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是在已有的舰载飞机着舰导引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保证着舰安全为核心,进一步研究了仪表着舰系统。全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舰载机远程返航进场着舰的飞行过程及操纵模态进行了研究,参考国外的资料,揭示了仪表着舰系统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接着分析了低动压着舰状态下自然飞机的物理特性,研究了飞机处于低动压Backside状态下的Backside控制策略和Frontside控制策略。其次对仪表着舰系统进行了开发研究。针对仪表着舰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构建了仪表着舰系统雷达数字稳定平台,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接着完成了仪表着舰系统纵、侧向总体结构配置,建立了仪表着舰系统的运动学,相应地开发了飞行控制律及制导律,并在Matlab仿真环境中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指出了仪表着舰系统最终不稳定的原因。最后,对微波着舰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侧向微波着舰系统的轨迹自动生成的方法,并详细地设计开发相应制导律。本文对我国进行开展仪表着舰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现有实际的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航空母舰与舰载机发展1.1.2 仪表着舰系统1.1.3 微波着陆系统1.2 研究内容1.2.1 舰载机远程返航进场着舰飞行过程1.2.2 着舰时飞行员控制策略1.2.3 仪表着舰系统1.2.4 微波着舰系统1.2.5 雷达数字稳定平台1.3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第二章 舰载机远程返航进场着舰飞行过程及操纵方式2.1 引言2.2 概述2.3 返航进场着舰模式Ⅰ——目视进场及目视着舰2.3.1 模式I 的工作条件2.3.2 模式I 飞行航线描述2.3.3 F/A-18 飞机目视着舰路线2.4 返航进场着舰模式Ⅱ——仪表着舰系统(ICLS)进场及目视着舰2.4.1 模式Ⅱ的工作条件2.4.2 模式Ⅱ飞行路线描述2.5 返航进场着舰模式Ⅲ——仪表着舰系统(ICLS)进场及全天候着舰引导系统(AWCLS)着舰2.5.1 模式Ⅲ的工作条件2.5.2 模式Ⅲ飞行路线描述2.5.3 模式Ⅲ中的马歇尔等待路线2.5.4 模式Ⅲ中的ICLS 进场2.5.5 模式Ⅲ中的AWCLS 着舰2.6 仪表着舰系统(ICLS)在飞机进场及着舰过程中的作用2.7 小结第三章 着舰时飞行员控制策略的研究3.1 引言3.2 低动压状态自然飞机工作特性3.2.1 飞机航迹倾斜角对姿态角的响应特性3.2.2 飞机航迹倾斜角对推力的响应特性3.2.3 两个重要结论3.3 Backside 状态下Backside 控制策略3.4 Backside 状态下Frontside 控制策略研究3.5 Backside 技术的应用3.6 小结第四章 仪表着舰系统及雷达数字稳定平台4.1 引言4.2 概述4.3 ICLS 的舰载系统4.4 ICLS 的机载系统4.5 雷达数字稳定平台的建立4.5.1 雷达测量坐标系转换至甲板坐标测量系dXdYdZd转换至甲板稳定坐标测量系OdXSYSZS'>4.5.2 由甲板坐标测量系OdXdYdZd转换至甲板稳定坐标测量系OdXSYSZS4.6 仪表着舰系统数字稳定平台的仿真验证4.6.1 甲板运动数学模型4.6.2 数字稳定平台的仿真验证4.7 具有数字稳定平台的仪表着舰引导系统4.8 小结第五章 仪表着舰系统纵向引导系统设计5.1 引言long 工作原理及结构'>5.2 ICLS|long工作原理及结构5.2.1 下滑制导律5.2.2 飞控系统的控制律5.2.3 保持迎角恒定的动力补偿发动机油门控制律5.2.4 飞机动力学5.2.5 纵向下滑引导运动学环节θ,APC )'>5.3 具有动力补偿的飞控系统(FCS|θ,APC)5.3.1 动力补偿系统(APC)5.3.2 保持速度恒定的动力补偿5.3.3 保持迎角恒定的动力补偿系统5.3.4 具有迎角恒定的动力补偿的姿态飞控系统性能long 设计及仿真验证'>5.4 纵向仪表着舰系统ICLS|long设计及仿真验证5.5 小结第六章 仪表着舰系统侧向引导系统设计6.1 引言lat 工作原理及结构'>6.2 ICLS|lat工作原理及结构lat 的运动学'>6.3 ICLS|lat的运动学lat 的控制律设计'>6.4 侧向飞控系统FCS|lat的控制律设计6.4.1 副翼舵通道控制律设计6.4.2 方向舵通道控制律设计lat 系统仿真验证'>6.5 ICLS|lat系统仿真验证6.6 小结第七章 微波着陆及着舰系统7.1 引言7.2 MLS 工作原理7.2.1 MLS 的进场区7.2.2 ILS 和MLS 两系统的比较7.2.3 ILS 与MLS 扫描波束使用的频段的比较7.2.4 飞机的进场7.2.5 方位角和仰角测量原理7.3 机动式微波着陆/着舰系统(MMLS)7.4 MLS 自动着陆/着舰系统航迹生成设计7.4.1 MLS 进场路线7.4.2 单转弯截获中心线的轨迹制导律7.5 MLS 侧向自动着陆/着舰轨迹跟踪制导的设计与仿真验证7.6 小结第八章 仪表着舰系统实时化应用程序的开发及可视化演示8.1 仪表着舰系统结构配置8.1.1 仪表着舰系统纵向结构配置8.1.2 仪表着舰系统侧向结构配置8.2 系统离散化及仿真验证8.3 基于C++语言的实时仿真程序开发8.3.1 仿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8.3.2 精确定时的实现8.3.3 实时化仿真程序流程8.3.4 实时化仿真程序结果8.4 仪表着舰演示系统开发8.4.1 实时演示多线程技术8.4.2 可视化演示系统界面简介8.5 小结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9.1 总结9.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动着舰系统αβ滤波器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4(02)
- [2].自动着舰系统的需求分析[J]. 飞机设计 2014(05)
- [3].美国航母仪表着舰系统和微波着陆(舰)系统研究[J]. 雷达与对抗 2015(01)
- [4].小型飞机自动着舰系统设计准则适用性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12)
- [5].航母着舰系统发展趋势[J]. 现代雷达 2013(02)
- [6].美国海军将升级基于GPS信号的“精确进场与着舰系统”[J]. 全球定位系统 2013(05)
- [7].进场动力补偿器对自动着舰系统的影响[J]. 飞行力学 2017(01)
- [8].基于甲板运动预报的自动着舰系统综合设计[J]. 系统仿真学报 2010(S1)
- [9].微观航母之着舰指挥官与自动着舰系统[J]. 兵器知识 2014(12)
- [10].舰载机自动着舰可视化仿真[J]. 微计算机信息 2009(22)
- [11].航母着舰系统延迟补偿器设计[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5)
- [12].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研究进展[J]. 航空学报 2017(02)
- [13].舰载无人机自动着舰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 飞行力学 2018(04)
- [14].基于非线性动态逆滑模的纵向着舰系统设计[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4(10)
- [15].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自动着舰系统设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9)
- [16].舰载机着舰指标体系构建[J]. 飞行力学 2017(05)
- [17].从美国新型辅助着舰系统谈舰载机着舰[J]. 兵器知识 2018(10)
- [18].微博评刊[J]. 兵器知识 2015(01)
- [19].舰载机纵向容错着舰系统设计[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7(10)
- [20].基于神经网络的舰载无人直升机着舰控制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7(18)
- [21].针对舰艉流抑制的ACLS纵向控制律优化设计[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6(06)
- [22].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系统设计及仿真试验[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08)
- [23].基于TECS|H_□的无人机纵向着舰系统设计[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4].歼-15成功着舰[J]. 兵器知识 2013(02)
- [25].自动着舰的控制构型研究[J]. 飞行力学 2017(02)
- [26].雷达信号误差对舰载机全自动着舰控制的影响[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06)
- [27].舰载飞机的阻拦着舰动力学建模[J]. 舰船科学技术 2017(20)
- [28].基于积分滑模控制的无人机自动着舰系统[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5(07)
- [29].基于MatlabGUI的舰载直升机单发着舰系统设计[J]. 装备制造技术 2014(07)
- [30].基于PC机的无人直升机着舰仿真系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16)
标签:舰载机论文; 仪表着舰系统论文; 控制策略论文; 稳定平台论文; 运动学论文; 轨迹自动生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