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甲鱼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而“红脖子病”是甲鱼养殖中的常见病症,发病死亡率超过40%,严重时会引起甲鱼大量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本研究对患“红脖子病”的甲鱼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和理化特性研究,并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详细内容如下:1.病毒的分离及理化特性研究。取典型的“红脖子”症状甲鱼的肝脏,经处理后制备的上清液接种到CO、FHM、CK和GCK细胞上出现CPE,进行空斑实验和理化性质分析。形态学研究发现,该病毒为结果表明直径约120~160 nm,呈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的球形病毒颗粒,病毒对热(56℃30分钟)、pH3和pH9不稳定,对脂溶剂(氯仿)敏感。该病毒在有DNA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受到抑制而不能增殖,表明该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病毒能在CO、FHM、CK、GCK等细胞中增殖,但不能在CHSE、R1、PG细胞中产生CPE。在CO细胞中的滴度最高,CPE出现也较快。病毒在15~30℃范围内均能在CO细胞中增殖并产生CPE,但最适增殖温度为25-30℃。通过形态学及理化特性研究,将分离到的病毒确定为虹彩病毒科,并将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甲鱼虹彩病毒(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STIV))2.克隆了STI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与蛙病毒属中的FV3、ATV MCP基因同源性最高,因此将分离到的病毒确定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在体外STIV感染过程中,MCP的时相的表达模式通过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PCR实验检测,结果表明MCP为晚期基因。将MCP片段插入pQE30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MCP,并制备兔抗MCP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和病毒中和实表明MCP抗血清对STIV具有中和作用。3.根据MCP基因序列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虹彩病毒蛙病毒属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评估该分析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虹彩病毒蛙病毒属成员(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除外)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与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真鲷虹彩病毒(RSIV)、锦鲤疱疹病毒(KHV)等其他水生动物病毒之间均无交叉反应,检测总DNA灵敏度为4.5×100-3pg/μL。得到的标准曲线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84;组内和组间试验重复样品的CT值标准偏差分别1.2%和1.6%。4.根据STIV胸肝激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两条内引物和两条外引物,建立了STIV环媒恒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对LAMP扩增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63℃反应60min。使用牛蛙病毒(TFV)、狗鱼弹状病毒(PFR)、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病毒(VERV)、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和真鲷虹彩病毒(RSIV)等主要水生动物病毒作为对照,评价LAMP方法的特异性,在蛙病毒属病毒毒株中均有扩增,检测其它病毒DNA时均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LAMP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比普通PCR扩增的灵敏度高100倍,比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扩增的灵敏度低10倍。5.获得了4株可以稳定分泌ST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了兔抗STIV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STIV病原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该ELISA方法对12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同时用PCR作为对照方法,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8.3%和100%;ELISA和PCR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8.4%。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玻勒虹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5)
- [2].大鲵感染虹彩病毒的诊断和治疗[J]. 河北渔业 2014(12)
- [3].大鲵虹彩病毒流行株的分离及其主衣壳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比较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4(04)
- [4].大鲵虹彩病毒引起的溃疡病[J]. 海洋与渔业 2017(05)
- [5].大鲵虹彩病毒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淡水渔业 2012(05)
- [6].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的研究现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7)
- [7].PCR检测鳜虹彩病毒在生产中的应用探索[J]. 科学养鱼 2015(12)
- [8].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MHC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虹彩病毒抗性的关联分析(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16(09)
- [9].科研人员首次分离到大鲵出血病病原——大鲵虹彩病毒[J]. 水产养殖 2011(03)
- [10].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感染致病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免疫防控对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 [11].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J]. 水产养殖 2014(01)
- [12].大鲵虹彩病毒套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8)
- [13].石斑鱼虹彩病毒ORF050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初步分析[J]. 水产学报 2013(07)
- [14].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ORF162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01)
- [15].蛙虹彩病毒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水产科学 2011(03)
- [16].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ORF086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01)
- [17].虹彩病毒蛙病毒属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 [18].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在宿主细胞内依赖微管运动的行为特征[J]. 热带海洋学报 2020(01)
- [19].大鲵虹彩病毒贵州分离株MCP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 淡水渔业 2017(02)
- [20].患病中国大鲵中分离到一株虹彩病毒及其特性的研究[J]. 病毒学报 2011(03)
- [21].蛙虹彩病毒一个序列保守基因(RGV-12L)的克隆表达及定位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6)
- [22].真鲷虹彩病毒引起养殖斑石鲷大规模死亡的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4)
- [23].甲壳动物虹彩病毒的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20(05)
- [24].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在两种螃蟹内的研究[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7(01)
- [25].大鲵肺肾囊肿的病原学研究[J]. 动物医学进展 2014(10)
- [26].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作用[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03)
- [27].真鲷虹彩病毒自然感染杂交石斑鱼“褐龙斑”的组织病理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9(03)
- [28].“一种大鲵虹彩病毒LAMP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J]. 水产科技情报 2014(04)
- [29].大鲵虹彩病毒MCP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J]. 中国水产科学 2017(06)
- [30].中国大鲵虹彩病毒对293T细胞系的感染性研究[J]. 病毒学报 2020(02)
标签:甲鱼虹彩病毒论文; 主衣壳蛋白论文; 荧光定量论文; 环媒恒温扩增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