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采用自拟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胎动不安,探讨其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对血清孕酮(P)、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水平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要求各组在年龄、孕周、病程、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及血清P、β-HCG的检查水平分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中药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安胎方,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连服2周;对照组(西药治疗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连服2周,以上均为一疗程(若一疗程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但B超示:胚胎发育正常,继续服用一疗程)。比较两组病人在用药前后的腹痛、腰酸、阴道出血症状改善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分值及血清P、β-HCG值的改变,然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组间比较:①两组在治疗前的血清P、β-HCG、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在治疗后血清β-HCG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两组治疗后腹痛改善时间、腰酸改善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两组在治疗后阴道血止时间及血清P值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内比较:①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β-HCG、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较,两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病人血清P的总体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血清β-HCG、P值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保胎成功患者血清β-HCG、P水平呈持续性升高,保胎失败的患者治疗后患者血清β-HCG、P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4)B超监测结果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补肾安胎方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保胎成功者B超示宫腔内可见妊娠囊、囊内可见胚芽或胎块及原始心管搏动,或可见成形胎儿及胎盘回声,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芽(胎儿)发育与怀孕周数相符。保胎失败者B超示宫腔内可见胚胎停止发育或孕囊枯萎,原始心管搏动消失,宫腔内积血多,妊娠囊下移,子宫大小与怀孕周数不相符。结论:(1)试验组补肾安胎方和对照组地屈孕酮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当,均能显著改善腹痛、腰酸、阴道出血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的情况;对提高血清β-HCG值的效果显著;均可以有效地提高肾虚型胎动不安的保胎成功率。但补肾安胎方在改善腹痛、腰酸症状、中医证候的情况及提高血清β-HCG值的效果优于地屈孕酮,且相对地屈孕酮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推广。(2)B超联合动态监测血清P、β-HCG水平可较准确地监测胎动不安的治疗效果。(3)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血清P和β-HCG水平持续升高,成功率越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胎动不安论文; 中药疗法论文; 流产论文; 先兆论文; 肾虚论文; 血液论文; 复方论文; 治疗应用论文; 孕酮论文;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