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稀有濒危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白山,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稀有濒危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杰,肖影,金慧,尹航,赵莹[1](2018)在《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遭到了人们的肆意破坏,致使部分植物濒临灭绝,因此,濒危植物应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对长白山地区植物濒危程度进行研究,并提出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措施,如保护野生植物、对野生植物进行多方面综合研究及加强基地建设等,以期为长白山地区的濒危植物保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17期)
刘海燕,杨乃坤,李媛媛,洪江,邹天才[2](2016)在《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 Chang ex F.A.Zeng et 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 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两个典型样地(望乡坡A和方山B)采样调查,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绘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ln(ln))、生存率函数(Sn)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用动态指数(Vn、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动向。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衰退型早期阶段,即中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曲线基本属于Deevey-Ⅰ型;生命表及其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长柱红山茶种群有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逐步衰退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发现,幼苗不足,自然更新困难,但仍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且A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A、B两个种群的衰退现象是在最近的1~2个龄级时间内开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未来4个龄级时间后,该物种原生种群将进入典型的衰退型年龄结构。因此,系统研究其种群特征及繁殖规律,并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采取人工繁育幼苗并种植回归原生境或引入相似生境中,通过栽培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扩散能力,对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白玉芳,毕润成,白玉宏,王晓霞,张钦弟[3](2014)在《山西太岳山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群落种间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域石膏山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端,是中国脱皮榆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基于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太岳山脱皮榆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脱皮榆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总体关联性均呈不显着相关,反映出该地区物种间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仍然存在独立的分布格局。不同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着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群落目前的发展阶段及物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各群落正处于朝稳定方向发展的阶段。(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4年01期)
王晓霞,张钦弟,毕润成,段晓梅[4](2013)在《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群落的种间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太岳山脱皮榆群落1hm2样地内出现的14种乔木进行调查,在应用ArcGIS软件分析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的基础上,采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和Pielou分离指数计算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间分离规律,并根据种间分离情况以及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利用PCA排序将样地中14个物种进行了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1)该群落中出现的14种乔木构成的91个种对中,随机毗邻种对占绝大多数(74.73%),正分离种对较少(23.07%),负分离种对极少(2.20%),群落趋于稳定。(2)群落的种间分离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脱皮榆仅与其他树种随机毗邻;正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优势种之间,而负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伴生种之间。(3)种间分离与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的生态需求具有密切的关系,即两个具有不同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正分离,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负分离。(4)脱皮榆群落中14种乔木可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研究认为,脱皮榆群落内物种的总体分离规律为全面不分离。由生境异质性、物种间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需求为基础的种间关系可能是维持太岳山脱皮榆群落稳定共存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王晓霞,张钦弟,毕润成,白玉芳[5](2013)在《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种内和种间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太岳山一块100 m×100 m样地中128株脱皮榆对象木及1093株竞争木的调查,运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分析了脱皮榆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1)脱皮榆种群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2)调查样地内尽管其他物种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少,与脱皮榆种间竞争相对较弱,脱皮榆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的顺序为:脱皮榆-脱皮榆>千金榆-脱皮榆>五角枫-脱皮榆>茶条槭-脱皮榆>其他树种-脱皮榆;(3)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当脱皮榆胸径在25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不大,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脱皮榆种内种间竞争强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刘风丽[6](2013)在《甘肃省稀有濒危植物物种优先保护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有不少稀有濒危植物。甘肃省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此也是稀有濒危植物种类较多的省份之一。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整理甘肃省分布的稀有濒危植物,并对其名称、拉丁学名、在甘肃省的主要分布区等做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完善。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0种稀有濒危植物作为评价对象,以濒危系数、生境系数、繁殖系数和价值系数为主体评价指标,以物种分布区、种型结构、繁殖方法、科研价值等不同意义的10项次级指标建立濒危植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由物种分布区和种型结构构成的濒危值对50种稀有濒危植物的濒危度进行定量研究,由4个主体指标构成的稀有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的方法对上述植物的优先保护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稀珍濒危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的分析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研究表明:1.属于极危的有甘肃卷柏、苞藜和穴丝荠3种,占研究物种总数的6%;属于濒危的有连香树、水青树、假橐吾等13种,占26%;属于易危的有猬实、小叶中国蕨、马尿泡等13种,占26%;属于近危的有红北极果、瘦房兰、独叶草等21种,占42%。2.属于一级保护的有连香树、甘肃卷柏等5种,占研究物种总数的10%;属于二级保护的有半日花、沙冬青、苞藜等37种,占74%;属于叁级保护的有山白树、大颖叁芒草、黄叁七等8种,占16%。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7](2010)在《贵州醇酒厂兴建中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建立——GPA+全球植物避难计划开始征集稀有及濒危植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由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和PNSO——啄木鸟科学小组(一个纯粹的民间无国界科学普及兴趣小组)发起的,旨在号召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保护植物的"GPA+全球植物避难所计划"正式启动。此计划将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贵州醇酒厂厂区建立中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并从2010年8月18日起向全球征集稀有及濒危植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商人》期刊2010年09期)
郑惊鸿[8](2010)在《中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在贵州兴建》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8日“GPA十全球植物避难所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计划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醇酒厂厂区建立中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即日起向全球征集稀有及濒危植物。 今年5月24日,“寻找中生代植物公园科学考察小组”走进贵州省黔西南(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0-08-25)
刁萃[9](2010)在《中国兴建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过去发表的中生代物种,现在都已经找不到了,”8月14日,植物分类学家、黔西南州林科所所长邓朝义在接受采访时十分惋惜地说,一些大型蕨类植物在贵州已几近灭绝,需要移地进行保护。 邓朝义告诉,全世界现有蕨类植物12000余种,主要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10-08-24)
梁珍琦[10](2010)在《稀有濒危植物红花玉兰现状及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发表树种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 L.R.Wang)目前的野外调查发现红花玉兰仅有一种和一个变种,红花玉兰野生植株只发现一株,新种和变种的植株总数也不多,分布范围都不是很广,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境内。调查时还发现,红花玉兰林下小苗极少,既没有比较成形的横向群落结构,也没有纵向层次结构。总之,数量稀少,分布稀疏,分布范围狭窄,自然更新没有或极其缓慢,必须通过保护濒危物种的手段及时保护起来。本文从红花玉兰概况、目前保护状况以及保护倡议叁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倡议同过一下几个方面加强红花玉兰的保护。一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就地保护,二是加强红花玉兰的繁殖和回归自然的研究,叁是统筹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四是加强宣传,加大保护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7-31)
稀有濒危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 Chang ex F.A.Zeng et 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 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两个典型样地(望乡坡A和方山B)采样调查,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绘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ln(ln))、生存率函数(Sn)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用动态指数(Vn、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动向。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衰退型早期阶段,即中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曲线基本属于Deevey-Ⅰ型;生命表及其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长柱红山茶种群有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逐步衰退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发现,幼苗不足,自然更新困难,但仍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且A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A、B两个种群的衰退现象是在最近的1~2个龄级时间内开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未来4个龄级时间后,该物种原生种群将进入典型的衰退型年龄结构。因此,系统研究其种群特征及繁殖规律,并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采取人工繁育幼苗并种植回归原生境或引入相似生境中,通过栽培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扩散能力,对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稀有濒危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杰,肖影,金慧,尹航,赵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探究[J].南方农业.2018
[2].刘海燕,杨乃坤,李媛媛,洪江,邹天才.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6
[3].白玉芳,毕润成,白玉宏,王晓霞,张钦弟.山西太岳山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群落种间关联[J].广西植物.2014
[4].王晓霞,张钦弟,毕润成,段晓梅.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群落的种间分离[J].西北植物学报.2013
[5].王晓霞,张钦弟,毕润成,白玉芳.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种内和种间竞争[J].生态学杂志.2013
[6].刘风丽.甘肃省稀有濒危植物物种优先保护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3
[7]..贵州醇酒厂兴建中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建立——GPA+全球植物避难计划开始征集稀有及濒危植物[J].中国商人.2010
[8].郑惊鸿.中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在贵州兴建[N].农民日报.2010
[9].刁萃.中国兴建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N].中国经济导报.2010
[10].梁珍琦.稀有濒危植物红花玉兰现状及保护研究[C].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