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余华笔下癫狂形象塑造比较论

鲁迅与余华笔下癫狂形象塑造比较论

论文摘要

在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癫狂形象以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内涵,成为文学描述的对象。作家们借“癫狂“形象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反逻辑、反理性的情感诉求。“五四”时期,癫狂者因其内在的反抗逻辑,逐渐成为众多现代作家创作中的重要文学形象。时隔半个多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作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癫狂形象书写高潮。鲁迅和余华,一位是象征着中华“民族魂”的现代文学奠基人,在泥沙俱下的时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引导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一位是新时期对文学写作有着独特理解和鲜明写作个性具有颠覆性的先锋作家。时空流转中,他们在诸多方面进行着思想上的接壤与交流。虽然他们在癫狂形象塑造的文章中表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但内质的先锋性使得两位作家在遥隔半个多世纪后,精神上相遇,并得到了文化传承。本文试图从癫狂形象塑造这一微观角度出发,按照人物形象分类评析,向深处挖掘两位作家思想内在的一致性以及传承性,从而在比较中试图找寻由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的内在联系。本文分为六章,围绕余华与鲁迅笔下癫狂形象的塑造比较它们的异同之处。第一章从理论上界定了“癫狂”的内涵,在古今癫狂形象的演进中得出了现当代癫狂形象书写的两个高峰。第二章试图从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寻求二人在癫狂形象塑造背后的社会原因。第三章围绕“癫狂”对比鲁迅、余华二人在癫狂形象塑造上的文学观念。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对比:一是真实主义与心理真实;二是对灵魂的挖掘与暴力展览;三是“反抗绝望”的哲学与去理性化写作模式。第四章则回到文本,通过阅读比较,将二人笔下的癫狂形象分为四种类型:迫害狂、末路英雄、性格缺陷者以及可怜的小人物,试图寻求二人在塑造这些癫狂形象上的异同之处。第五章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方面,对比鲁迅与余华在癫狂文本中的异同。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这部分通过东西方癫狂形象上的横向对比,返回鲁迅与余华的癫狂文本,得出了尼采型向福柯型癫狂形象的转变,并以鲁迅为坐标,讲述了余华在其影响下创作上的意义与缺失。综上所述,鲁迅在癫狂形象塑造上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之先河,以哲学思考灌注其中,上升到了人类学的高度,既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又是一位有深度的思想家。余华在癫狂形象的塑造上有意识地抛弃了对深度与理性的追求,既有对鲁迅人性主题的拓展与延伸,又有在叙事上的突破,不失为当代优秀的作家。他们的探索与实践都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拓展了癫狂形象的外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癫”与“狂”的溯源及演变
  • 1.1 精神疾病的心理逻辑和行为障碍
  • 1.2 古代“癫狂”的神秘主义面纱
  • 1.3 现代癫狂的发端与超人光辉
  • 1.4 当代癫狂的重现与自我解构
  • 2 当下语境: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后现代人的主体性迷失
  • 2.1 社会转型中人的价值错位与基本焦虑
  • 2.2 时代病症中人的建构与解构
  • 2.3 文学话语中人的存在之思与感觉碎片
  • 3 创作思想:戟刺灵魂的拷问与反智的“零度叙述”
  • 3.1 国民性的批判与“内心的真实”
  • 3.2 “忧愤深广”的呐喊与暴力展览的震撼
  • 3.3 “反抗绝望”的孤独与非理性的谵语
  • 4 文学形象:“狂人”与“疯子”形象的比较
  • 4.1 妄想迫害狂:孤独绝望与惶惶不安
  • 4.2 末路的英雄:魏晋遗风与荒谬无奈
  • 4.3 卑微的可怜虫:人性的弱点与疯狂变态
  • 4.4 可叹的多余人:生之悲哀与精神异化
  • 5 叙事策略:“格式的特别”与陌生化的追求
  • 5.1 “不可靠的叙事者”与失焦的“无我叙事”
  • 5.2 复调结构与时空错杂的心理历程
  • 5.3 犀利的反讽与身体隐喻的焦虑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现代图书馆的形象塑造[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2)
    • [2].动物主题影片的形象塑造研究[J]. 汉字文化 2019(18)
    • [3].革命坐标框定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以十七年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为例[J]. 东岳论丛 2017(09)
    • [4].“翻译与中国海外形象塑造”栏目主持人语[J]. 外国语文 2018(05)
    • [5].体育教师形象塑造研究[J]. 体育风尚 2018(03)
    • [6].形象塑造在大学生就业准备中的作用[J]. 新校园(上旬) 2018(08)
    • [7].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实践方式的若干研究[J]. 祖国 2016(23)
    • [8].海明威笔下的西班牙形象塑造研究[J]. 中华少年 2017(09)
    • [9].分析《大鱼海棠》中女主角“椿”的形象塑造[J]. 艺术品鉴 2017(05)
    • [10].音乐剧《租》主要人物唱段对戏剧形象塑造的作用与启示[J]. 通俗歌曲 2017(01)
    • [11].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对人物内心展现和形象塑造的作用[J]. 明日风尚 2017(11)
    • [12].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几点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0)
    • [13].地方院校大学生形象塑造的实践路径[J]. 明日风尚 2017(19)
    • [14].微信个体形象塑造与自我真实形象的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30)
    • [15].浅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关敬陶的形象塑造和唱段分析[J]. 戏剧之家 2020(12)
    • [16].大数据助推职能部门形象塑造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7)
    • [17].中国人国际形象塑造的困难与挑战[J]. 公共外交季刊 2012(01)
    • [18].图书馆形象塑造浅谈[J]. 考试周刊 2012(88)
    • [19].社交媒体与高校形象塑造——基于西南林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 新闻传播 2020(21)
    • [20].论高校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知识经济 2014(15)
    • [21].浅论影视吸血鬼的形象塑造与疾病的关系[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3(02)
    • [22].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形象塑造[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05)
    • [23].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全运会吉祥物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J]. 新闻爱好者 2018(11)
    • [24].媒体报道和地方形象塑造——以电视新闻报道河南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4)
    • [25].大数据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 怀化学院学报 2018(07)
    • [26].关于边防院校媒介形象塑造的思考[J].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27].新形势下职工形象塑造工程之我见[J]. 中国科技财富 2009(08)
    • [28].试论高等院校的形象塑造与识别[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6)
    • [29].大众综艺与国民形象塑造——以《挑战不可能》第二季为例[J]. 青年记者 2018(03)
    • [30].移动互联新时代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J]. 旅游学刊 2018(03)

    标签:;  ;  ;  

    鲁迅与余华笔下癫狂形象塑造比较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