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西晋时期,四言诗创作盛行一时,无论从诗人数量还是从作品数量上看,都呈现出集中喷发的势头。然今天看来,对这一诗学现象的研究还是过于笼统,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作品的具体分析均不够全面深入。本文作者有感于此,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具体梳理,对这一现象加以系统解释,并对作品的题材特点、艺术表现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凸显西晋四言诗在整个诗歌发展史上的价值。西晋四言诗整体上承“诗经体”四言诗,在西晋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很多较为鲜明的特点。思想内容上,大都以歌功颂德为诗歌的主要内容,不仅包含对王事的称颂,还包含对具体人物品评式的赞美。艺术形式上,典雅庄重,用词华美典正,章法极力铺排,将上古“雅”“颂”传统发挥的淋漓尽致,呈现出繁缛的特点,同时也在诗歌语言上呈现出来了一些新特点。西晋四言诗这些特征的出现,均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语言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简要梳理四言诗的发展流变,尤其是西晋之前的四言诗,力求明晰西晋四言诗的存在与之前四言诗的继承演变关系。第一章集中解释西晋四言诗的盛行一时的原因,分为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两部分,具体包括政治、文化、士人人格、诗学观念、创作实践等要素。这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第二章从作品入手,对西晋四言诗的题材进行了大致的分类,试图从思想内容层面凸显西晋四言诗的特色。第三章也是从具体作品入手,从艺术表现的层面,对其字法、句法、篇章结构以及修辞艺术进行了挖掘。第四章是西晋四言诗与五言诗的比较,作者有意避开艺术形式的比较,从创作题材、适用场合、情感类型、审美取向四个角度,对同一时代条件下两种诗体的差异进行了横向分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晋宴飨诗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从西晋赠答诗看士人的创作心态[J]. 韶关学院学报 2015(03)
- [3].西晋经学考论[J].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3)
- [4].西晋赠答诗的主题概述[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02)
- [5].西晋流民问题浅探[J]. 长江丛刊 2016(23)
- [6].西晋镇墓兽与青牛、髯奴[J]. 文博 2009(02)
- [7].西晋“绮靡”文学风格论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8].论西晋统一的历史经验[J]. 中州学刊 2009(04)
- [9].浮华背后:论西晋绮靡诗风之成因[J]. 理论月刊 2008(07)
- [10].两晋学校教材述略[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1].论西晋五言诗中的功名隐逸观[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12].“处心积虑”的统一之战——西晋灭吴迟缓之原因分析[J]. 文史杂志 2015(02)
- [13].魏晋时期的屯田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4].西晋地理学家裴秀的历史贡献[J]. 兰台世界 2013(21)
- [15].浅论张华“性好人物”的原因[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6].对“八王之乱”的再认识[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02)
- [17].两晋诗风成因及其开拓性意义[J]. 东岳论丛 2009(08)
- [18].六朝人对潘岳文风的论说及相关理论评述[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9].也说“新闻”一词首先出现的时间及词源[J]. 国际新闻界 2013(04)
- [20].从李密辞官看西晋忠孝关系变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 [21].西晋潘岳“缘情”及抒情艺术特征新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2].西晋藩王政治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3].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05)
- [24].论西晋乐府歌诗政治及娱乐功用的增强[J]. 东方论坛 2011(04)
- [25].再论“记者”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回应邓绍根先生的“商榷”[J]. 国际新闻界 2008(05)
- [26].论西晋“徙戎”理论与民族融合大势[J]. 大家 2012(11)
- [27].简析古代日本对曹魏西晋王朝的朝贡[J]. 贵州文史丛刊 2010(04)
- [28].论“秦凉之变”的阶段性演进[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2)
- [29].西晋丧葬赏赐考略[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3)
- [30].从《荀岳墓志》探析西晋君臣之间丧葬礼俗[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