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公共领域的构建 ——以新浪微博为例

论微博公共领域的构建 ——以新浪微博为例

论文摘要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公测,2010年随着微博的普及,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微博元年”,从而开启了中国的微博时代。继即时通讯、博客、社交网站之后,微博这一全新的媒介形式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一时间“围观改变中国”的口号响彻互联网。微博诞生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其在对公共事务的讨论方面有着传统媒体乃至以往的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微博上俨然产生了民意的联合,独立于公权力并对其监督和施加影响。本文引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论,在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是否存在构建公共领域的基础,微博的传播模式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是否适用,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部分着重梳理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演进、组成结构、基本功能,分析提炼了公共领域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石,即批判性、公共性和交往理性。提炼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精髓,为针对中国媒介环境与公共领域的研究确立规范和标准。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公共领域”的历史传统和现状,证明了中国具备构建公共领域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土壤,分析了传统媒介构建公共领域的现实困境。第三部分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行性。从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微博的传播特征、微博的主客体状况三方面论证了微博具备构建公共领域的能力。第四部分以新近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为案例,分析了微博在具体构建公共领域过程中的方式和作用。第五部分在总结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困境和解决途径。困境包括未彻底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理性和思辨性缺失、话语权配置不平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新旧媒体融合等解决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
  • 1.1 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的三种类型
  • 1.2 公共领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
  • 1.2.1 公共领域的组成
  • 1.2.2 公共领域的基本功能
  • 1.3 批判性、公共性和交往理性——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石
  • 1.3.1 批判性
  • 1.3.2 公共性
  • 1.3.3 交往理性
  • 第2章 中国“公共领域”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
  • 2.1 中国“公共领域”的历史传统
  • 2.1.1 儒家思想为构建中国公共领域提供思想基础
  • 2.1.2 “士”文化体现了独立性和批判性
  • 2.1.3 近代报人构建公共领域的集体尝试
  • 2.1.4 中国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的历史困境
  • 2.2 中国当代公共领域的政治法律保障
  • 2.2.1 政治保障
  • 2.2.2 法律保障
  • 2.3 中国传统媒介构建公共领域的困境
  • 第3章 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平台
  • 3.1 BBS、博客、SNS——网络构建公共领域的先声
  • 3.1.1 BBS初步具备了公共领域所要求的公共性
  • 3.1.2 博客实现了用户的自主性
  • 3.1.3 SNS——虚拟化向真实化的过渡
  • 3.2 微博的兴起与发展现状
  • 3.3 微博的传播特征使构建公共领域成为可能
  • 3.3.1 微博具有相当强的灵活性
  • 3.3.2 微博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 3.3.3 微博提升了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 3.3.4 微博的自主性和聚合性为公共舆论的产生提供了便利
  • 3.4 微博传播的组成部分满足构建公共领域的要求
  • 3.4.1 微博传播的主体满足构建公共领域的要求
  • 3.4.2 微博传播的客体满足构建公共领域的要求
  • 3.4.3 微博保障公共舆论满足公共领域的要求
  • 第4章 新浪微博构建公共领域案例分析
  • 4.1 “郭美美”事件综述
  • 4.2 有关“郭美美”事件的微博讨论分析
  • 4.2.1 新浪微博成为微博用户就公共事务进行讨论、挖掘真相的平台,充分展现了公共性
  • 4.2.2 新浪微博成为官方信息发布的主渠道之一
  • 4.2.3 新浪微博已成为意见领袖的言论阵地,批判性思维得到普及
  • 4.3 新浪微博对于实现公共领域功能的作用
  • 4.3.1 新浪微博有助于实现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
  • 4.3.2 新浪微博有助于实现公共领域的社会功能
  • 第5章 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实践过程中的缺憾与解决途径
  • 5.1 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实践过程中的缺憾
  • 5.1.1 微博构建公共领域尚未彻底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赖
  • 5.1.2 微博用户在参与构建公共领域时表现出了理性的缺失和思辨性的缺乏
  • 5.1.3 微博用户之间话语权实质不平等
  • 5.2 解决途径
  • 5.2.1 微博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 5.2.2 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培养理性和思辨的精神
  • 5.2.3 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改革步伐,为微博提供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类本质与自主——哈贝马斯对自由优生学的批判[J]. 哲学分析 2020(01)
    • [2].哈贝马斯的反思理论及当代性——以《认识与兴趣》为中心的讨论[J]. 理论界 2020(04)
    • [3].伦理自主的反应——从回返中走出的《于尔根·哈贝马斯》[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0(03)
    • [4].关于现代自我认同的争论——泰勒与福柯、哈贝马斯之争[J]. 哲学研究 2020(06)
    • [5].论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之思——基于情感视角的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7)
    • [6].哈贝马斯社会整合理论中共同体的三个基本层面[J]. 哲学研究 2019(10)
    • [7].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S2)
    • [8].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认知演化图景[J].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5)
    • [9].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思想解析[J]. 求索 2015(12)
    • [10].浅析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及其意义[J]. 商 2015(52)
    • [1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批判性探析[J]. 青年记者 2016(27)
    • [12].交往、规范与制度:哈贝马斯与马克思批判指向的比较[J]. 哲学研究 2014(09)
    • [13].哈贝马斯妙劝听众[J]. 幽默与笑话 2020(07)
    • [14].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思考[J]. 求知导刊 2015(14)
    • [15].基于哈贝马斯理论的沟通模式在急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 2020(03)
    • [16].哈贝马斯科技意识形态论述评[J]. 理论界 2020(06)
    • [17].颠倒的“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系统”二元论社会结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8].哈贝马斯与阐释学:从理解到生活世界(英文)[J].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2)
    • [1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转变及当代启示[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22)
    • [20].寻找一个完整而非碎片化的哈贝马斯——谈“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发展[J]. 新闻界 2018(05)
    • [21].哈贝马斯法律商谈与法律合法性关系的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2].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双重张力——读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之间》[J]. 研究生法学 2015(05)
    • [2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成、发展及影响[J]. 学理论 2015(10)
    • [24].哈贝马斯《欧盟危机:一种反应》评介[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3(03)
    • [25].哈贝马斯建构的交往集合[J]. 青年记者 2014(16)
    • [26].先验反思与批判自我反思——哈贝马斯的反思范畴的深层解读[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7].哈贝马斯话语民主理论探析[J]. 黑龙江史志 2010(03)
    • [28].哈贝马斯后期著作中的“合法化危机”[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 [29].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2010(02)
    • [30].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9)

    标签:;  ;  ;  ;  

    论微博公共领域的构建 ——以新浪微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