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生长型规划布局”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作者: 黄明华
导师: 刘临安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生长型规划布局,布局结构与形态,动态生长,生态导向
文献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通过对研究背景的阐述,从多方面指出了目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研究题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解释。论文希望通过研究,探索一种符合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现实情况和发展可能的、具有操作性的、能使城市从小到大均衡、健康发展的、同时具有生态和动态特点的“生长型规划布局”理念及方法。随后,论文回顾了与生长型规划布局相关的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研究的目标、方法及框架。 论文从自然、经济、社会方面阐述、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的基本状况,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后指出:中小城市的发展是形成未来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城镇体系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即将面临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城市规划是保证其健康、均衡、合理发展的关键所在;论文阐述了与生长型规划布局相关的规划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些理论包括规划布局的结构理论、形态理论、生态理论和动态理论。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生长型规划布局”理念。论文认为城市的生长型规划布局最终体现在形态上,这个形态不但充分反映了布局的结构,而且体现出结构及其形态自身由小到大的发展变化过程。而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都应该出体现生态对它们的作用。 在对西北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剖析、研究之后,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三省区中小城市发展建设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率缓慢,也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某些地区其快速发展也只是近十年的事。而西北地区由于发展缓慢,城市周边的农田、林木等自然生态得以保存,尚未遭到破坏,这为未来城市的生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布局带来了“后发”优势。 论文在笔者所经历的四十来个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近年主持完成的西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几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典型实例,从六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六个方面包括城市布局的自组织生长与规划干预、规划中的布局结构生长、规划中的城市布局形态变化、规划布局的动态生长、规划布局生长过程中的生态导向以及对城市规划实施效果的回访。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目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 对论文标题的释义
1.4 既往相关研究综述
1.4.1 城市布局结构研究
1.4.2 城市布局形态研究
1.4.3 城市生态研究
1.4.4 动态规划研究
1.5 论文研究的目标、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目标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西北地区城市的生长环境及特征
2.1 自然、经济、社会
2.1.1 自然
2.1.2 经济
2.1.3 社会
2.2 西北地区的城市与城镇体系
2.2.1 陕西
2.2.2 宁夏
2.3 城市分类与特征
2.3.1 按规模分类
2.3.2 按性质分类
2.3.3 按城市所处环境分类
2.3.4 按区域经济格局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与生长型规划布局相关的规划基本理论
3.1 城市布局结构
3.2 城市布局形态
3.3 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
3.3.1 城市生态规划
3.3.2 生态城市规划
3.4 动态规划
3.4.1 系统规划
3.4.2 结构规划
3.4.3 程序规划
3.4.4 连续性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西北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生长型规划布局”理念探讨
4.1 对原有理论的借鉴
4.2 “生长型规划布局”理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北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
5.1 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5.2 城市发展建设状况
5.3 城市布局与实施状况
5.4 几个不同地区城市的横向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规划中的城市生长—“生长型规划布局”实践与研究
6.1 城市布局的自组织生长与规划干预
6.1.1 城市布局的自组织生长
6.1.2 城市布局的规划干预
6.2 规划中的布局结构生长
6.2.1 鼎湖城区
6.2.2 博罗县城
6.2.3 固原城市
6.2.4 榆林城市
6.3 规划中的城市布局形态变化
6.3.1 博罗与固原
6.3.2 鼎湖和榆林
6.4 规划布局的动态生长
6.4.1 博罗
6.4.2 鼎湖
6.4.3 固原
6.4.4 榆林
6.5 规划布局生长过程中的生态导向
6.6 对城市规划实施效果的调查
6.6.1 对规划的基本评价
6.6.2 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回访调查
6.6.3 对普通市民所做的问卷调查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长型规划布局”:适应于西北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方法
7.1 区域定位
7.2.城市性质
7.3 城市规模
7.3.1 人口规模
7.3.2 用地规模
7.4 用地发展分析
7.4.1 土地适宜度分析法
7.4.2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
7.5 城市发展综合评价
7.6 总体结构与形态
7.7 结构要素
7.7.1 道路系统
7.7.2 绿地系统
7.7.3 工业用地
7.7.4 居住用地
7.7.5 公共设施用地
7.7.6 过境交通
7.8 分阶段布局
第八章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个人简历
二、工作以来参加的西北地区城市的总体规划
三、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9
相关论文
- [1].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 毕凌岚.重庆大学2004
- [2].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 王炜.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 刘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 [4].论中国高校生态可持续校园模式[D]. 陈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 [5].整合与重构[D]. 雷振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 [6].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小城市规划研究[D]. 杨战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标签:西北地区中小城市论文; 生长型规划布局论文; 布局结构与形态论文; 动态生长论文; 生态导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