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试验的出发点是一个传统的生态学问题。本文在立足于生态学这样一个基本生态问题—植物如何适应光周期现象,而后延伸到了光周期适应物种是如何适应这种光周期现象而进行程序性发育?光照和温度是自然界中两大最基本的生态因子。从根本上讲,物种(尤其是植物)的进化就是适应光温条件的一个过程。中国地域辽阔,纬度跨越很大,因此在农业生产和品种选育过程中,各个地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栽培品种,而这些栽培品种无非就是单一适应地方光温条件。本文所用材料为自贡冬豆(Glycine max[L.]Merr.),大豆中晚熟品种,短日植物,产于四川自贡地区,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在室内模拟纬度变化条件下的光周期变化,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比较观察自贡冬豆的生长形态,我们发现自贡冬豆存在三种典型的形态:持续短日(12h/d)条件下的正常花;持续长日(16h/d)完全营养生长;短日/长日条件下花序呈现(自上而下)营养芽、逆转花和正常花混合分布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适宜的光周期条件是自贡冬豆成功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必须生态因子;第二自贡冬豆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所需光周期条件是连续的;第三维持自贡冬豆开花的信号具有数量特征;第四这些特征同模式植物拟南芥生长发育转变所必须的AP1(APETALA1)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行使功能赋予的特征相似。APETALA1基因是MADS—box基因家族中的成员,它们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功能又很高的保守性。根据这些特征结合双子叶植物碱基使用的保守性,我们设计了兼并引物并成功调取了APETALA1在大豆中的同源类似基因(homolog)GmAPETALA1。在碱基水平和蛋白水平上,GmAPETALA1同APETALA1的相似性分别为45%和56.08%。RT—PCR实验证明在长日条件,GmAPETALA1在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meristem)表达处于很低的水平,并且表达水平不会随着长日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短日条件下GmAPETALA1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表达随着短日条件的延长而升高并且在花器官中的表达处于很高的水平;不论在长短日条件下,在其它组织中都没有表达。为了分析APETALA1在大豆中的表达,我们比较分析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制作核酸探针的效率并发现利用PCR的方法制作ssDNA探针与利用转录的方法制作的RNA探针以及PCR方法制作的dsDNA探针相比较可以获得更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