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蠕虫床耦合系统中EPS的膜污染行为研究

膜生物反应器—蠕虫床耦合系统中EPS的膜污染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膜生物反应器(MBR)与蠕虫床组合工艺能够充分发挥MBR污水处理效能高、污泥产率低的优势,并可利用蠕虫捕食对污泥高效减量、改良改性的作用,实现污水与污泥的协同处理。值得关注的是蠕虫捕食过程能够引起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改变,EPS是关键的膜污染物质,捕食后的污泥回流至MBR可能对其膜污染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针对MBR与蠕虫床耦合工艺内EPS的膜污染行为,利用FTIR和EEM等技术分析耦合工艺内EPS组成和数量,采用序批式过滤实验,借助CLSM和AFM等技术研究耦合工艺内EPS污染潜力,利用XDLVO理论考察耦合工艺内EPS特性与污泥聚集性的关系,利用PCR-DGGE,16sRNA等技术解析耦合工艺内微生物种群变化规律,从而探究耦合MBR中膜污染延缓的机理。对照MBR和耦合MBR中膜污染及EPS特性对比研究表明,捕食污泥回流延缓了耦合MBR中过膜压力(TMP)增长速度,改变了耦合MBR中溶解性EPS特性,降低了结合态EPS中糖和蛋白质含量,使结合态EPS的浓度减少了11.6mg/g MLSS,结合态EPS中色氨酸类蛋白质的荧光强度减弱了41%,同时,其荧光峰位置向波长短的方向发生偏移。对照MBR和耦合MBR中结合态EPS膜污染潜能分析表明,捕食污泥回流降低了耦合MBR中结合态EPS中蛋白质的吸附效率,减少了耦合MBR中结合态EPS中的蛋白质类物质在膜表面累积的体积,提高了耦合MBR中结合态EPS在膜表面形成的污染层孔隙率,降低了耦合MBR中结合态EPS与膜表面之间的作用能,使耦合MBR中结合态EPS造成的通量下降减少9%。对照MBR和耦合MBR中溶解性EPS膜污染潜能研究表明,捕食污泥回流减少了溶解性EPS中的芳香性蛋白质,减弱了溶解性EPS疏水性,降低了溶解性EPS与膜之间及溶解性EPS自身之间的关系能,提高了溶解性EPS形成的污染层的孔隙率,降低了溶解性EPS形成的污染层的体积和厚度,使耦合MBR中溶解性EPS引起的通量下降减少19.2%。对照MBR和耦合MBR中污泥聚集性及微生物种群变化分析表明,捕食污泥回流使耦合MBR中slime,LB-EPS和TB-EPS第二最低位能减少及能量壁垒增加,降低了耦合MBR中初始污泥的絮凝能力,同时,捕食污泥回流减少了耦合MBR中Bet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类微生物,改变了Alphaproteobacteria类微生物种类,造成了微生物种群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捕食污泥回流引起的耦合MBR中结合态EPS浓度的降低,溶解性EPS和结合态EPS组成的改变,溶解性EPS和结合态EPS污染潜力的减弱,污泥聚集性的降低和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对膜污染减轻起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发展现状
  • 1.2.1 膜生物反应器发展
  • 1.2.2 膜生物反应器污泥减量
  • 1.3 蠕虫捕食污泥减量技术发展现状
  • 1.4 膜污染研究现状
  • 1.4.1 膜污染基本理论
  • 1.4.2 膜污染分类
  • 1.5 EPS对膜污染的影响及控制策略
  • 1.5.1 结合态EPS与膜污染的关系
  • 1.5.2 溶解性EPS与膜污染的关系
  • 1.6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1.6.1 课题研究意义
  • 1.6.2 课题来源
  • 1.6.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及分析方法
  • 2.1 膜生物反应器+蠕虫床耦合系统
  • 2.2 膜污染物的提取及其污染潜力分析
  • 2.2.1 溶解性EPS和结合态EPS的提取
  • 2.2.2 EPS不同组分的提取
  • 2.2.3 膜表面污染物的提取
  • 2.2.4 序批式过滤污染实验
  • 2.2.5 吸附污染实验
  • 2.2.6 膜过滤阻力分析
  • 2.2.7 膜过滤过程的模拟
  • 2.3 污泥絮体不同组分和膜关系能的计算
  • 2.3.1 表面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 2.3.2 表面关系能参数的计算
  • 2.3.3 EPS不同组分对污泥聚集性的影响研究
  • 2.4 分析方法
  • 2.4.1 常规分析检测方法
  • 2.4.2 接触角的测量
  • 2.4.3 膜表面污染物的识别
  • 2.4.4 膜表面污染物的特征表征
  • 2.4.5 膜表面污染层的荧光染色
  • 2.4.6 膜表面形态的表征
  • 2.4.7 聚集性测试方法
  • 2.4.8 微生物种群分析
  • 第3章 耦合系统中膜污染及EPS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工艺运行分析
  • 3.2.1 污水COD去除效果分析
  • 3.2.2 膜污染趋势分析
  • 3.2.3 膜污染阻力分析
  • 3.3 溶解性EPS特性研究
  • 3.3.1 溶解性EPS含量分析
  • 3.3.2 溶解性EPS的FTIR分析
  • 3.3.3 溶解性EPS的EEM分析
  • 3.4 结合态EPS特性研究
  • 3.4.1 结合态EPS含量分析
  • 3.4.2 结合态EPS的FTIR分析
  • 3.4.3 结合态EPS的EEM分析
  • 3.5 膜表面污染物组成分析
  • 3.5.1 膜表面污染物的FTIR分析
  • 3.5.2 膜表面污染物的EEM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耦合系统中结合态EPS膜污染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结合态EPS膜污染潜力研究
  • 4.2.1 结合态EPS过滤特性分析
  • 4.2.2 结合态EPS过滤过程的模拟分析
  • 4.2.3 结合态EPS过滤过程的阻力分析
  • 4.3 结合态EPS组分吸附特性研究
  • 4.3.1 结合态EPS污染膜表面的FTIR分析
  • 4.3.2 结合态EPS组分吸附效率分析
  • 4.4 膜表面污染层结构特征研究
  • 4.4.1 结合态EPS组分吸附体积分析
  • 4.4.2 结合态EPS污染膜孔隙率分析
  • 4.5 结合态EPS界面关系研究
  • 4.5.1 结合态EPS和膜的物化特性分析
  • 4.5.2 结合态EPS和干净膜之间的关系能分析
  • 4.5.3 结合态EPS与污染膜之间的关系能分析
  • 4.6 膜和结合态EPS之间关系能曲线分析
  • 4.6.1 结合态EPS和干净膜之间的关系能曲线分析
  • 4.6.2 结合态EPS与污染膜之间的关系能曲线分析
  • 4.7 结合态EPS污染膜表面形态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耦合系统中溶解性EPS膜污染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溶解性EPS膜污染潜力研究
  • 5.2.1 溶解性EPS过滤特性分析
  • 5.2.2 溶解性EPS过滤过程的模拟分析
  • 5.3 膜表面污染层结构特征研究
  • 5.3.1 溶解性EPS和膜之间的关系能分析
  • 5.3.2 膜表面污染层结构分析
  • 5.4 溶解性EPS组分吸附特性研究
  • 5.4.1 溶解性EPS污染膜表面的FTIR分析
  • 5.4.2 溶解性EPS组分吸附效率分析
  • 5.5 溶解性EPS组成特性研究
  • 5.5.1 溶解性EPS中蛋白质和糖类比值分析
  • 5.5.2 溶解性EPS的EEM分析
  • 5.5.3 溶解性EPS的UV分析
  • 5.6 溶解性EPS对不同微滤膜的污染研究
  • 5.6.1 溶解性EPS对不同微滤膜的污染潜力分析
  • 5.6.2 溶解性EPS和不同膜之间的关系能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耦合系统中膜污染延缓的机理研究
  • 6.1 引言
  • 6.2 污泥聚集性改变机制研究
  • 6.2.1 污泥聚集性分析
  • 6.2.2 EPS分层组分对污泥聚集性的作用
  • 6.2.3 EPS对污泥聚集性的作用
  • 6.3 EPS分层组分特征分析
  • 6.3.1 EPS分层组分组成分析
  • 6.3.2 EPS分层组分EEM分析
  • 6.4 EPS分层组分的污染特性分析
  • 6.4.1 EPS分层组分的吸附特性分析
  • 6.4.2 EPS分层组分污染膜的AFM分析
  • 6.5 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分析
  • 6.5.1 污泥活性分析
  • 6.5.2 微生物种群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密度EPS不同角度及厚度情况下火蔓延特性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1)
    • [2].EPS-磷石膏复合体系的性能优化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20(02)
    • [3].聚苯乙烯泡沫(EPS)装饰线条施工技术要点及预防措施[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1)
    • [4].胞外聚合物(EPS)的检测及受金属离子胁迫作用的研究进展[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5].EPS颗粒与玄武岩纤维对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J]. 非金属矿 2020(04)
    • [6].EPS电源线传导发射的分析和设计[J]. 汽车零部件 2020(10)
    • [7].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缓解就业压力的积极作用——基于EPS数据库分析[J]. 管理观察 2017(01)
    • [8].氯氧镁水泥对EPS板性能的影响[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7(04)
    • [9].EPS应急电源系统在石化企业中的运行分析[J].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6)
    • [10].联合泡沫混凝土与EPS处理软基模拟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4)
    • [11].浅谈EPS材料的特性及其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17(22)
    • [12].基于EPS的宗地图测绘一体化软件设计与开发[J]. 地理信息世界 2017(04)
    • [13].质量主体-EPS泡沫-瓦楞纸板缓冲系统的有限元设计[J]. 包装工程 2017(17)
    • [14].基于EPS的不动产登记房产与土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方法研究[J]. 城市勘测 2017(05)
    • [15].汽车EPS转向柱溃缩机构动态性能分析与结构改进研究[J]. 科技视界 2017(18)
    • [16].基于车速权重的EPS助力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03)
    • [17].EPS转矩传感器性能测试技术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16(06)
    • [18].EPS系统助力特性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1)
    • [19].汽车EPS系统的转向器的设计与参数化建模[J]. 时代汽车 2020(22)
    • [20].汽油喷灯对EPS保温材料引燃条件实验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10)
    • [21].基于EPS平台的1∶10000基础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同步更新系统[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6)
    • [22].EPS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6)
    • [23].改性硅藻土调湿性能研究及其在EPS-磷石膏体系中的应用[J]. 硅酸盐通报 2020(10)
    • [24].基于模糊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策略的EPS回正控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25].高填方涵洞EPS板减荷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7(09)
    • [26].EPS轻质节能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6(02)
    • [27].基于鱼群算法优化的EPS控制系统[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8].反思性教学在专门用途英语(EPS)阅读课程中的应用[J]. 家教世界 2013(18)
    • [29].电动助力转向(EPS)技术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3(12)
    • [30].膨胀聚苯板(EPS板)压缩强度问题分析[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4(02)

    标签:;  ;  ;  ;  ;  

    膜生物反应器—蠕虫床耦合系统中EPS的膜污染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