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1王辉2(1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50036;2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310013)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266-02
我们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老年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迁延不愈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在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所有病历来源于我院病人。男患13例,女患18例。均为65岁以上老人。均为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为15天~3个月不等。
表现症状为迁延不愈,咳嗽,咳痰稀薄,或兼有气喘,形寒肢冷,腹胀纳呆,舌质紫暗或有瘀班,苔白滑腻,脉沉无力。听诊肺部罗音持续存在,多次复查X线表现为炎症不吸收。咽试子仍阳性。
2诊断标准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但季节性差异并不显著。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约15%~20%的医院外获得性非流行性肺炎为支原体肺炎。我国资料亦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加。
肺炎支原体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之一,平均直径125—150微米,无细胞壁,能在含血清蛋白和甾醇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2—3周后菌落呈煎蛋状,中央较厚,周围低平。支原体经口、鼻的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引起散发呼吸道感染或小流行。支原体肺炎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
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受感染。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病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
肺部病变呈片状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炎。肺泡内可含少量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长。肺泡壁与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充血,上皮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形成,有坏死和脱落,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液。
通常起病较缓慢、乏力、咽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肌痛等。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液。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偶伴有胸骨下疼痛。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阶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1]。病变常经3—4周后自行消散。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增高,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起病2周后,约2/3的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尤当滴度逐步升高时,更有诊断价值。约半数患者对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凝集试验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统实验方法,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理想。诊断的进一步证实有赖于血清中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敏感,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间接血凝法较实用)。直接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原,可用于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核酸杂交技术已制成试剂盒,具有高效、特异而敏感等优点,易于推广,对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重要价值。
3治疗方法
均规范使用阿奇霉素0.5g,日一次静点,5—10天。表现症状为迁延不愈,咳嗽,咳痰稀薄,或兼有气喘,形寒肢冷,腹胀纳呆,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滑腻,脉沉无力。听诊肺部啰音持续存在,多次复查X表现为炎症不吸收。咽试子仍阳性。
给予中药麻黄10g,附子15g,细辛6g,半夏15g,干姜15g,五味子10g,杏仁15g,厚朴15g,桂枝15g,当归15g,丹参15g,泽兰15g,红花15g,桃仁15g,川芎15g,牛膝15g。每日一剂。先煮麻黄去上沫,在下余药,煎取600毫升,去渣,温服200毫升,日服3次。
4疗效标准
咳嗽症状消失。血清中IgM抗体阴性,直接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原阴性。复查X线显示炎症吸收。
5治疗结果
18例两周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明显缓解,4周11例咳嗽等症状消失血清中IgM抗体阴性,复查X线显示炎症吸收明显。
6体会
肺炎属中医“发热”、“咳嗽”、“胸痛”等范畴,本方所选病例或因年老体弱,素体阳虚,或因久用寒凉损伤阳气,冰伏其邪,使得病情迁延不愈。表现为太阳少阴合并症状。方中麻黄发汗宣肺、止咳平喘为主药;附子温肾散寒,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去阴寒,兼有止咳平喘之功;桂枝、干姜、五味子、杏仁、厚朴宣肺止咳平喘。诸药合用,发汗温阳并行,表里同治,标本兼顾,两寒同解。痰浊蕴肺,病久势深,肺气郁滞,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循行,“心”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可见心悸,唇、舌、甲床紫绀,颈部动甚。运用丹参、当归、泽兰、红花、桃仁、川芎、牛膝,活血通脉。本病例患者久病伤阳,素多痰涎,外寒引动宿疾,太阳少阴合病,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之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2月:73-74.
绀,颈部动甚。运用丹参、当归、泽兰、红花、桃仁、川芎、牛膝,活血通脉。本病例患者久病伤阳,素多痰涎,外寒引动宿疾,太阳少阴合病,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之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2月: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