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文目的是通过对某中学弱势群体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获得中学生弱势群体在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各维度水平;发现弱势群体学生在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问卷调查法。本文的基本数据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特尔(R.B.Cattell)用因素分析法编制而成。施测该问卷可以得到16种主要的人格特征因素。症状自评量表由L. R. 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含有90个项目,每项5级评分。测量较广泛的内容,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指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评定。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通常是最近一周)的症状水平。这两个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这两个问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调查对象为某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随机抽取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基本特征,以及16种人格维度和10个心理健康维度水平。结果本文以中学生为对象,以性别、学生弱势群体与否、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四个维度,特别对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群体内部而言,男女生、弱势群体与普通群体、男性弱势群体与男性普通群体、女性弱势群体与女性普通群体、心理健康群体与亚健康群体及在心理亚健康群体中将弱势群体与普通群体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人格上存在差异,但差异也是在不同人格维度反映出来的。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男女生、弱势群体与普通群体、女性弱势群体与女性普通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差异同样也是在不同的因子上反映出来的。结论弱势群体学生与普通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着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差异。由于成熟、社会环境、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中学生之间在许多人格和心理健康维度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弱势群体与普通群体在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上,我们可以找到针对弱势群体的人格和心理特征来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校园和谐环境——关于中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