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的启动和拓展,人类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主流教学模式,在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以及普及基础教育等方面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在知识、兴趣、思维、能力、爱好、情感等个性品质上愈发表现得千差万别,而班级授课制追求趋同和整齐划一,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品质培养等弊端日渐明显,这种“追求统一、关注统一”的教学观念与当今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多样化产生了尖锐矛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己经开始进行第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充分发展的“历史差异教学法”必将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内容主要分为5个方面:引言从时代特点、国内形势、普世价值等角度阐释了何以需要进行差异教学,同时也对中学历史差异教学的目的、价值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稍有概述。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差异教学的概念,将它界定为:是指在中学历史的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设计差异化教学目标、内容,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获得应有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着重论述了差异教学的国内外理论基础,并从这些理论中甄别、借鉴,合理运用于现实教学实践中。第二章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论述,进而分析了教学目标的差异,将其分为基本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并论述了这三个目标层次不同,是一个思维逐渐深入学习、淬炼的过程。在教材内容方面,依据布鲁姆的分类理论,从学生兴趣、个体性格、个人能力等不同角度出发,认为中学历史教材内容需要进行不同的设计。第三章具体分析了在中学历史差异教学中,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可实施分层教学、弹性分组教学以及个别化教育。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微观教学实践中,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对这三种教学方式的优劣稍有比较。第四章分别从中学历史课程差异性教学的评价原则,如遵循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更要注重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和学法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等三个方面。在结语中,对差异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作用做了肯定,并进一步指出其缺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