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丹参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我国沿用已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传统以丹参植物的根入药,因其根色红且形状似参而得名“丹参”。正品丹参来源于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本文主要研究了丹参生长发育过程根的解剖结构和有效成分的相关性。主要内容如下:研究表明:根尖(root tip)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有根尖。根尖在根的生长、根的吸收、根的分枝以及根的组织分化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尖可以分为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伸长区(elongation)和成熟区(maturation zone)四个部分。根冠位于根尖的最前端,是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一个保护根尖的帽状结构,覆盖在分生区之外,保护着幼嫩分生组织,当根向土层深处生长时,使分生组织不致于被土壤中细砂石所磨损。同时,根冠外层的细胞形成粘滑的胶质,使根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深入土层。根冠细胞在根生长时,由于与土壤的磨擦,外部细胞不断脱落,而里面的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补充到根冠中,使根冠始终保持一定的厚度。分生区也叫生长锥,位于根冠之上,大约长1mm,是顶端分生组织。分生区的细胞在植物的一生中始终保持分裂能力,根的其他结构都由分生区细胞分裂所产生。根的分生区由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两部分组成。原分生组织位于最前端,细胞分化较少,在原分生组织的最前端有一团细胞,其分裂的频率明显低于周围的细胞,这一区域叫做不活动中心(quiescent center)。初生分生组织位于原分生组织的上方,细胞已出现初步的分化,根据细胞的形状、大小及液泡化程度的不同,将初生分生组织划分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个部分。原表皮以后发育成表皮,原形成层位于中央,以后发育成维管柱,基本分生组织位于原形成层和原表皮之间,以后发育成皮层。伸长区在分生区的上方,细胞多已停止分裂。细胞液泡化程度增加,体积增大,并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是根部伸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伸长区的细胞已加速分化,最早的筛管和环纹导管开始出现,是分生组织向成熟结构的过渡区。由外形上来看,成熟区外部密生根毛,因此,又叫根毛区(root hair zone)。根毛区的细胞开始成熟,细胞已分化为筛管、导管以及薄壁细胞等各类成熟组织,因此这一区叫做成熟区。根毛为植物的重要部分,根系分布在土壤中,根毛及其附近的表皮细胞具有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类的能力。根毛是根表皮细胞的突出物,根毛呈筒状,表皮细胞与根毛间无横隔,细胞质沿细胞壁呈一薄层,中央为一大液泡,细胞核位于根毛的顶端。单位面积上大量生长根毛,大大的扩展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得根系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同时也发现根毛的形成与外界环境有关。丹参的根、茎、叶中均含有水溶性成分。叶中水溶性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在生长期中,丹参素、咖啡酸含量在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减少,12月降到最低;原儿茶醛的含量变化不大;叶的发育过程中,水溶性成分含量逐渐降低。茎中几乎不含水溶性成份。根中丹参素含量最高,原儿茶醛次之,咖啡酸最低。在生长期中,丹参素含量在7月最高,且6~9月含量较为稳定,9月以后丹参素含量逐渐降低;原儿茶醛、咖啡酸的含量在7、8、9月较为稳定,以后逐渐降低,至12月降至最低。根中有效成分含量与根的粗度无相关性,随着皮部与木质部厚度之比增大,有效成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I在生长季节的含量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丹参酮ⅡA在7月含量最高,丹参酮I在5月含量最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丹参管理技术[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3)
- [2].山东省新泰市丹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3)
- [3].丹参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0)
- [4].丹参在心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
- [5].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17(08)
- [6].丹参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6)
- [7].注射用丹参(冻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反应1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4)
- [8].对丹参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9)
- [9].丹参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 2020(11)
- [10].丹参在临床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6(04)
- [11].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8)
- [12].药用植物丹参的道地产区变迁和主治功能初探[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3].丹参的研究进展[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14].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性状与脂溶性成分相关性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2)
- [15].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7(09)
- [16].α-硫辛酸与丹参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13)
- [17].不同根段繁殖处理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药材 2016(07)
- [18].丹参拱棚育苗技术[J]. 现代园艺 2014(24)
- [19].丹参地上部分糖类成分的动态变化[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2)
- [20].丹毒常规疗法和分别联用丹参两种注射剂型疗效比较[J]. 安徽医药 2015(03)
- [21].蒙药丹参-9味散治疗心刺痛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11)
- [22].丹参低产原因及增产对策[J]. 农技服务 2013(01)
- [23].丹参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3(06)
- [24].丹参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
- [25].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2)
- [26].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2)
- [27].丹参配伍人参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2(05)
- [28].丹参的临床新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3)
- [29].滇丹参与丹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比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11(04)
- [30].有望实现丹参新品种的大规模栽种技术问世[J]. 农村百事通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