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人文地理学
作者: 胡勇
导师: 赵媛
关键词: 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产品体系,空间布局
文献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环城游憩带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及今后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潮流,同时,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文章首先对环城游憩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由于环城游憩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学者在界定这一地带时至今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因而文章特别对环城游憩带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从区位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旅游市场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阐述了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对于南京市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开发,文章从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入手,在对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分析、旅游资源的详细分类和定性、定量评价以及旅游者出游行为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的战略目标,并对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产品体系以及观光农业、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和主题公园等主要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最后,文章根据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南京市环城游憩带“一圈二带三区”的空间布局模式。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环城游憩带旅游研究进展
1.2.2 国外环城游憩带旅游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探讨
2.1 环城游憩带的含义及其形成机制
2.1.1 环城游憩带的概念
2.1.2 环城游憩带的功能
2.1.3 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分析
2.2 环城游憩带的相关理论支撑
2.2.1 区位理论
2.2.2 区域经济理论
2.2.3 旅游市场学理论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的范围界定
3.2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的现状
3.3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的问题
第四章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4.1 区位条件分析
4.1.1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地理区位
4.1.2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交通区位
4.1.3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环境区位
4.2 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价
4.2.1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分类
4.2.2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评价
4.3 游憩者市场行为分析
4.3.1 客源市场分布
4.3.2 性别与年龄构成
4.3.3 文化程度与职业构成
4.3.4 旅游动机
4.3.5 出游方式
4.3.6 旅游消费
4.3.7 停留时间
4.3.8 旅游者感兴趣的出游项目
4.3.9 旅游者比较熟悉的旅游景点
4.3.10 旅游信息来源
第五章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
5.1 旅游开发战略目标及指导思想
5.1.1 战略目标
5.1.2 指导思想
5.2 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开发
5.2.1 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原则
5.2.2 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开发
5.3 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5.3.1 环城休闲旅游圈
5.3.2 沿江湖旅游带
5.3.3 三大独立旅游区
5.4 旅游开发的战略措施
5.4.1 统一制定规划,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开发
5.4.2 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发展烘托主题的项目
5.4.3 拓展投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5.4.4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环城游憩带知名度
5.4.5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4.6 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发布时间: 2005-11-14
参考文献
- [1].宣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聂天洋.浙江师范大学2017
- [2].黑色旅游开发研究[D]. 方叶林.安徽大学2011
- [3].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研究[D]. 卢小琴.中南林学院2005
- [4].中国志愿者旅游开发研究[D]. 宋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
- [5].城郊旅游开发研究[D]. 孟明浩.中南林学院2002
- [6].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D]. 朱孟超.上海师范大学2010
- [7].阆中古城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廖佰翠.四川师范大学2004
- [8].武汉市农业旅游开发研究[D]. 范艳琼.华中师范大学2012
- [9].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研究[D]. 贾照雪.广西大学2012
- [10].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 胥兴安.云南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福州环城游憩带(ReBAM)开发研究[D]. 刘丽华.福建师范大学2006
- [2].促进成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对策的思考[D]. 史本凤.西南财经大学2007
- [3].哈尔滨市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D]. 石丹.东北林业大学2007
- [4].福州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D]. 李贤金.福建师范大学2007
- [5].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D]. 冯进松.广西大学2006
- [6].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D]. 安永刚.中南林学院2005
- [7].武汉市环城游憩带(ReBAM)结构研究[D]. 秦志玉.华中师范大学2006
- [8].成都环城游憩带研究[D]. 赵陈.四川师范大学2006
- [9].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D]. 李红超.山东大学2006
- [10].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与土地利用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 张红.陕西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