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双河油田437块Ⅱ4-6层系是位于双河油田南部鼻状构造倾伏端①号和②号断层之间的半封闭油藏,东西方向边水发育,油田自1977年3月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井网加密阶段、井网二次加密阶段、注采井网调整阶段。目前单元采出程度45.82%,综合含水率高达97.8%, 17口采油井中,1口已经因高含水关井,前期也有部分井由于高含水转层开采;开井的11口采油井中11口含水率都大于95%,生产井全面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且产油递减速度加快,单井产油能力差,注水利用效率低。围绕特高含水期的油藏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少,水驱开发效果差的特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认识。首先通过油藏各层平面上的砂体展布及渗透率的差异性,利用劳伦兹曲线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中等,层内、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接着利用油藏生产动态资料,通过耗水率、注水量等水驱效果评价指标,对油藏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油藏早期开发效果较好,目前油藏进入了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明显变差。利用二元回归法对油藏开发后期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递减类型为双曲线递减,递减指数为3.88。通过水驱特征曲线、产量递减分析等方法对油藏可采储量及采收率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的可采储量为70.746万吨,采收率46.67%。建立了双河油田437块Ⅱ4-6层系的三维地质模型,以及油藏数值模型,历史拟合了油藏原始地质储量、油层平均压力、日采油量以及综合含水率等指标,拟合效果好,整体拟合误差小于6%,单井拟合符合率达82%左右,表明该油藏数值模型能反映实际油藏状况,模拟的剩余油分布可靠,可以作为预测的基本模型。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对437块Ⅱ4-6层系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层出现了大面积水淹,剩余油大都呈零散片状分布。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小断层附近、西北部井网稀疏区及靠近断层附近,以及东部有注无采区,其中以Ⅱ40、Ⅱ41、Ⅱ42和Ⅱ43四个小层的剩余油储量最大,认为这四层为本次挖潜的潜力层。并分析了影响437块Ⅱ4-6层系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构造以及注采井网完善程度。最后根据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结合剩余油的影响因素,提出了4种开发方案挖潜储层的剩余油。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预测,对比预测结果,得出4种方案中以第四种方案为最优,预测到2016年1月,第四种方案较第一种方案(即不做任何调整),累积产油量多出4.76×104m3,采出程度高出2.73%。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南双河油田采收率44.66%是怎么实现的?[J]. 中国石化 2008(04)
- [2].双河油田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3].双河油田注水配伍性特征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6)
- [4].双河油田抽油机井管杆偏磨及防治对策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5)
- [5].双河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7)
- [6].双河油田东南部储层展布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 2019(03)
- [7].双河油田Ⅴ_上单元复合驱配方室内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2)
- [8].双河油田核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4)
- [9].泌阳凹陷双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研究[J]. 物探与化探 2019(05)
- [10].双河油田V_下层系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J]. 吐哈油气 2011(01)
- [11].双河油田注水井酸化解堵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11)
- [12].双河油田Eh_3Ⅶ下层系提高采收率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05)
- [1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双河油田储层评价[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8(01)
- [14].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双河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2)
- [15].双河油田V上层系高耗水条带识别方法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4)
- [16].河南双河油田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6)
- [17].双河油田水淹层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18].双河油田提高聚合物驱高温稳定性的方法研究[J]. 油田化学 2017(04)
- [19].双河油田提高非主力层动用挖潜技术对策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04)
- [20].双河油田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实践[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8(04)
- [21].高温聚合物驱的方案设计及应用效果[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02)
- [22].二元复合驱矿场驱替过程中驱剂运移特征研究——以双河油田438Ⅰ、Ⅱ层系为例[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5)
- [23].双河油田核三段VⅡ油组措施增油规律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6)
- [24].双河油田V上聚驱物模数模参数对采收率增幅的影响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2)
- [25].密闭取心技术在双河油田的应用[J]. 钻采工艺 2009(03)
- [26].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聚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实践[J]. 石化技术 2018(10)
- [27].注水开发前后储层优势通道变化特征——以双河油田Ⅶ下层系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23)
- [28].双河油田江河区油井防腐研究及治理[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6)
- [29].油田注水井酸化技术的改进及应用[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30].提高双河油田站场集输系统效率的措施[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