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研究

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的法律意识也有了飞速的提高,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多。但是在诉讼的数量和形式日益增多的同时,诉讼欺诈案件的不断增多已经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的极大重视,由于目前《刑法》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为了逃避债务、非法获得他人的财产或财产性利益、或是出于报复而诋毁他人的名誉或损害法人的商业信誉等目的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来达到自己非法目的的行为。本文分为四章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将其定为故意妨碍审判活动罪的立法构想。在第一章“诉讼欺诈的概念与特征”中,笔者重点探讨了诉讼欺诈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将诉讼欺诈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定义,使读者对诉讼欺诈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为下面对其定性的分析打下基础。在第二章“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争议”中,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诉讼欺诈行为的研究现状和争议焦点作了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处理方式的大相径庭,突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现实意义。第三章是文章的重点,主要是对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即无罪说、诈骗罪说和敲诈勒索罪说进行评析。由于诉讼欺诈行为和诈骗罪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并且有很多的知名学者也赞同将诉讼欺诈行为定为诈骗罪,所以笔者将诉讼欺诈行为不能构成诈骗罪的原因分析作为这一部分的重点。在对目前的观点进行分析后,得出了在目前的刑法体系中,还不能用现有的罪名将其定性,应该对其单独设罪的结论。第四章具体阐述了将诉讼欺诈行为定为故意妨碍审判活动罪的立法构想。笔者先对诉讼欺诈行为单独设罪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然后分析了不选择“诉讼欺诈罪”而是定为“故意妨碍审判活动罪”的原因,并对此罪法定刑的设置原则、犯罪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法条设置意见。故意妨碍审判活动罪应归入妨害司法罪的范畴,为了将其与妨害司法罪中其它的相关犯罪区别开来,笔者也对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诉讼欺诈的概念与特征
  • 第一节 诉讼欺诈的概念
  • 第二节 诉讼欺诈的特征
  • 第二章 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争议
  • 第一节 国外对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的理论争议及司法实践
  • 第二节 我国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争议及司法实践
  • 第三章 对我国学者主流观点的评析
  • 第一节 诉讼欺诈行为的刑事可罚性分析
  • 第二节 诉讼欺诈与诈骗罪的比较
  • 第三节 诉讼欺诈与敲诈勒索罪的不同和对《答复》的评析
  • 第四章 立法建议
  • 第一节 单独设罪的必要性分析
  • 第二节 罪名的选择及其犯罪构成
  • 第三节 法定刑的设置及相关问题研究
  • 第四节 此罪与其他相关的妨害司法罪的区别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制作纠正审判活动违法检察建议书之实证研探[J]. 中国检察官 2015(06)
    • [2].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模式选择与程序完善[J]. 中国检察官 2015(09)
    • [3].上下级法院审判监督关系的异化与反思——基于对审判活动行政化现象的梳理分析[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9(06)
    • [4].法庭大烩菜[J]. 人民司法(天平) 2016(36)
    • [5].刑事审判活动中鉴定人出庭问题研究[J]. 企业导报 2011(15)
    • [6].论舆论监督对法院审判活动之影响及规制——兼论监督与审判的关系[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04)
    • [7].美国法院:让“演出”透明[J]. 法制资讯 2009(06)
    • [8].浅析审判活动中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以法律伦理为视角[J]. 中国证券期货 2013(01)
    • [9].法官的职业道德研究——以浙江叔侄案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7(22)
    • [10].美国 审判好像一场演出[J]. 江淮法治 2012(06)
    • [11].刑事审判活动主观性与客观性之辩证关系[J]. 人民司法 2010(21)
    • [12].我国审判独立之再探[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6)
    • [13].刑事审判中的民意考量[J]. 法制与社会 2011(31)
    • [14].开展审判活动违法检察监督的具体做法与经验[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11)
    • [15].审判的论证价值——武建敏、卢拥军新著《审判的艺术》评介[J]. 河北法学 2009(09)
    • [16].物证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物证制度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10(23)
    • [17].欢迎订阅2009《中国审判》[J]. 中国审判 2008(11)
    • [18].网络传播与司法叙事:以公众为中心的司法话语模式变革[J]. 学术论坛 2017(04)
    • [19].审判管理与审判规律抉微[J]. 法学杂志 2011(05)
    • [20].论刑事审判公开制度现状及完善[J]. 江南论坛 2009(11)
    • [21].和谐司法柔如水[J]. 人民政坛 2008(03)
    • [22].从行政审判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J]. 法制与社会 2011(10)
    • [23].刍议司法的嬗变[J]. 中国律师 2013(01)
    • [24].能动司法在审判活动中的运用——从三段论推理切入[J]. 法治论丛 2010(03)
    • [25].法院审判活动行政化之克服[J]. 法学 2010(08)
    • [26].法学观摩审判教学法的组织与实践[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7].略论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的理论分歧——以对中国法律实践的认知为视角[J].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6)
    • [28].司法和谐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0)
    • [29].加强法院法警队伍建设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6(32)
    • [30].物证技术与物证保全[J]. 法制与社会 2012(08)

    标签:;  ;  ;  ;  

    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