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离子束注入番茄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超低能离子束注入番茄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以超低能离子束(能量为30KeV的多种重离子)为诱变源,对多种番茄材料的干种子进行了注入试验,对其发芽率和田间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鉴定,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其M1和M2世代幼苗期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超低能离子束对同一番茄材料所引起的当代效应及其后代的注入损伤状况完全不同,Ar+处理或W+处理比N+处理所引起的当代效应更加明显。同一种类的超低能离子束对不同的番茄材料的损伤度也完全不同。经过超低能离子束处理后“河南四号”材料在当代未发生明显变异,而在M2世代则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变异。“金棚一号”番茄在当代群体内就出现变异个体,并且变异个体的特征特性在M2世代仍然还能继续稳定遗传。 对同一番茄材料而言,同一种类的超低能离子束的不同剂量对其发芽率的变化幅度存在着很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其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而后略微下降,均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状态。在经过超低能N+离子处理的“河南四号”番茄的当代幼苗期群体内,60%以上单株的子叶呈现出镰刀型,所表现的刺激效应十分明显。并且,在7×1017N+/cm2剂量条件下在M2世代的群体内发现5株十分突出的变异单株,它们表现出细叶型和长花瓣的特征,株型和果形已经发生明显变异,其特征特性现在已经稳定遗传到第五代。从遗传育种的角度来看,7×1017N+/cm2可能是比较好的离子束注入剂量。 本试验中对突变株及其亲本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河南四号”番茄的干种子后,在后代引起了比较明显的变异,突变株的花粉活力明显地低于亲本的花粉活力,前者的花粉数目也比较少,并且在温度高于32℃的条件下出现授粉不正常现象,由此说明其内部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后代稳定性试验也表明,基因的变化导致表现型的变异,突变体材料的特征特性已经表现出稳定遗传的特征。 同工酶分析的结果显示,超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河南四号”材料后,其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番茄生产的概况
  • 1.2 番茄遗传改良现状
  • 1.3 超低能离子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 1.3.1 超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的创立
  • 1.3.2 超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
  • 1.3.3 超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依据与目的、技术路线
  • 1.4.1 研究依据与目的
  • 1.4.2 技术路线及预期目标
  • 第二章 超低能离子注入番茄种子后当代的生物学效应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超低能N+离子处理对番茄当代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 2.2.2 超低能Ar+处理番茄87-4-3号株系当代变化
  • +处理番茄87-4-3号株系当代变化'>2.2.3 超低能W+处理番茄87-4-3号株系当代变化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超低能离子注入番茄种子后突变材料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超低能N+注入番茄后代突变体遗传稳定性分析
  • +处理87-4-3番茄干种子后代观察'>3.2.2 超低能N+处理87-4-3番茄干种子后代观察
  • +处理1028番茄干种子后代观察'>3.2.3 超低能Ar+处理1028番茄干种子后代观察
  • +处理金棚一号番茄干种子后代观察'>3.2.4 超低能N+处理金棚一号番茄干种子后代观察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超低能离子注入番茄种子后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分析
  • 4.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离子注入番茄后当代过氧化物酶的酶谱'>4.3.1 超低能N+离子注入番茄后当代过氧化物酶的酶谱
  • +离子注入番茄后当代过氧化物酶的酶带相似系数'>4.3.2 超低能N+离子注入番茄后当代过氧化物酶的酶带相似系数
  • +离子注入番茄后突变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4.3.3 超低能N+离子注入番茄后突变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 +离子注入番茄后突变体过氧化物酶的酶谱'>4.3.4 超低能N+离子注入番茄后突变体过氧化物酶的酶谱
  • +离子注入番茄后突变体酯酶的酶谱'>4.3.5 超低能N+离子注入番茄后突变体酯酶的酶谱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能离子束注入纤维分解菌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1)
    • [2].玉米低能离子束辐照诱变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9)
    • [3].分式析因设计法对低能离子束介导参数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4].分式析因设计法对低能离子束介导参数的初步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8)
    • [5].低能离子束诱发大肠杆菌甲基化效应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01)
    • [6].低能离子束辐照下水稻中与ABA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2)
    • [7].低能离子束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0)
    • [8].低能N~+离子束诱变小偃81后代紫秆变异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1)
    • [9].低能离子束诱变机理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4)
    • [10].低能离子束注入对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同工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2)
    • [11].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漆酶高产菌株[J]. 激光生物学报 2009(04)
    • [12].低能离子束注入水稻愈伤组织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 2009(S1)
    • [13].低能离子束表面改性对聚碳酸酯(PC)粘接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09(12)
    • [14].低能离子束诱变选育平菇菌株[J]. 食用菌 2013(05)
    • [15].低能离子束二次注入诱变石油微生物菌株的研究[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3(04)
    • [16].小麦品种偃展4110低能离子束突变体库的初步建立及籽粒硬度突变体筛选[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7)
    • [17].有机磷细菌的鉴定与离子束诱变改良[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9(04)
    • [18].低能离子束辐照增加烟草反转录转座子Ttol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03)
    • [19].低能离子束表面改性对聚碳酸酯(PC)润湿性能的影响[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08(04)
    • [20].低能离子束注入芦荟茎尖的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2)
    • [21].低能N~+辐照小麦Wis2-1A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6)

    标签:;  ;  ;  ;  

    超低能离子束注入番茄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