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王舸

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王舸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海淀区100039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并总结了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养护的要点。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土建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现阶段,土建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混凝土,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并从材料配置、混凝土浇筑以及混凝土养护等方面,严抓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这样才能够提升土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为城市发展建设更多高质量的建筑,进而实现土建工程的持续发展。

1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内容

1.1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混凝土浇筑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和后期养护的部分。浇筑技术主要是将事先调配好的混凝土浇筑到准备好的模板上,并根据模板进行浇筑工作的调整。在浇筑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针对所需要的模板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并对其尺寸、形状等内容进行检查,严格保证其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在进行相关数据计算后,需要将其进行记录,以便在后期的检验阶段能够为检测人员提供数据参考,并且可以在出现问题时有数据作为支撑,迅速找到问题并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相关人员还需要对模板进行清洁,保证模板上无杂物,并将模板的缝隙等瑕疵进行处理,保证浇筑时模板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浇筑工作。

1.2施工缝技术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无法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施工技术人员应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由于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因此,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1.3捣实技术

捣实技术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施工的成型阶段。这一技术是针对浇筑完成的建筑进行捣实,保证混凝土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密实度,将混凝土定型,保证混凝土能够达到建筑标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在混凝土材料入模之后就对其进行振捣,保证其中不存在气泡、杂质等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特别是在入模阶段进行捣实,能够保证混凝土材料更为严丝合缝地与模板贴合在一起,使混凝土材料在形状、大小等方面最大程度上达到要求,也保证了混凝土材料的均匀与密实。捣实技术分为人工振捣与机械振捣两种,根据不同的应用范围选择不同的振捣技术。由于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较为困难,人工振捣主要应用于较小范围施工或者缺乏振捣设备的情况下。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选择机械振捣,保证振捣能够达到实际要求,进而提高振捣的效率。

2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水泥的选取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为常用的材料之一,相关人员在选取水泥时,要考虑质量与价格两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工程种类具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公路、桥梁以及基础建筑所选取的水泥都存在一定差异。选择水泥的前提要素是一定要确保质量能够达标,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选取质量不合格的水泥。与此同时,在水泥的种类上也要进行酌情的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进行成本的计算,选取出性价比高的水泥材料。

2.2骨料的选取

混凝土施工中另一个重要的材料是骨料,在混凝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骨料的类型多种多样,在普通的基础建筑住宅和公路桥梁施工中会选择人工或者天然骨料,为了能够提升土建工程的质量,需要在动工前就对所需要的水泥、骨料与水的配比进行深入的了解,为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3水的选取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不能使用未经过处理的污水、沼泽水以及工业废水,并且,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禁止使用海水。

3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养护的要点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专业养护,避免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出现缝隙和色差问题,为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进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安全性,对混凝土的养护主要分为温差控制、早期养护与常规养护三部分。

3.1控制温差

混凝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控制好温度差,还要注意混凝土自身所使用的材料。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养护常常使用循环水管冷却、温度钢筋表面覆盖以及蓄水养护等多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能够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周围以及中心的温度差,避免因过高的温度差导致混凝土质量的下降。

3.2混凝土早期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要利用覆盖的养护浇水等方法,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保湿处理,有效地避免因日晒、风吹等造成的湿度不够致使表面出现裂缝。通常情况下,保湿处理的时间应当维持在14d以上,在达到48h后通常会将混凝土外部的侧模拆除,在拆除后要注意不可以利用草木类的东西对其进行覆盖,避免产生颜色的渲染,带来永久性的黄色污染。可以选用无色的透明塑料进行密封覆盖。时间一般要超过14d。

3.3混凝土的常规养护

常规养护主要是指在常温条件下,监控和调整混凝土的湿度及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常规条件下顺利凝固,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持久度。同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与施工阶段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在初期养护后,后续的常规养护需要对混凝土进行21d左右的全湿养护,直到混凝土表面定型为止。

4混凝土工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水化热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在水泥水化放热过程中,放热高峰期释放出来的热量会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的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而水化反应的加快会进一步放出热量,这样会导致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最终因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裂缝对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的影响很大,并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注重水泥水化速度的控制。

4.2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量大,而且运输不便,因此,大部分的混凝土组料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质情况差异较大,在配制混凝土时所用水泥、砂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尽相同,这些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含水率也可能有较大差异。这些因素最终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密实度等性能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相关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和配制方式的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土建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并抓住材料配置、浇铸技术、养护三个要点,严格把握混凝土施工过程,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为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推动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吉勇.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2):74.

[2]孙波.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04):111-112.

[3]宋志越.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09):264.

标签:;  ;  ;  

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王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