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解郁功用与其用量及配伍关系研究

柴胡疏肝解郁功用与其用量及配伍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药-方-效-证的密切关联和内在统一是方剂学乃至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方剂学关键问题的核心是方药配伍的效应原理,直接涉及到中药用量、中药配伍、剂型选择、服用方法及主治病证等方面。因此临证遣药组方,应考虑其作用对象、剂量及配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临床疗效。本课题以“药-方-效-证的密切关联”为问题背景,以常用中药柴胡的疏肝解郁作用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证模型动物的影响,寻找柴胡疏肝解郁作用的量效关系;以此研究为基础,比较柴胡-黄芩、柴胡-川芎、柴胡-黄芪三组药对的疏肝解郁作用;同时探查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动物的影响。该课题对于探讨中医方药配伍中的剂量、药味选择规律,论证临床柴胡“疏肝解郁”的用量及其配伍经验以及“药证相关理论”,揭示中医方药功效的现代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一柴胡药材及其制剂的柴胡皂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柴胡药材、柴胡水提液、柴胡配伍黄芩、黄芪、川芎制剂水提液中柴胡皂苷a含量。结果: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含量为3.335mg/g;柴胡水提液中含量为0.441mg/ml;柴胡-黄芩、柴胡-川芎、柴胡-黄芪水提液中柴胡皂苷a含量分别为1.024、0.807和0.693mg/ml。结论:柴胡配伍后其柴胡皂苷的溶出增加。研究二剂量对柴胡疏肝解郁功用的影响方法:取体重为200-220g雄性大鼠,经Open-the-field试验筛选,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阳性组8.5g生药/kg)、柴胡0.27、0.81、2.43、4.86、9.72g生药/kg剂量组(按体表面积计算,分别是人用量9g生药/天的1/3、1、3、6、12倍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将各组大鼠置束缚器中束缚,每天3小时(8:00-11:00)连续3周,每周测体重1次。从第2周开始按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1ml/100g体重,连续14天。分别于0、7、21天时间点进行Open-the-field试验,测定各组动物5分钟内行为学改变。末次给药后30分钟用10%的水合氯醛麻醉动物,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和血清分别测定VIP、S.P和ACTH、COR。迅速在冰盘上分离海马组织,称重置液氮罐中保存,进行单胺递质检测。结果:1.对肝郁证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各组从第1周开始,体重增加明显缓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连续给药2周后,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有一定减缓,其中阳性组和3倍量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模型大鼠体重增加缓慢有一定的对抗作用。2.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与正常组比较,造模1周后大鼠爬行格数有增加的趋势(P >0.05)。造模3周后,模型大鼠爬行格数、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大鼠的爬行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有不同的增加,其中阳性组、1倍组、3倍组大鼠爬行格数增加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ACTH、COR含量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TH含量明显下降,COR含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连续给药2周后,各给药组ACTH含量增加明显,其中1、3、6倍组增加最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COR含量明显下降,其中1倍量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4.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浆VIP、SP含量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浆中VIP含量明显升高、S.P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柴胡给药各组均能降低血浆中VIP含量,其中阳性组、1、3、6、12倍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血浆中S.P含量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对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单胺递质影响: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连续造模3周后,其海马组织中NA、5-HT含量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各组给药2周后,海马组织中NA含量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5-HT含量也有所降低,其中3、6、12倍量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剂量组均能改善肝郁证模型大鼠的部分生物学指标,通过对药理学指标进行权重处理(药理学指标共计100分,其中行为学指标30%,消化系统30%,神经递质20%,HPA轴15%,体重5%),结合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型差异计分,进行综合评分得出(1/3倍量组10分、1倍量组55分、3倍量组62.5分、6倍量组42.5分、12倍量组35分):1/3倍量组作用最弱,1倍、3倍量组改善指标数目多,作用明显。说明柴胡疏肝解郁功用发挥的人用最佳剂量可能为9-27g生药/天。研究三配伍对柴胡疏肝解郁功用的影响方法:根据实验(二)结果,选取1.5倍剂量为进行配伍的最佳柴胡剂量,相当于人用量13.5g生药/天。柴胡-川芎、柴胡-黄芪、柴胡-黄芩均按4:3比例配伍。取体重为200-220g雄性大鼠,经Open-the-field试验筛选,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组(1.22g生药/kg)、柴芎组(2.13 g生药/kg)、柴芩组(2.13 g生药/kg)、柴芪组(2.13 g生药/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将各组大鼠置束缚器中束缚,每天3小时(8:00-11:00)连续3周,每周测体重1次。从第2周开始按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14天。分别于0、7、21天时间点进行Open-the-field试验,测定各组动物5分钟的行为学过程。末次给药后30分钟用10%的水合氯醛麻醉动物,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和血清分别测定VIP、S.P和ACTH、COR。迅速在冰盘上分离海马组织,称重置液氮罐中保存,进行单胺递质检测。结果:1.对肝郁证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与正常组比,束缚造模1周后各组动物体重增长明显缓慢,第2周时模型组、柴胡组、柴芎组、柴芩组表现最为明显,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与模型组比,给药2周后各组动物体重增加加快,柴芎、柴芩、柴芪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柴胡组比,给药2周正常组、柴芪组体重增加明显加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2.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1周后,模型大鼠的爬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3周后,模型组大鼠爬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给药各组均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爬行格数,柴胡组、柴芎组、柴芩组增加直立次数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3.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ACTH、COR含量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TH含量明显降低,COR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给药2周后,各给药组动物ACTH和COR含量均有一定改变,其中柴胡组、柴芎组、柴芩组明显增加ACTH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柴胡组、柴芩组、柴芪组明显降低COR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柴胡组比,柴芪组增加ACTH含量程度明显低于柴胡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浆VIP、SP含量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VIP含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S.P含量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给药两周后柴胡组、柴芎组、柴芪组均能降低VIP含量,其中柴芪组作用最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柴胡组、柴芎组明显增加S.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5.对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单胺递质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动物海马组织NA、5-HT含量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各组连续给药2周后,均能降低海马组织中NA、5-HT含量,其中柴芎、柴芩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给药组均能改善肝郁证模型大鼠的部分生物学指标,通过对药理学指标进行权重处理(药理学指标共计100分,行为学指标30%,消化系统30%,神经递质20%,HPA轴15%,体重5%),结合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型差异计分,进行综合评分得出(柴胡组60分、柴芎组77.5分、柴芩70分、柴芪组42.5分)。由此可见:柴胡疏肝解郁功用发挥的最佳配伍为柴胡-川芎配伍。研究四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的影响方法:取体重为200-220g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肝郁模型组(模型组),肝郁模型+柴胡组(柴胡组)、正常+柴胡组(正柴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和正常+柴胡组外,将各组大鼠置束缚器中束缚,每天3小时(8:00-11:00)连续3周,每周测体重1次。从第2周开始按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14天。分别于0、7、21天时间点进行Open-the-field试验,测定各组动物5分钟的行为学过程。末次给药后30分钟用10%的水合氯醛麻醉动物,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和血清分别测定VIP、S.P和ACTH、COR。迅速在冰盘上分离海马组织,称重置液氮罐中保存,进行单胺递质检测。结果:1.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体重的影响: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动物体重增加明显缓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柴胡组有对抗模型动物体重增加缓慢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比,给药2周后,正柴组对体重无明显影响(P>0.05)。2.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行为学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1周后模型组大鼠爬行和直立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3周后,模型组大鼠爬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给药2周后,柴胡组能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爬行与直立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正柴组连续给药2周,爬行与直立次数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3.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血清ACTH、COR含量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TH含量明显降低,COR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给药2周后,柴胡组增加ACTH含量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降低COR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给药2周后正柴组对ACTH、COR含量均无明显改变。4.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血浆VIP、SP含量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VIP含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S.P含量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给药两周后柴胡组有降低模型大鼠血浆VIP含量趋势,能明显增加血浆S.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正柴组对正常大鼠血浆的VIP、S.P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5.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海马组织单胺递质影响:与正常组比,造模3周后,模型组动物海马组织NA、5-HT含量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比,柴胡组有降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NA、5-HT含量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给药2周后,正柴组能明显增加正常大鼠海马组织中NA、5-H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解郁功用只能在肝郁证模型状态下才表现出来,而对正常状态动物显示出的效应是其治疗作用的基础?还是毒性作用?有待讨论。本课题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证模型动物的影响,寻找柴胡疏肝解郁作用的量效关系;以此研究为基础,比较柴胡-黄芩、柴胡-川芎、柴胡-黄芪三组药对的疏肝解郁作用;同时探查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动物的影响。结果发现:柴胡疏肝解郁的最佳临床剂量范围为9-27g生药/天;柴胡-川芎配伍的疏肝解郁功用最为明显;而柴胡的疏肝解郁功用的发挥只能在肝郁证模型状态下才表现出来,对正常状态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讨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肝郁证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 一 肝郁证临床研究进展
  • 二 肝郁证实验研究进展
  • 三 问题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柴胡的研究进展
  • 一 柴胡的本草学研究
  • 二 柴胡的化学成分研究
  • 三 柴胡的药理作用研究
  • 四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柴胡疏肝解郁功用与其用量及配伍关系研究
  • 一 前言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内容
  • (一) 柴胡药材及其制剂的柴胡皂苷a含量测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剂量对柴胡疏肝解郁功用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证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 2.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
  • 3.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模型大鼠血清ACTH、COR含量影响
  • 4.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浆VIP、S.P含量影响
  • 5.不同剂量柴胡对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三) 配伍对柴胡疏肝解郁功用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柴胡不同配伍对肝郁证模型大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
  • 2.柴胡不同配伍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ACTH、COR含量影响
  • 3. 柴胡不同配伍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浆VIP、S.P含量影响
  • 4. 柴胡不同配伍对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递质的影响
  • 5.综合评价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四) 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体重影响
  • 2.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行为学影响
  • 3. 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血清中ACTH、COR含量影响
  • 4.柴胡不同机能状态大鼠血浆VIP、S.P含量影响
  • 5.柴胡对不同机能状态大鼠海马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四 综合讨论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柴胡疏肝解郁功用与其用量及配伍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