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影会话中的指称偏误研究

英语电影会话中的指称偏误研究

论文摘要

语篇指称和会话照应修正这两种语言现象在语言学界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与两者密切相关的指称偏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仅有的几项研究中,有的侧重于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语篇,有的侧重于汉语、日语及德语会话语篇,尚没有关于英语会话语篇的指称偏误研究,因而,本论文旨在描述、验证和分析英语会话中指称偏误现象并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其进行阐释。本项研究从46个英文电影剧本中共收集了203个指称偏误的实例,在对语料观察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探索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指称偏误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分析。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项研究对英语会话中的指称偏误现象进行了重新定义和细致的分类。指称偏误是指日常会话中指称短语使用或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或潜在的问题。本文将汉语戏剧会话中指称偏误的功能和形式两种分类方法运用到英语会话中,并对这两种分类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在对英语语料分类的基础上,论文有了新的发现。第二,在马文的照应修正流程图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指称过程流程图,用于验证马文关于指称偏误形成的研究,并对指称偏误产生的时机和位置提供了较充分的解释。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论文得出以下结论:指称合作原则总体上控制着英语会话中指称偏误的产生;指称合作原则的若干准则在指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类型指称偏误的产生实际上是由于说话人违反了某一准则。研究发现可理解性准则第三分则是影响英语会话中指称偏误产生的最关键因素,而与其他两个准则相比,违反可理解性准则最容易导致指称偏误产生。第三,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代名语和非代名语形式的指称不明偏误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设计了指称偏误关联模式用于全面解释这一语言现象。研究指出:说话人对听话人认知心理中指称对象关联性大小的判断与听话人认知心理中指称对象实际关联性大小之间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指称不明的产生。另外,论文还对指称偏误关联模式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此模式可以用来解释指称不明偏误类型的所有实例。本研究同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英语会话中指称偏误的研究将为英语会话中照应修正研究及指称分布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具体来说,本论文研究的英语会话中指称偏误的定义和分类将为今后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从关联理论角度对指称不明偏误类型的解释将充实现有的照应修正理论,为指称偏误的产生提供另一种理论依据。其次,电影会话是现实生活会话的一种浓缩形式而指称是交际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手段,指称偏误在电影会话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会话中的指称现象。另外,本项研究中英语会话指称偏误的语料可以为此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语料基础。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Discourse Reference
  • 1.2 Referring Expressions
  • 1.3 The Scope of the Present Study
  • 1.4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 1.5 Summar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roduction
  • 2.2 Definition of Referential Trouble
  • 2.3 Classifications of Referential Trouble
  • 2.4 Previous Approaches to Referential Trouble
  • 2.4.1 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 2.4.1.1 Turn Construction
  • 2.4.1.2 Reference Form and Position
  • 2.4.2 Pragmatic Perspectives
  • 2.4.2.1 Background Knowledge
  • 2.4.2.2 Economy Principle and Clarity Principle
  • 2.4.2.3 Cooperative Principle
  • 2.4.2.4 A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 2.4.2.5 Cooperative Principle of Anaphoric Reference
  • 2.4.3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Accessibility Theory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Introduction
  • 3.2 Research Questions
  • 3.3 Data Collection
  • 3.4 Data Analysi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Classifications of Referential Trouble: Verification and Analysis
  • 4.1 Introduction
  • 4.2 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 4.2.1 Speaking Error
  • 4.2.2 Listening Problem
  • 4.2.3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 4.2.4 Lexical Non-/misunderstanding
  • 4.2.5 Identity Inadequacy
  • 4.3 A Formal Classification
  • 4.3.1 Pronominal Referential Trouble
  • 4.3.1.1 Referential Trouble in Zero Form
  • 4.3.1.2 Referential Trouble in Pronoun
  • 4.3.1.3 Referential Trouble in Demonstrative
  • 4.3.2 Non-pronominal Referential Trouble
  • 4.3.2.1 Referential Trouble in Definite Description
  • 4.3.2.2 Referential Trouble in Proper Name
  • 4.4 Summary
  • Chapter Five The Production of Referential Trouble: Verification and Analysis
  • 5.1 Introduction
  • 5.2 Ma's Studies on the Production of Referential Trouble
  • 5.3 Verification of CP of Anaphoric Reference
  • 5.3.1 Speech Identifiabilty
  • 5.3.2 Lexical Intelligibility
  • 5.3.3 Correctness
  • 5.3.4 Referential Clearness
  • 5.3.5 Social Acceptability
  • 5.4 Summary
  • Chapter Six An Alternative Account of Troubles of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From Relevance Theory Perspective
  • 6.1 Introduction
  • 6.2 Relevance Theory
  • 6.3 Relevance Theory and Referential Trouble
  • 6.3.1 Pronominal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 6.3.1.1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in Zero Form
  • 6.3.1.2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in Pronoun
  • 6.3.1.3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in Demonstrative
  • 6.3.2 Non-pronominal Referential Unclearaess
  • 6.3.2.1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in Definite Description
  • 6.3.2.2 Referential Unclearness in Proper Name
  • 6.4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Major Findings in the Present Study
  • 7.2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7.2.1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7.2.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7.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指称的行为性和体系性:四种指称理论的得与失[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1)
    • [2].人称代词的“真假”指称[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6)
    • [3].指称语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 外语教学 2012(03)
    • [4].虚构名字的接续主义指称观[J]. 现代哲学 2019(03)
    • [5].隐喻指称与语篇[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9)
    • [6].认知视角下的指称面面观[J]. 山西青年 2018(08)
    • [7].智障儿童指称能力的实验研究[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4(01)
    • [8].《呼啸山庄》中指称表达的意义与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7)
    • [9].汉语会话局部初始位置指称表达选择的多样性[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7)
    • [10].指称收缩论[J]. 哲学动态 2013(06)
    • [11].两岸汉语“男生”“女生”的指称比较[J]. 语言文字应用 2011(04)
    • [12].关于意识指称的严格哲学确证[J]. 哲学研究 2008(09)
    • [13].隐喻指称的认知语用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4].语篇中的隐喻指称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
    • [15].论体裁指称距离——以歌词为例[J]. 文学评论 2012(02)
    • [16].浅析汉英翻译中的重复指称现象[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0)
    • [17].物体指称行为中的涉手模式分析[J]. 当代语言学 2015(03)
    • [18].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指称使用的研究[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09)
    • [19].指称分布规则漫议[J]. 考试周刊 2008(02)
    • [20].对话中“某人”的指称变异分析[J]. 名作欣赏 2020(15)
    • [21].模糊指称:无穷递增和无穷递减的跨界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01)
    • [22].论文学的指称——超越分析哲学视野的文学表意路径考察[J]. 文学评论 2011(03)
    • [23].会话中指称阻碍产生及修正的运作机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5)
    • [24].微博新闻叙事中老年指称语的变异与身份建构[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04)
    • [25].“NP的不X_单”的构成、使用及“不X_单”的指称化[J]. 汉语学习 2019(04)
    • [26].“物”可以指称人及其构成词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03)
    • [27].现代汉语情态与指称的同现限制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16(02)
    • [28].指称和陈述[J]. 对外汉语研究 2014(01)
    • [29].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叙事语篇的人物指称对比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1)
    • [30].物体指称行为中涉手模式与指称语的互动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1)

    标签:;  ;  ;  ;  ;  

    英语电影会话中的指称偏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