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秋红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导管室;吉林132011)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33例,接受常规护理)、康复组(34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康复组患者干预前Fugl-Meyer评分相近,干预后,康复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上升水平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运动功能

急性脑梗死为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主要发生原因与脑动脉血管急性堵塞相关,并因此引起脑组织急性缺氧、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偏瘫、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予以积极护理干预尤为关键[1]。相关研究表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加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组,进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运行功能效果的比较,以探究最优护理干预方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临床表现、既往病史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将其分为常规组(33例)、康复组(34例)。常规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58~79岁,平均(63.15±5.12)岁;发病后至接受治疗时间6~24h,平均(11.42±2.38)h;梗死部位:前循环9例、后循环24例;康复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9~78岁,平均(64.55±5.31)岁;发病后至接受治疗时间6~25h,平均(11.53±2.41)h;横死部位:前循环9例、后循环2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相近(P>0.05);排除发病前伴有痴呆、精神障碍者;排除伴有严重实质性脏器病变者;排除合并心肌梗死者;本次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且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饮食干预、用药指导、情绪疏导、日常护理等。康复组在常规治疗有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早期康复护理:①早期摆为正确体位: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对其进行早期体位干预,例如上肢的肩关节向外展、内旋以及曲肘,并在肘部垫置软枕保持外旋动作;下肢外侧垫置功能垫,避免下肢过度外旋;在足底垫置足托板,使脚底与创面呈直角,避免发生足内翻或足下垂;②床上被动运动:患者不能进行自主运动时,帮助其进行关节、肢体被动运动,包括指(趾)关节、腕(踝)关节、肘(膝)关节等运动,并增强上肢伸肌、下肢屈肌训练,15min/次,2次/d;③床上主动运动:患者肌力有所恢复后,指导其进行主动关节、肌肉运动,可在患侧手掌放置小皮球练习手指灵活度,并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开展肢体上举、抓、拧等动作,15min/次,2次/d;④床下主动运动及负重训练:对患者进行坐立训练,即不断抬高床头,直至患者可以自主坐立,后指导其下床动作、床下站立动作,并开展转移站立中心、负重站立、负重行走等训练;⑤日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脸、刷牙、穿鞋等动作,以恢复整体协调能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运动能力进行比较,运动评价方式以Fugl-Meyer量表进行评价[2],包括肢体协调能力、反射能力等,其中上肢功能满分66分,下肢功能满分34分,满分100分,分数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计算,计量资料(Fugl-Meyer评分、时间、年龄)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男女占比、梗死部位占)用(%)表示,2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常规组、康复组患者干预前,Fugl-Meyer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康复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上升水平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分(±s)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后脑组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进而表现出一系列功能障碍,其中肢体功能障碍为最常见表现之一,若未能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可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甚至可引发肢体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常规护理多为常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方面干预较少,因此干预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较差。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通过早期体位纠正、床上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功能训练,可避免患者在卧床中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情况,具有保持肌肉活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Fugl-Meyer评分相近,但在干预2个月后,康复组患者Fugl-Meyer评分较常规组显著上升,可以说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中,介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随着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综上,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中,介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春苗.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311-312.

[2]杨玺.用于脑卒中上肢功能评定三种量表的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2017.

[3]朱刚瑛.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55-256.

标签:;  ;  ;  

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