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国家结构有单一制、邦联制、联邦制之分。地方政府类型有行政体、自治体、混合体三种。中国地方政府主要是混合体政府,也有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政府具有行政体和自治体双重性质。中国市制是混合体性质的单一制市。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群几个市政区的关系变得日益难于处理,影响城市群健康发展。城市群政治结构孕育变化,联市制是城市群政治结构变革方向。社会的政治结构指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是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三者的有机统一体。政治结构的基本功能是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政治结构是从混同走向分化的。政治结构也并不只是国际政治结构,国家、行政区、城市群等都有政治结构的存在。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政治现实就是地缘政治,城市群是一种比较突出的地缘政治区域,因而存在城市群地缘政治。城市群不同城市地缘政治利益、内容、目标、策略不同,因而存在城市地缘政治。社会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子结构构成。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具有天生的紧密联系,而且相互影响。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并对经济结构发生作用。社会结构的变化影响政治结构,政治结构要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作用巨大,影响面广泛。政治文化结构对政治结构发生基础性作用。中国的城市群并不一样,长株潭城市群独特,在自然地理城市群基础上,发展成了经济地理城市群,孕育向政治地理城市群迈进。城市群结构与环境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结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迁。长株潭城市群政治结构从过去到现在再到以后经历合、分、合三个发展阶段、五种形态,具体过程就是从1市→2市→3市→市联→联市。先是单一制,也就是长沙市;后分化,形成两个市和三个市;再走向联合,成立市联;再复合,变为联市。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经历了两种形态,未来就是合的阶段,并经历两种形态。合的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将三市行政合并为一个单一制市,也不最终停留在非常分散的市联阶段,而是最终变成联市。现在已进入对复合制的强烈要求时期。长株潭城市群政治结构发生变革既有原因,也有条件,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行政区经济负面效应作祟、政治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层级结构现代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等对长株潭城市群政治结构发生变革提出了要求;长株潭是一个有机体,一体化已有一定基础,存在浓厚的长株潭地域主义,为长株潭政治结构变革提供了起码条件;头重脚轻的地缘政治力格局有利于政治结构发生变革,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为政治结构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国务院批复了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的三大试验,第二个试验就是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长株潭城市群是自组织特征明显的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政治结构变革是自组织变革。三市行政区划合并为一市将引发新的难解悖论,上级政府主导收效甚微,美国经验值得借鉴。多中心体制和治理模式是美国大都市区的政治结构特征。美国大都市区政治结构类型中的大都市区联邦制政府形式对长株潭富有启迪。悖论分析,建立联市制结构是长株潭城市群自组织政治变革最佳方案。先成立市联。市联从低级到高级有三种形式。低级形式是上级政府设立一个城市群政治组织,中级形式是在上级政府的指示和组织下三市协商成立一个城市群政治组织,高级形式是三市自发成立一个城市群政治组织。高级形式的市联才是真正的市联。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1月4日改为了长株潭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是市联的初级形式。如果市联的形成从低级变为高级,那么市联才是真正的市联。再成立联市。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机的成熟,长株潭市联发展为长株潭联市,三市把权力让与联市,联市由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个成员组成。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与长株潭联市是一种法律上的政治分权,联市是拥有“主权”性质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具有部分“主权”特征。联市与市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只是功能有异。虽然联市是拥有“主权”性质市,但“主权”受到很大程度制约。新政治结构不同于现在的三市分立,也不同于以前的单一制形式的三市一体,是一种统分结合。联市成员只有城市,也就是成员市不辖县。联市成员下辖街区,街区自治。联市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成立联市,二是街区自治,并且成立联市与街区自治同步。联市制为初创的城市群发展新模式,联市定为副省。长株潭联市制结构不会萌发地方主义和危及政治统治。出现联市并无大碍,根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化,联市与省、中央的关系并没有改变;街区自治不存在“分裂”危险,不会危及政治统治;联市并没有出现文化反差,不会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为适应新的环境产生了新的结构,新的结构要有新的适应机制。适应机制主要有政治性的适应机制、经济性的适应机制、行政性的适应机制、民生适应机制等。政治性适应机制主要是双重分权制衡、优化权能结构;经济性适应机制主要是实行中央、省、联市、市四级财税制;行政性适应机制主要是政府再造;民生适应机制主要是联市成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重分权制衡至关重要。在长株潭联市这种复合政治结构里,公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个不同的政府(也就是联市政府和成员市政府),然后把给各政府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这样,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联市政府和成员市政府互相控制(纵向控制),同时联市政府不同国家机关之间及成员市政府不同国家机关之间又相互控制(横向控制)。新政治结构的存在和运行,必须要有相适应的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以法定制,实行法治。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参与型政治文化迅速形成、政治结构分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党内民主、基层民主、预算民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汉为何是“城市圈”不是“城市群”[J]. 武汉建设 2009(01)
-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群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06)
- [3].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1)
- [4].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爬升规律的定量模拟及验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 [5].哈长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J]. 商业经济 2020(01)
- [6].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与优化调控[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7].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以成贵高铁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8].都市农业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3)
- [9].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02)
- [10].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2)
- [11].高速铁路对哈长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03)
- [1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历史、特征与展望[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6)
- [13].辽中南城市群高铁可达性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7)
- [14].呼包鄂榆城市群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及发展路径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1)
- [15].建设韧性城市群 提升区域抗风险能力[J]. 群众 2020(09)
- [16].从数据融合走向智慧协同: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困境与回应[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7].近30 a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扩张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8].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的测度与简要评析[J]. 时代经贸 2020(23)
- [19].长三角世界城市群首位度对标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9)
- [20].提高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能力研究[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04)
- [21].哈长城市群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0)
- [22].城市群战略下的产业项目布局[J]. 城市开发 2019(15)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中心研究员 冯奎: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上海企业 2019(09)
- [24].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财经界 2019(25)
- [25].“大智移云”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应急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11)
- [26].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上)[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1)
- [27].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下)[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2)
- [28].崛起的中国城市群 城市群有哪些? 为什么重要? 能做什么?[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15)
- [29].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J]. 现代商业银行 2017(04)
- [30].国内外智慧城市群研究与实践述评[J]. 科技和产业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