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稻鸭共作是有机稻米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稻鸭共作技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目标,家鸭田间网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本文选择通过2年的系统调查,研究稻田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情况,为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现将取的主要研究结果汇报如下:1.通过系统调查,2009年共采集到稻田昆虫10目62科167种,其中天敌昆虫共计6目23科96种,害虫共计6目35科65种。稻鸭共作有机稻田昆虫共113种,天敌4目20科68种,害虫6目26科41种;绿色有鸭稻田昆虫共116种,天敌4目19科68种,害虫6目30科44种;绿色无鸭稻田昆虫共92种,天敌5目22科50种,害虫6目23科38种;常规稻田昆虫共111种,天敌5目21科68种,害虫6目26科42种。2010年共采集到稻田昆虫10目49科117种,其中天敌昆虫共计5目21科77种,害虫共计6目25科36种。稻鸭共作有机稻田昆虫共87种,天敌3目17科59种,害虫6目18科25种;绿色有鸭稻田昆虫共86种,天敌3目18科59种,害虫6目20科24种;绿色无鸭稻田昆虫共66种,天敌5目19科44种,害虫6目21科30种;常规稻田昆虫共81种,天敌4目19科48种,害虫5目21科30种。2.两年中主要害虫均为飞虱科(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叶蝉科(大青叶蝉、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蓟马科(稻蓟马)和螟蛾科(稻纵卷叶螟)等;而主要天敌昆虫均为瓢甲科(食螨瓢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草蛉科(中华草蛉、中华大草蛉)、茧蜂科(粘虫绒茧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等)、姬蜂科、螯蜂科(稻虱红螯蜂和黑腹螯蜂等)以及小蜂总科等。3.绿色有鸭稻田中昆虫群落稳定性较强(季节变幅小),稻鸭共作田有机田次之,绿色无鸭稻田和常规稻田最差。各类型稻田昆虫群落差异较大,稻鸭共作有机稻田与常规稻田群落相似性系数值最低。各类型稻田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出现高峰不同。防治模式是影响稻田昆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4.调查共采集到蜘蛛11科36种,其中肖蛸科、球蛛科、皿蛛科、狼蛛科、跳蛛科等为稻田优势科,鳞纹肖蛸、锥腹肖蛸、华丽肖蛸、前齿肖蛸、卵腹肖蛸、条纹隆背蛸、八斑球蛛、隆背微蛛、星豹蛛、雾豹蛛、微菱头蛛、白斑猎蛛、纵条蝇狮等为优势种。不同类型稻田蜘蛛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动态比较一致,在水稻生长的早期,稻鸭共作有机稻田中的蜘蛛个体数量低于常规稻田,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则相反。稻鸭共作有机稻田和绿色有鸭稻田中飞虱数量的波动比较大,而绿色无鸭稻田和常规稻田中飞虱数量的变化则不明显。2年的数据调查表明,有机稻田和绿色有鸭稻田中蜘蛛与飞虱的跟随现象比较明显,蜘蛛个体数量随飞虱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蛛虱比的最低值两年均出现在稻鸭共作有机稻田中,而且稻鸭共作有机稻田和绿色有鸭稻田的蛛虱比要高于绿色无鸭稻田和常规稻田。5.鸭子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全田覆盖;白天的采食活动占33%-46%,夜晚占54%-63%,但采食与休息的频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食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8:00-9:00、10:30-11:30、14:30-16:30等3个时间段;夜晚的采食时间主要集中在2:30-6:00;通过对鸭子的解剖发现,鸭子主要采食植物,采食昆虫较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1.1 水稻害虫防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1.2 有机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的意义及其面临的植保问题
  • 1.1.3 农田生物多样性与害虫控制的关系
  • 1.1.4 稻鸭共作对病、虫和草害的作用
  • 1.1.5 稻鸭共作控制害虫意义
  • 1.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昆虫多样性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调查环境
  • 2.1.2 调查时间、稻田类型与管理方式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稻田昆虫群落组成
  • 2.2.2 不同类型稻田天敌昆虫群落组成
  • 2.2.3 不同类型稻田昆虫群落特征指数
  • 2.2.4 不同类型稻田昆虫群落相似性
  • 2.2.5 不同类型稻田的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季节动态
  • 2.2.6 不同类型稻田的昆虫丰盛度季节动态
  • 2.3 讨论
  • 第3章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的蜘蛛群落多样性和飞虱数量季节消长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调查环境
  • 3.1.2 调查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类型稻田中蜘蛛种类及群落特征指数比较
  • 3.2.2 不同类型田蜘蛛数量季节变化
  • 3.2.3 不同类型田飞虱数量季节变化
  • 3.2.4 不同类型田中蜘蛛与飞虱数量关系
  • 3.2.5 不同类型田中蛛虱比关系
  • 3.3 讨论
  • 第4章 鸭子活动行为的观察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
  • 4.1.2 试验材料
  • 4.2 试验设计
  • 4.2.1 鸭子活动行为观察
  • 4.2.2 鸭子解剖调查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鸭子活动昼夜节律
  • 4.3.2 鸭子解剖
  • 4.4 讨论
  • 全文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泰兴市有机稻推广实践与思考[J].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9)
    • [2].有机稻虾综合种养试验[J]. 水产养殖 2020(09)
    • [3].有机稻-虾综合种养生态模式[J]. 科学养鱼 2019(05)
    • [4].有机稻种植管理技术及应用实践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8(03)
    • [5].宁都发展有机水稻的优势与技术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2)
    • [6].紫云英利用下有机稻—蛙生产模式及其效应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8)
    • [7].石台县流转土地种植有机稻效益对比分析初探[J]. 基层农技推广 2016(07)
    • [8].霍山县有机稻生产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 2015(05)
    • [9].奉贤区有机稻栽培示范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 2019(05)
    • [10].有机稻田养蟹生产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7(12)
    • [11].合作社种植有机稻[J]. 农家顾问 2015(23)
    • [12].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 2016(01)
    • [13].美国的有机农业及有机稻生产[J].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4)
    • [14].有机稻鸭共作技术[J]. 农家致富 2016(10)
    • [15].有机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4(01)
    • [16].有机稻鸭共作生产易忽视的问题探讨[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06)
    • [17].盐粳11号有机稻的生产技术[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03)
    • [18].有机稻田褐飞虱种群发生动态调查[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4)
    • [19].有机稻田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11)
    • [20].利用山区资源开发高山有机稻生产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 [21].新干县创建有机稻种植基地[J]. 江西农业 2018(07)
    • [22].有机稻试验示范总结[J]. 吉林农业 2018(14)
    • [23].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有机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2)
    • [24].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2)
    • [25].有机稻田主要天敌类群发生动态调查[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4)
    • [26].不同栽插方式对喀斯特山地有机稻生物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 2020(03)
    • [27].肇庆市有机稻种植品种的筛选与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6)
    • [28].网栽有机稻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12(01)
    • [29].稻鸭共作有机稻田蜘蛛多样性与飞虱数量的季节动态[J]. 生态学杂志 2011(07)
    • [30].荆门市有机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湖北植保 2010(03)

    标签:;  ;  ;  ;  ;  ;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