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近年来,借助我国的城乡统筹的政策,许多城市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功能,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了城市带动农村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尤其是中小学硬件设施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已经逐步改善和更新,但师资问题仍然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流动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个部门的注意,也成为统筹城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四川成都市温江区和中江县进行调研,寻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本文是在掌握和运用现有的制度理论和教育理论基础上,从统筹城乡教育师资的角度,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力求在解决城乡地区师资资源的问题上有理论突破。同时本课题从城乡义务教育师资资源的现状出发,发现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探索通过统筹城乡师资资源,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的机制,为政府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提供政策依据和参考,这也是本文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本研究遵循以下流程:(1)下载阅读近年最新国外文献资料,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分析国内外当今管理学研究热点,确定论文研究方向;(2)根据论文研究方向,搜集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及总结,确定研究内容;(3)根据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的特点,确定具体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方法及研究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中江县;(4)搜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整理成熟调查问卷,形成本研究调查问卷;(5)在研究对象中发放调查问卷,搜集第一手资料,利用SPSS及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应分析;(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结果,并进行综合讨论;(7)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根据以上研究流程,本文共分为7章。第1章,绪论。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且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创新以及不足之处。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流动的研究,对教师流动的模式、流动的影响因素等等进行了综述。第3章,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对本文涉及概念进行界定,并说明本文的理论依据,系统研究和梳理关于制度、教育公平和教师流动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献,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4章描述了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中江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现状,引出存在的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第5章实证分析与结论分析。提出研究架构,说明研究对象,并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依据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对文章的统计方法进行说明;获得数据与建立计量模型,根据研究假设,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本研究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面向成都温江区以及四川中江县中小学教师发放问卷,获得一手数据,为实证分析提供数据和分析框架;通过实证分析结果,验证预期假设,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同时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具体探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各个因素对教师流动的具体作用机制。第6章得出结论与提出建议。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为我国统筹城乡义务教育的教师流动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意见。本文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视角,通过设计分发问卷收集了四川省中江县和成都温江区10所学校的数据,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教师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论表明:影响教师流动最重要因素主要有社会保障制度和非权力因素,其次是人事、薪酬与激励制度。非正式制度中的伦理道德、个人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及习俗对于教师流动影响比较不显著,同时,现行的教师流动制度在教师流动中发挥作用较小针对以上分析的结果,结合成都市温江区和中江县的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本文建议针对性采取措施,来促进形成合理的教师流动。首先要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正式制度:保障并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建立完善教师流动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完善教师人事制度,给予农村教师更多优惠。其次在非正式制度方面,要创造适合教师流动的非正式制度的氛围:教师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管理者应创造积极、民主、和谐的环境;提高教师地位,加强传统文化对教师的作用。本文的创新点有两点:一是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的创新,本文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来全面的衡量制度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另外本文拥有完整经验数据的计量分析,是分析方法的创新点;二是数据量大而且新,更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本文的调研和分析同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1)调研的样本选择受到客观因素影响。由于交通、学校配合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本文在选取学校、分发问卷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这使得调研的样本数量受到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2)本研究的流动影响因素指标主要采取主观评断,而没有相关权威的具体指标来进行判断和参考,并且所选的因素相对较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但显得不够客观,今后可以在进一步研究。(3)数据的甄别和挖掘没有进行较专业的处理,没有更深入的应用数据,浪费了数据的一部分作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还必须克服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建立合理的计量模型,目前这一领域内还没有公认的一致的模型,轻易的套用某一个理论模型可能并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必须在小心的假说条件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动。另外,数据的甄别和处理技术也是一个难点,这对工作投入量和处理手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 商业故事 2017(11)
- [2].赤峰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教师流动及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J]. 松州学刊 2015(04)
- [3].“教育共同体”视阈下湖北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J]. 福建茶叶 2019(09)
- [4].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论略[J]. 中州学刊 2019(12)
- [5].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52)
- [6].财政支持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问题与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20(04)
- [7].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减贫效应——基于空间溢出视角[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03)
- [8].美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规律[J]. 教育史研究 2020(01)
- [9].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目标下应用不均衡的原因探究——基于云贵川三省比较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04)
- [1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统筹发展[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04)
- [11].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12].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J]. 教育研究 2020(05)
- [13].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几点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9)
- [14].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J]. 教学与管理 2020(15)
- [15].陕西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现状及均衡化发展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1)
- [16].新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关系的演进路线与政策谱系[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7].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S1)
- [18].以集团化办学破解西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J]. 中小学管理 2020(07)
- [19].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视角下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20].以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探究[J]. 教育文化论坛 2020(05)
- [2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教师治理的困境与突破[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08)
- [22].城乡义务教育治理40年[J]. 教育研究 2018(12)
- [23].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政策均衡发展分析[J]. 商业经济 2019(01)
- [24].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问题探析——以呼伦贝尔市为例[J]. 辽宁经济 2019(02)
- [25].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差距及对策[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2)
- [26].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7].工作匹配质量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意向的影响[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9(03)
- [28].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均衡发展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12)
- [29].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与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03)
- [30].论大数据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助推作用——基于空间的视角[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