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兼论后冷战时期中国和东盟政治合作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作者: 赵银亮
导师: 冯绍雷
关键词: 制度变迁,对外政策,东盟,建构主义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冷战的和平终结以及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冲击,整个世界范围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苏联东欧国家还是其它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社会转型背景,社会转型引发的国内制度变迁不可避免地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从而使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处在一个紧密的互动过程之中。发生在一国范围之内的社会变革及其制度表现,越来越产生“外溢”效应,从而影响到国家间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冷战结束以后推动东南亚制度变迁的多种要素,包括自由贸易区建设、经济危机、联合反恐、合作安全和地区治理等议题的分析,探索制度变迁与东南亚外交政策的相关性,并分析这种相关性的特点。同时,结合中国和东盟政治合作与经济发展历程的描述,揭示推动双边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的制度因素,为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提供分析视角。 第一章着重探析国际关系中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匮乏,并试图揭示国际社会的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积极的角度而言,国家内部的体制变迁间接或直接地引起相关地区与国家进入制度变迁状态,这已成为区域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重要动因之一。 第二章考察冷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制度变迁的诸多领域及相关议题。冷战结束后的东南亚经历了深刻的历史转型,当前仍在进行的制度变迁对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产生深刻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凸现了东南亚地区制度构建的不足,本世纪初东南亚加快了制度构建的步伐,无论是经济、政治、安全领域,还是文化、地区治理方面,都向着地区一体化的制度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是一系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可预见的未来,东南亚将呈现一种新型的“反作用的地区主义”(reactionary regionalism)的形态,在这种地区生态不断变幻的情势下,东南亚的制度变迁和建构都将担负调节与缓和外部影响的功能。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和外交文化也在经历深刻的嬗变历程,东南亚制度构建将是聚合内外因素,多方推动的进程。 第三章侧重讨论东南亚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和作用机制。推动东南亚地区制度构建的动力,主要来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盟区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不悖的国际局势发展,东盟制度构建的不足使其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危机和挑战。与全球化相关联的、一体化(integration)和碎片化(fragmentation)相互作用又时常冲突的发展趋势,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南亚的经济和政治蓝图。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和交换系统的革命性变革,以及跨国界的生产、贸易和金融,都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体制变迁产生了极大的推动。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一、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1.理论研究的滞后
2.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的相互影响
二、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的功能机制研究
1.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2.关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后冷战时期东南亚制度变迁的相关议题
一、地区主义发展与东南亚的制度变迁相关性分析
1.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
2.东盟:向新地区主义的转型及面临的挑战
二、东南亚的安全和外交文化——“东盟方式”的转型
1.关于外交、安全文化和“东盟方式”等概念的解释
2.“东盟方式”的早期发展——为寻求尊重和主权的斗争
三、东盟“安全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东南亚制度构建的动因与机制分析
一、经济危机与政治变迁:以印尼和马来西亚为例的分析
1.经济危机和政治变迁的相关理论
2.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例的分析
二、经济合作与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1.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东盟合作的简短回顾
2.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制度转型及特征
三、东盟地区治理进程中的制度构建
1.“大东亚”范围内的东南亚地区合作
2.从“增强的互动”到地区治理的新形式
3.无序全球化态势下的软治理
4.东南亚地区框架内的综合安全
第四章 东南亚区域体制变迁与中国——东盟的政治合作
一、东南亚体制变迁及对中国——东南亚关系的推动
1.东南亚区域权力结构的变迁
2.东盟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体制变迁
3.东盟国的决策体制变迁及对安全的认知
二、中国经济、政治体制变迁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1.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2.政治体制转型及面临的挑战
3.中国外交体制的转型及对安全的认知
三、中国与东盟—迈向国际关系的新时代
四、东盟合作机制对地区国际关系及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1.东盟合作机制对地区国际关系的推动
2.东盟合作机制及“10+1”对地区经济、政治秩序的影响
3.东盟合作机制对全球经济、政治及安全情势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和东盟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的理论思考
一、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的现实主义分析及批判
二、相互依存理论对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的理解
三、中国和东盟政治合作的建构主义解释
第六章 东南亚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东南亚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的特点分析
二、东南亚地区的开放性特征对制度构建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9·11”后的美国爱国主义与对外政策[D]. 潘亚玲.复旦大学2007
- [2].理想主义与地区权力政治:冷战时期印度对外政策[D]. 陶亮.云南大学2012
- [3].欧盟对外行动署制度研究:机构与权能[D]. 王磊.复旦大学2012
- [4].身份危机、面子与对外政策[D]. 景晓强.外交学院2010
- [5].对外援助的政治效用[D]. 周玥晗.外交学院2016
- [6].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 潘维光.复旦大学2014
- [7].宗教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研究[D]. 罗辉.复旦大学2009
- [8].冷战后越南对美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 陈寿光.外交学院2012
- [9].乌克兰对外政策演变与乌俄关系[D]. 劳华夏.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 [10].决策者—精英—民众视角下的俄罗斯国际观研究(2000-2016)[D]. 张建.外交学院2017
相关论文
-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 史智宇.复旦大学2004
- [2].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产业合作研究[D]. 吕洪良.华中科技大学2005
- [3].地区主义视野中的东盟经济合作[D]. 卢光盛.复旦大学2006
- [4].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 王良生.厦门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