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其病理特点的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病。属中医痞症,胃脘痛等范畴。因其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且易癌变而倍受重视。但目前西医治疗仅局限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CAG从瘀论治的可行性。文献综述:回顾中医学对CAG病名,病因病机,诊治研究情况以及对血瘀证的认识,阐明了从瘀论治CAG的理论基础及诊治方法。为本课题的临床研究和导师从瘀论治CAG经验的介绍奠定了基础。临床研究:根据导师经验,结合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CAG血瘀证患者45例。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法对胃镜示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型CAG有效,并能显著降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积分值,对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0.05)。结论:活血化瘀是CAG的治疗大法。导师从瘀论治CAG经验:从CAG病属“胃痞”,脾胃气虚为其本、瘀血阻络为其标,气虚血淤、互为因果,辨证辨病相互结合,活血化瘀、贯彻始终,精于配伍、善用药对等方面总结了导师从瘀论治CAG的经验,对临床治疗CAG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施治
  • 1.2.1 辛温苦降法
  • 1.2.2 疏肝理气法
  • 1.2.3 和中祛湿法
  • 1.2.4 消积导滞法
  • 1.2.5 化瘀通络法
  • 1.2.6 益气健脾法
  • 1.2.7 养阴益胃法
  • 1.2.8 消补兼施法
  • 2 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
  • 2.1 《内经》奠定了理论基础
  • 2.2 《神农本草经》首载活血化瘀药
  • 2.3 《伤寒论》、《金匮要略》创活血化瘀方
  • 2.4 李东垣提出"恶血必归于肝"之说
  • 2.5 王清任对血瘀证治疗的贡献
  • 2.6 血瘀证的病因病机
  • 2.7 血瘀证的主症特点
  • 3 CAG从瘀论治
  • 3.1 瘀血贯穿CAG始终
  • 3.1.1 CAG瘀血的病因病机
  • 3.1.2 CAG临症多见瘀血证
  • 3.1.3 CAG的瘀血致萎机理
  • 3.1.4 现代诊断手段证明血瘀是CAG瘀血的病理基础
  • 3.1.5 CAG病程较长决定血瘀病理发生的必然
  • 3.1.6 血瘀是CAG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
  • 3.1.7 现代认为CAG的血瘀机制
  • 3.2 CAG血瘀的临床表现
  • 3.3 CAG血瘀的实验室检查
  • 3.3.1 胃镜及病理检查
  • 3.3.2 血液流变学检查
  • 3.4 CAG血瘀证的辩证要点
  • 3.4.1 辨疼痛之作
  • 3.4.2 辨瘀血之因
  • 3.5 活血化瘀治疗CAG的作用机理
  • 3.5.1 胃粘膜血液不足与CAG的发生密切相关
  • 3.5.2 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 3.6 活血化瘀在治疗CAG中的应用
  • 3.6.1 理气活血法
  • 3.6.2 益气活血法
  • 3.6.3 温阳活血法
  • 3.6.4 养阴活血法
  • 3.6.5 清热活血法
  • 第二部份 从瘀论治CAG的临床总结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血瘀证辨证标准
  • 3 病例排除标准
  • 4 治疗方药
  • 5 观察项目
  • 5.1 临床症状
  • 5.2 胃镜检查
  • 5.3 病理
  • 5.4 血液流变学检测
  • 6 疗效评定标准
  • 6.1 显效
  • 6.2 有效
  • 6.3 无效
  • 7 结果
  • 7.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7.2 胃镜、病理疗效
  • 7.3 治疗前后胃镜征象改善情况
  • 7.4 治疗前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改善情况
  • 7.5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
  • 8 结论
  • 第三部分 导师从瘀论治CAG的经验
  • 1 CAG病属"胃痞"
  • 2 脾胃气虚为其本
  • 3 瘀血阻络为其标
  • 4 气虚血瘀,互为因果
  • 5 辨证辨病相互结合
  • 5.1 辨证论治
  • 5.2 辨病论治
  • 6 活血化瘀,贯彻始终
  • 6.1 舌象为辨证之关键
  • 6.2 根据血瘀的轻重程度选用相应的活血化瘀药
  • 6.3 运用活血化瘀治疗CAG应以辨证为前提
  • 6.3.1 气虚血瘀,健脾益气而化瘀
  • 6.3.2 中阳不足,温中补虚而化瘀
  • 6.3.3 胃阴亏耗,养阴清化而化瘀
  • 6.3.4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而化瘀
  • 6.3.5 湿热蕴中,清化湿热而化瘀
  • 7 精于配伍,善用药对
  • 7.1 白术配白芍
  • 7.2 丹参配葛根
  • 7.3 黄芩配仙鹤草
  • 7.4 麦冬配半夏
  • 7.5 枳实(枳壳)配白术
  • 7.6 莱菔子配决明子
  • 7.7 谷芽配麦芽
  • 8 重视CAG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干燥综合征从瘀论治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 [2].从瘀论治常见头痛[J]. 现代养生 2017(08)
    • [3].从瘀论治皮肤病体会[J]. 科学中国人 2017(20)
    • [4].国医大师徐景藩从瘀论治脾胃病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9)
    • [5].闫咏梅从瘀论治不寐经验撷菁[J]. 江苏中医药 2020(01)
    • [6].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J].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6)
    • [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从瘀论治探识[J]. 新中医 2017(11)
    • [8].从虚从瘀论治老年性眩晕体会[J]. 浙江中医杂志 2016(09)
    • [9].从虚从瘀论治老年性便秘[J]. 环球中医药 2015(04)
    • [10].眩晕从瘀论治[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6)
    • [11].肺癌试从瘀论治[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5)
    • [12].顽证从瘀论治举隅[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12)
    • [13].先兆流产之从瘀论治[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01)
    • [14].从痰从瘀论治偏头痛[J]. 四川中医 2020(06)
    • [15].从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180例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5)
    • [16].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5例从瘀论治[J]. 中外医疗 2011(14)
    • [17].基于“微型瘕”理论探讨从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 西部中医药 2020(03)
    • [18].陈莹教授从瘀论治崩漏临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10)
    • [19].李伟莉从瘀论治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J]. 中医学报 2020(06)
    • [20].门成福从瘀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验[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10)
    • [21].杨德钱从瘀论治盗汗验案一则[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07)
    • [22].从瘀论治前列腺痛临床观察[J]. 中外医疗 2016(20)
    • [23].龙江医派医家陈景河从瘀论治痹证临证经验[J]. 江苏中医药 2020(11)
    • [24].从瘀论治特发性水肿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 2011(11)
    • [25].丁樱教授从瘀论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J]. 中医儿科杂志 2020(01)
    • [26].从瘀论治中风后失眠[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3)
    • [27].从瘀论治干燥综合征[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6)
    • [28].原发性痛经从瘀论治探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14(06)
    • [29].从瘀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9)
    • [30].从瘀论治头痛[J]. 光明中医 2013(08)

    标签:;  ;  ;  ;  

    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