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票制度是对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统合的制度创新,其意义不仅在于有效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而且在确保耕地总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农民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分享。“地票”是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的俗称,具体而言是指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为耕地,经由土地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发放给他们等量面积的建设用地的指标凭证(以下称地票),指标交易即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交易,俗称“地票交易”。重庆的地票运作模式是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统合的一次重大尝试,通过农村土地交易所中介平台建立了以地票权利为中心的法律调整机制。然而由于既有观念的约束和制度缺陷,地票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可能呈现出目标冲突、占补失衡、耕地质量难以保障以及农民利益分享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论文通过对地票制度的制度不足上的理论探究,提出解决相关的制度冲突的路径并完善制度上的相关局限。论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分析其现实背景、创新意义和基本运行方式之后,第二部分以前面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的地票制度的理论分析,释明地票制度的法权结构、地票权利的内涵。论文在这部分求得了地票的法律性质为债权的界定并以此作为接下来的分析依据。第二部分的第二小部分在分析比较了各种关于地票经济价值理论的观点之后,以农地发展权为分析工具得出的地票经济价值构成为耕地外部性价值。第三小部分以“制度上的自由主义和政策上的干预主义”为理论基础揭示地票制度的理念基础:地票制度的法权结构体现了适度干预理念;复垦制度安排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收益分配方式体现了实质公平理念,并就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论文第三部分通过对地票制度运行制度的详细检讨,探讨地票制度亦存在目标冲突、占补失衡、耕地质量难以保障以及农民利益分享不足等方面的局限,并提出解决外在的制度冲突的进路。第四部分通过对地票制度的规范检讨,分析其规范本身拥有指标凭证所载建设用地面积问题的虚漏、农户申请复垦条件的局限、地票持有人权利实现与保障的方面的不足,通过制度分析,论文提出了完善内在制度的规范逻辑。地票制度的核心是以市场配置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的统合,将传统计划性的行政指标管理权分解为政府调制性土地权力和农户自治性土地权利。两种意志和利益的融合,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保护和有效利用,最终实现地尽其利,地利共享。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地票论文;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论文; 指标交易论文; 运行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