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状况的实证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620a4c6772c4060cef7d9f62.webp)
论文摘要
本科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本科生的公民意识高低将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本科生的公民意识。但是,由于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及其自身因素等因素的影响,本科生的公民意识总体水平并不高。本文采用社会学的定量分析和政治学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为研究依据,客观、真实地反映东北大学本科生的公民意识现状。根据对实际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东北大学本科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即不积极、也不消极,权利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义务意识则处于较强的水平之上。女生的公民意识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的公民意识高于高年级学生的公民意识,且因专业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最终,我们得出了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处于中等水平的结论。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的实际情况,对道德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法律因素、学校教育体制及学生自身因素对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依法治国为保障,民主政治为导向,社会宣传、高校教育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有效对策,本对策提出是基于解决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现状问题,并为中国本科生公民意识教育提供有益的借签。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目的和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关于本科生公民意识研究状况1.2.2 国外公民意识研究状况1.2.3 简要评价1.3 研究方法1.3.1 文献研究法1.3.2 访谈法1.3.3 问卷法1.4 创新点、重点及难点1.4.1 创新点1.4.2 重点及难点第2章 本科生公民意识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2.1 公民意识的涵义2.2 臣民意识、群众意识、人民意识与公民意识的比较分析2.2.1 臣民意识与公民意识2.2.2 群众意识与公民意识2.2.3 人民意识与公民意识2.3 公民意识的实质2.3.1 公民意识是公民主体的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意识2.3.2 公民意识是人类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性的、系统的认知和自觉2.3.3 公民意识是在宪政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民众意识2.4 本科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2.4.1 本科生公民意识的内涵2.4.2 本科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第3章 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现状分析3.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3.1.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3.1.3 量表的施测3.2 本科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结果分析3.2.1 本科生的主体意识特点3.2.2 本科生的法治意识特点3.2.3 本科生的参与意识特点3.2.4 本科生的权利意识特点3.2.5 本科生的义务意识特点3.2.6 本科生公民意识现状的总体评价第4章 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现状的成因4.1 道德、文化因素的影响4.1.1 社会道德的失衡弱化了本科生的公民意识4.1.2 传统政治文化抑制了本科生公民意识的生成4.1.3 西方消极文化的潜入不利于本科生公民意识的培育4.2 经济因素的影响4.2.1 市场经济的两面性造成本科生公民意识的中间状态4.2.2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限制了本科生公民意识生成的物质条件4.3 法律、政治因素的影响4.3.1 法律制度不健全致使本科生参与意识弱化4.3.2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堵塞了本科生政治参与的渠道4.4 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4.4.1 学校公民教育错位,降低本科生的公民意识认同感4.4.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淡化了本科生的优秀公民意识4.5 本科生自身因素的影响4.5.1 本科生公民知识缺乏,影响对公民意识的正确认知4.5.2 本科生认知能力不完善,影响对公民角色准备第5章 提升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的建议5.1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本科生公民意识的生成奠定引导机制5.1.1 发展经济,充实本科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物质基础5.1.2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本科生公民意识生成的引导机制5.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为本科生公民意识的生成奠定法治引导5.3 稳步推进民主政治,为本科生公民意识的生成提供制度引导5.3.1 拓宽本科生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途径5.3.2 继续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建构本科生公民意识扩展的制度保障5.4 加大社会的宣传力度,为本科生公民意识培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5.4.1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宣传教育功能,提升本科生公民意识5.4.2 重视大众传媒对本科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潜移默化影响5.5 发挥学校在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作用,为公民意识生成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5.5.1 弘扬主流政治文化,抵御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5.5.2 实施好本科生公民意识的知识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5.5.3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优势5.6 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本科生的政治参与意识5.6.1 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增强其政治主体意识5.6.2 引导社团活动,发挥社团对本科生公民意识的强化作用第6章 结论6.1 东北大学本科生的公民意识现状处于中间状态6.2 道德因素成为影响东北大学本科生公民意识的首要因素6.3 党团组织和社团活动是本科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特点6.4 论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东北大学论文; 本科生论文; 公民意识论文; 道德滑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