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实验学校,辽宁盘山1241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总会创造出奇迹。”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展开几点论述。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总会创造出奇迹。”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主动还是被动,其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由“好和乐”所产生的追求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可见兴趣是多么重要,这应该得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第一前线的教师,要唤起学生进行学习的迫切心理,促进和调节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改革中,部分教师仍觉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相当困难。下面谈谈本人对此问题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从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正确体现,是知识体系的客观反映。如果把教材堪称是神圣的权威,服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顺序和进度教学,那么教学就变得沉闷、枯燥、单调、乏味。从而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能够活用教材,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本地和本班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教学就能充满活力、充满生气,使学生和老师真正有交流,成为课堂交流的主体,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到《圆》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图片,蒙古包、圆的月亮、奥运五环、建筑物圆孔、齿轮、各种车轮。观察后,提问为什么人们把车轮做成圆的呢?这样情境能激起学生去探索,急于去解决,提高学习兴趣。
二、开展开放、民主、生动的课堂
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更多地尊重学生,通过师生对话、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离开了活动,交往和情境就不能激活学生的心灵,就没有了生命力。科学至上的课堂,除了交给学生所谓“绝对的,确定性”的真理外,不要扼杀了学生的激情和求知欲望。实际上,激情与发展结伴而行,激情是真理的发源地,也是真理的归宿。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定向示标,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之道,贵在善道。其目的是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任何一堂课的学习都应有一定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善于制定目标,而且要求教会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所制定的目标,可以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或操作目标。因为只有当学生自己确定了学习目标,他们才会向着目标去努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才会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好多物品。并请各小组的每位同学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学生在组内动手摸,各小组汇报摸的情况。)学生很快就摸到。我接着追问:刚才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一摸就能摸到长方体形状的物品。那么,长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根据课前预习,你们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会知识吗?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习目标,既可触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丰富表象。
四、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五、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六、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