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研究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到我们每一个人身边,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交流信息,发表言论,逐渐形成一股新的舆论力量。这股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政治生活,甚至成为一些重大事件的重要参与者。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心理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程序流派代表人物柯雷德·金提出的舆论的四步骤论和我国学者刘建明的舆论形成的三阶段论为理论依据,以近年来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为研究材料,将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划分为:潜伏阶段、舆论场形成阶段、影响力形成阶段和消退阶段,并逐一分析各阶段的主体、内容和形成方式;分析网络舆情的形成的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要素;研究了网络舆情的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技术因素三个原因。得出了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的整体框架:首先要有一个议题的发生,这个议题必须是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才能引起关注;经由论坛管理员筛选置顶,或者网络推手策划后议题受到广泛关注,引发争论,因网络本身的特点和网民的心理因素使得议题迅速升温,形成舆论场;随着关注度的提高,传统媒体和各界精英纷纷加入到对于的事件的深度挖掘和舆论报道中,舆情的主体进一步扩大,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决策层或管理者出面,干预事件的进程,使舆论平息,或者事件处理不当,引发新一轮舆论,直至舆论平息。为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网络成为公众发表言论的主要场所
  • 1.1.2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
  • 1.1.3 把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有利于网络舆情的引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舆论的形成机制研究
  • 1.2.2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演变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舆情的概念界定
  • 1.3.2 网络舆情
  • 1.3.3 机制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意义
  • 1.4.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2. 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分析
  • 2.1 网络舆情形成的潜伏阶段
  • 2.1.1 潜伏阶段的主体分析
  • 2.1.2 潜伏阶段的内容分析
  • 2.1.3 潜伏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2.2 舆论场形成阶段
  • 2.2.1 舆论场形成阶段的主体分析
  • 2.2.2 舆论场形成阶段的内容分析
  • 2.2.3 舆论场形成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2.3 影响力形成阶段
  • 2.3.1 影响力形成阶段的主体分析
  • 2.3.2 影响力形成阶段的内容分析
  • 2.3.3 影响力形成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2.4 消退阶段
  • 2.4.1 消退阶段的主体分析
  • 2.4.2 消退阶段的内容分析
  • 2.4.3 消退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3. 网络舆情形成的要素分析
  • 3.1 网络舆情形成的主体
  • 3.1.1 网民
  • 3.1.2 网络意见领袖
  • 3.1.3 网络推手
  • 3.1.4 网络水军
  • 3.1.5 传统媒体和职业记者
  • 3.2 网络舆情形成的客体
  • 3.3 网络舆情形成的载体
  • 3.3.1 网络论坛
  • 3.3.2 博客
  • 3.3.3 微博
  • 4. 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分析
  • 4.1 网络舆情形成的客观因素
  • 4.1.1 社会道德缺失
  • 4.1.2 社会工业化、城市化
  • 4.1.3 文化的多元化
  • 4.2 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观因素
  • 4.2.1 公众需要情感表达的渠道
  • 4.2.2 网络舆情是网民社会心理的反映
  • 4.3 网络舆情形成的技术因素
  • 4.3.1 网络成为舆情发布的主要场所
  • 4.3.2 微博等新媒体的介入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民间社区舆论场特性及形成路径[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2].《迁徙与重构:中国“舆论场”研究二十年》[J]. 城市党报研究 2019(12)
    • [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本院在国际英文舆论场传播中国声音[J]. 国际展望 2020(02)
    • [4].略论“大舆论场”——对舆论格局和舆论引导的新思考[J]. 新闻与写作 2020(01)
    • [5].以“一端两微”为主阵地 引领抗击疫情舆论场[J]. 中国报业 2020(03)
    • [6].县级主流舆论场建构路径探析——基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J]. 中国出版 2020(01)
    • [7].“两个舆论场”视阈下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J]. 新闻前哨 2020(02)
    • [8].外交舆论场需要更多的“声部”[J]. 雷锋 2020(04)
    • [9].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中国舆论场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9)
    • [10].网络舆论场主体演变为个体的现象探析[J]. 视听 2020(07)
    • [11].“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新媒体舆论场域中的适用性分析[J]. 视听界 2020(04)
    • [12].从围观到失序 “吃瓜”舆论场的“次生舆情”形成与演化[J]. 人民论坛 2020(27)
    • [13].危机传播中民间舆论场的特点、负面影响及管控——以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为例[J]. 中州大学学报 2020(04)
    • [14].打通“两个舆论场”提升高校舆论宣传引导力[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22)
    • [15].多元舆论场共存背景下湖北省舆论引导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舆论场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02)
    • [17].转型期中国舆论场变迁分期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19(03)
    • [18].两大舆论场:从竞争到融合[J]. 新闻与写作 2019(04)
    • [19].微时代视域下“微舆论场”治理的道与术[J]. 智库时代 2019(32)
    • [20].新时代移动舆论场意识形态工作的几个统一[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2)
    • [21].意识形态与同一舆论场[J]. 知与行 2017(11)
    • [22].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议题形成及其引导[J]. 采写编 2017(05)
    • [23].“两个舆论场”视域下的网络舆论建设——以中纪委网站反腐舆论引导为例[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05)
    • [24].互联网背景下官方舆论场的话语权分析[J]. 现代交际 2017(17)
    • [25].新媒体视域下“两个舆论场”的融合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11)
    • [26].微博舆论场中站队现象的特点与成因[J]. 青年记者 2018(06)
    • [27].《中国舆论场》:打造舆情权威平台 建构融媒体舆论格局[J]. 电视研究 2018(04)
    • [28].如何融合官方与民间舆论场[J]. 中国报业 2018(09)
    • [29].社会治理视域下的舆论场重构[J]. 中州学刊 2018(07)
    • [30].移动互联时代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J]. 传播力研究 2018(23)

    标签:;  ;  ;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