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南北朝三礼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上承汉学,下启宋学,在三礼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南北朝三礼学著述散佚殆尽及其他诸种原因,现代学术界对南北朝三礼学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文在整理并深入分析现存南北朝三礼学著述佚文以及充分利用南北朝三礼学残卷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对南北朝时期的三礼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和探讨。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南北朝三礼学发展的概况。南北朝时期三礼学发展成为显学,三礼学教育发达,三礼学教育与三礼学研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南北朝时期,三礼学主要表现为三礼义疏之学。义疏作为一种全新的经典诠释体式,它究竟是引自佛学的舶来品还是儒家经学诠释体式自然的衍化,学术界的观点不一。本文通过深入稽考现存经学义疏佚文,发现无论是讲疏体义疏还是疏注体义疏,在体例上都是兼释经注的。本文考证了义疏之名的起源,进一步梳理了义疏体例的演变过程,并认为在南北朝以前,儒家已经出现了兼释经、注的训释体例。也就是说,义疏是儒家经学诠释体式自然演变的结果。南北朝时期郑学与王学之争已不如前代激烈,但仍有一定的余音。在学术研究领域,郑学基本取代了王学;在现实礼制建设中,二者影响力相当。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南北朝三礼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南北朝三礼学之所以发展成为显学并且个性鲜明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南北朝时期,统治者重视礼的教化功能,整个社会形成了浓郁的敬礼、遵礼之风。这一时期,礼被用于政权的建设与巩固。对于南朝人来说,兴礼乐、倡礼学与国家的兴亡密切相关;对于北朝人来说,学习、吸收中原的礼乐文化与争夺华夏文明的正统地位息息相关。南朝在三礼学外衣的笼罩下,君权与宗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与妥协,礼成为维护门阀特权以及进行权力博弈的工具。北朝的世家大族受到了当政者的保护,同样需要利用三礼学来维护其地位。从魏晋开始,原来仅记录于经典中的五礼制度才真正成为现实,南北朝时期五礼制度发展成熟,极大地推动了三礼学的繁荣。第三、四、五章主要针对南北朝三礼学者及其著述进行研究,从而客观地分析了南北朝三礼学的整体面貌。南北朝三礼义疏著述散佚殆尽,面对文献缺失的难题,本文改变传统首先分析单部著述的方法,在综合分析所有佚文及三礼学残卷的基础上,先从整体上把握南朝与北朝三礼义疏的异同。南、北朝虽然划江而治,但是南朝与北朝之间的学术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这就使南朝与北朝三礼学共性良多。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三礼义疏都发展与补充郑注。在佛、玄谈辩之风的影响下,南北朝三礼义疏都注重问答与辩难。南北朝三礼义疏在训释词语以及证成经、注之说时,相似之处颇多。关于南北朝三礼义例之学,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不多。南北朝时期,三礼义例之学发展迅速,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义例学的起源与发展,明确了三礼义例的含义,区分了礼例与仪节,并明确指出礼例术语的起源。在深入分析三礼著述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南北朝三礼义疏发明礼例所用的五种共同方法。三礼义例之学除了礼例之学以外,还包括义理之学。“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南北朝三礼义疏主要阐发的是仪节或礼例背后的政治与伦理义理。礼学作为经学的一种,除了发明礼例之外,还发明经例,所以文本还介绍了南北朝三礼义疏对经、注书法的发明。南朝与北朝长期分立,南朝与北朝三礼学相异之处也不少,主要表现在对郑注的态度上。南朝三礼义疏时有对郑注的背离,北朝三礼义疏则笃守郑注,极少否定郑注。本文在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南朝与北朝三礼学异同的基础上,又分别对南朝与北朝主要三礼学家及其礼学著述进行介绍,以期能客观评价各家著作的不同特点。虽然各家义疏所传于后世的佚文都不多,但在结合南朝与北朝三礼义疏异同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可利用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识南北朝礼学家及其著作的不同风格。第六章主要讨论了南北朝三礼学的应用。南北朝时期,三礼学与五礼制度建设联系得非常密切,三礼学的“工具理性”得到了更大程度地发挥。三礼义例之学最直接地指导了南北朝礼制的建设。三礼义例学指导礼制建设有三种结果:一是改革旧礼;二是制定新礼;三是解决礼条冲突背景下礼的适用规则问题。三礼义例学在指导新礼建设时,有两种方法:一是以义制礼;二是以例制礼。在对南北朝三礼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南北朝三礼学的时代特点。第一、南北朝三礼义疏具有一定的形而上色彩,开宋学之先。第二、南朝三礼义疏“疏亦破注”,与唐代三礼义疏“疏不破注”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南北朝三礼义疏都求“通”不求“实”。南北朝三礼义疏在诠释名物、章句、礼例时,好以今证古,又好用弥缝疏通之法,主要目标并非是求取客观真相,而是疏通三礼经、注,使之成为一个可以互相证明、互相贯通的体系,从而维护经、注的合法性与权威性。第四、南北朝时期,例学已经比较发达,礼学家厘析礼例的方法趋于复杂,专门的例学专著已经出现。第五,南北朝三礼学与现实礼制建设联系密切。本文最后讨论了南北朝三礼学对后世三礼学的影响。以《礼记正义》为例,在体例上唐代三礼义疏继承了南北朝三礼义疏兼释经、注的特点;在内容方面,本文利用了《礼记子本疏义》残卷,通过将该卷与《礼记正义》相对比,发现《礼记正义》的内容主要是来自于皇侃的《礼记义疏》。南北朝三礼学对清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南北朝礼例之学为清代礼例学的繁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