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输出模式来谈任务型教学

从语言输出模式来谈任务型教学

熊伟华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语言输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任务型教学作为改善重输入、轻输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言语流利性、准确性、连贯性,是实践语言输出理论的一种综合性运用。

【关键词】语言输出任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44-02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解能力和产出能力相差悬殊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使用语言交流的机会少,而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师主导的输入型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输出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语言理论中,语言输出模式有多种,但归根结底都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实现可理解的输出,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实现英语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完成交际目的。笔者探讨的正是任务型教学在语言输出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语言输出理论

1.语言输出假设

自20世纪80年代Krashen的“输入假设”提出以后。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重视语言输入,而忽视了语言输出。学习者如果只接受语言输入,不通过实践运用便不能保证对语言作出正确的假设。于是,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他认为,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但却不是最充分的。如果学习者希望自己的目标语既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他们需要有机会在有意义的语言交际中使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因此Swain强调了语言输出的显著作用。

2.语言产出模式

Levelt的语言产出模式是经过几十年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以及对语言失误的观察而得出的。这一模式旨在描述成年人正常的、即时的语言产出,与读和写无关。它包含知识构件、概念机制、表达机制、发声机制和语言理解系统。它是一个静态的模式,不是语言学习的模式,也未涉及语言感知。deBot对Levelt的语言产出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中每一部分的特征都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提出改进的语言产出模式,使其适用于二语产出。但他基本遵循Levelt模式,只有当语言产出实证研究中的发现无法用于Levelt模式解释时才做适当性知识开始,而后慢慢程序化,而这个转变的发生机制是实践。

3.信息加工过程模式

Skehan在诸多有关输入输出假说和模式的基础上从信息加工的横向发展视角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式。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过程由“输入”、“中央加工”及“输出”三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共同在信息的加工和存储过程中发挥作用。Skehan等人对认知视角的研究认识到了输出的重要性,并把它纳入到信息处理模型中。

二语言输出的功能

Swain在“语言输出假设”中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即输出三大功能:(1)注意/触发功能;(2)假设验证功能;(3)元语言功能。除了Swain的输出假设外,Grass和Skehan也认为,语言输出具有以下功能:提供反馈,形成自动化,从意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优化语言输入以及培养话语技能和发展个人语用风格等。

三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语言输出实践

近年来,语言输出理论逐渐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可,李萍、卢仁顺提出了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认为我国英语教学应该积极改变观念,强化输出训练;刘春燕(2009)在Skehan的认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加工二语习得理论模型。它把输出也纳入到二语习得理论模型中,并认为它在语言习得的过程起着许多积极的作用。作者还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详细比较了输出过程和输入过程的差异以及它们对习得的影响。具体而言,任务型教学将从以下几方面印证了语言输出的意义:

1.增加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加快和增强了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这就对学生的语言输出提出了流利性、准确性、观点连贯性、逻辑严密性和论据充分性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内在压力,有压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任务型教学与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说”一脉相承。

2.任务型教学加快了学生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正如其他技能学习一样,语言的学习也是程序化的过程。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为:(1)任务型教学的前任务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任务的类型、主题以及目标,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及背景知识,并给学生集中思考的时间;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意识活动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可以被学生用语言描述的;(2)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循环阶段。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合作,并在之后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学生原先陈述性知识中的失误被发现和改正,知识也被程序化;(3)任务型教学的语言聚焦阶段。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巩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变得自主,失误也逐渐减少。语言输出理论认为,心理处理过程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者需要运用一定的技能来加工、处理已获得的信息,因此实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实现了认知阶段到自主阶段的转变,语言输出流利性大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加强。

3.任务型教学增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在对输入的加工过程中,Skehan认为涉及两个不同的表征系统,一个是自上而下的、以规则为基础的演绎型表征系统,一个是自下而上的、以实例为基础的归纳型表征系统,两个表征系统相互作用,对长时记忆产生影响。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习得语言的心理过程,包括:(1)对教师所给出的信息进行反馈,搜索有关知识、印象和经验,确定要使用的知识、经验以及重新组合相关信息。(2)通过课堂的语言输出,即说和写,对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同时,语言输出又发挥了元语言功能,能使学生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从而习得语言。这两个心理过程是相互作用的,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最大化,中介语发生量变,语言能力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从语言输出模式看,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是一种积极的知识运用和信息输出方式。学生在言语产出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注意”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假设检验”,进行反馈、修正或再加工,从而增强产出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增加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连贯性,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因此,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中注重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改善其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PeterSkehan,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2]M,SwainandLapkin,ProblemsinOutputandtheCognitiveProcessesTheyGenerate:AStepTowardsSecond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Linguistics,1995(16):371~389

[3]刘春燕.语言输出与外语学习[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4]顾海燕.任务型的英语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1(2)

[5]李凤荣.大学英语课堂应成为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

[6]张细淼、李玉华.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84~85

[7]刘义珍.浅析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论坛,2010(13):204

[8]曾小珊、余丽.从语言输出模式看英语演讲的作用和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2):185~186

[9]王菊娥.从语言输入输出理论视角谈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8):94~95

标签:;  ;  ;  

从语言输出模式来谈任务型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