.1 企业 A 的信息化案例
  • 6.1.1 企业 A 的概况
  • 6.1.2 企业 A 的 IS 项目建设概况
  • 6.2 企业 A 的 IS 协同度的评价
  • 6.2.1 IS 与战略协同度的计量
  • 6.2.2 IS 与组织结构协同度的计量
  • 6.2.3 IS 与业务流程的协同度的计量
  • 6.2.4 IS 与企业文化协同度的计量
  • 6.2.5 IS 与企业人力资源协同度的计量
  • 6.2.6 IS 协同度 SE 的计算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信网友评2019年第22期 卷首《以创新实践推动流域协同治理落地见效》[J]. 中国水利 2019(23)
    • [2].“联合惩戒”:违法建设的跨部门协同治理——以J市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1)
    • [3].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社会协同治理优化路径研究[J]. 行政科学论坛 2019(12)
    • [4].“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协同治理”圆桌会议——第五届(2019)中国城市问题研究(上海)论坛[J]. 探索与争鸣 2019(11)
    • [5].“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协同治理应采取的三个策略[J]. 大社会 2019(11)
    • [6].高校校园安全的协同治理[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4)
    • [7].旅游城市雾霾协同治理机制的困境及出路——以京津冀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24)
    • [8].建设网络文明背景下网络空间德法的协同治理[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9].互联网时代农村协同治理模式、演进逻辑与路径选择[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0].国家治理视角下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 2020(01)
    • [11].汾渭平原雾霾治理困境及其破解思路——基于府际协同治理的视角[J]. 行政与法 2020(02)
    • [12].构建社会资本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与效能提升——以佛山市禅城区政市协同治理探索为例[J].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01)
    • [13].文摘[J]. 生命与灾害 2020(01)
    • [14].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 价值工程 2020(06)
    • [15].多民族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模式探索性研究[J]. 南方农机 2020(06)
    • [16].党建引领基层协同治理的发展要求、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0(01)
    • [17].多中心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规范养狗思考——以异烟肼毒狗事件为例[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18].政府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政策工具的运用——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政策文本分析[J]. 江汉论坛 2020(04)
    • [19].区域协同治理的司法促进——基于京津冀司法协同的考察[J]. 河北法学 2020(06)
    • [20].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治理的进展与趋势[J]. 城市 2020(04)
    • [21].高校公共安全风险协同治理[J]. 城市与减灾 2020(03)
    • [22].中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何以奏效?来自长三角的经验[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05)
    • [2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档案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核心问题与体系建构[J]. 档案与建设 2020(05)
    • [24].重大疫情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军民协同治理机制[J]. 科学学研究 2020(08)
    • [25].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协同治理及其运行机制[J]. 职大学报 2020(03)
    • [26].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青年电商发展的路径探析——基于吉林省青年电商创业者调查的对策研究[J]. 新生代 2020(04)
    • [27].“一带一路”下国际投资争议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J]. 国际法学刊 2019(01)
    • [2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协同治理探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8)
    • [29].“互联网+”背景下西安市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 时代经贸 2020(22)
    • [30].河北省农村“厕所革命”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视角[J]. 农家参谋 2020(23)

    标签:;  ;  ;  ;  

    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