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的旅人 ——张承志论

独行的旅人 ——张承志论

论文摘要

张承志是当代作家群中一个非常独异的个体,他以极强极浓烈的自我感情色彩和真实的血肉激情不倦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宿地。他的作品中坚韧的“寻父”长旅、奇异的宗教情结、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及对生命最高值的追寻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作为一名虔诚的崇拜者,我不得不承认:张承志的作品充满了魔幻似的吸引力,但进入其作品、理解其作品却又是极其困难的事,没有激情、文才、学识甚至是“命定”,很难领悟张承志的激情、追求与深沉的思考。 本文围绕“孤独”一词展开论述,从多重文化对其的影响、艰难的“寻父”长旅、奇特的宗教情结和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四个方面阐述张承志对文学的贡献以及他的精神追求对当下的影响和启迪意义。 张承志经历了蒙古大草原、新疆天山、和黄土高原的励炼,也正是这三块大陆成就了一位最具民族气质也最具血性的作家。内蒙古大草原是张承志“知青”年代的生活地,在这块秀丽静谧的土地上张承志拥有了丰富的底层生活体验,作家以“牧羊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对游牧文化进行了阐释与审视,也从中归结出游牧文化的核心——生命意识。红卫兵的激情与火热的崇拜渐渐逝去,从政治权力的中心跌落到边缘“民间”,张承志承受了失落与痛苦,但同时也引发了作者的深深的思索。新疆大陆是张承志经历的第二块大陆,他也把这块大陆看作为“前世的故乡”,它也是张承志皈依伊斯兰教的诱因,他在这块大陆上思考生命的意义,完成了与伊斯兰教结合的前奏。黄土高原是张承志的精神宿地。贫瘠的土地、困苦的环境磨炼了伊斯兰教徒们的意志,也使他们更虔诚地崇拜自己母族的宗教。张承志正是从这苦难的境地里发现了母族生生不息的秘密,流淌于身体中的血脉得以延续。 “寻父”是张承志一生追求的外在表现,他的“寻父”长旅的三个阶段就是其精神追求的一次次的超越。梳理这条线索,本文概括出不同阶段的“父亲”的共同内涵:这一概念已经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他不仅有生活的依靠、精神的支撑的意义,更代表了尊严、正义、平等、理想等崇高的意义。进一步说,“父亲”已经完全成为大写的“人”字的代名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融合与抗拒──多重文化的影响
  • 第一节 走马牧人──蒙古草原的陶冶
  • 第二节 “前世的故乡”──新疆文明的熏陶
  • 第三节 宗教圣徒──回归伊斯兰文化
  • 第二章 独旅者的“寻父”
  • 第一节 “红卫兵”崇拜和寻找“自然”之父
  • 第二节 皈依宗教之父
  • 第三章 宗教情结
  •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
  • 第二节 苦难的崇高认同感
  • 第三节 坚韧决绝的血性
  • 第四节 窥探《心灵史》
  • 第四章 浪漫主义中坚
  • 第一节 涌动的色泽
  • 第二节 浪漫的意象世界
  • 第三节 诗化的“美文”──张承志小说审美观照
  • 第四节 浪漫主义内核──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释读六封知青书信——研究插队时期张承志的一个小角度[J]. 文艺争鸣 2020(06)
    • [2].“游击”“地理”与思想的难度——读张承志《三十三年行半步》[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文学的“起意”——读张承志《三十三年行半步》[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9(01)
    • [4].深秋夜读——读张承志《三十三年行半步》札记[J]. 南方文坛 2019(02)
    • [5].论张承志的风景话语及意义[J]. 文学评论 2016(05)
    • [6].传统民族寻根与现代科学认知——张承志《北方的河》中民族主义的探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少数”的视角与文学的取道——张承志论[J]. 文艺争鸣 2016(01)
    • [8].张承志作品[J]. 学术评论 2016(01)
    • [9].浅析张承志执著于理想主义追求的原因[J]. 现代交际 2014(10)
    • [10].论张承志的文化批判[J]. 文艺争鸣 2015(06)
    • [11].张承志创作三十年——当代小说国际工作坊讨论之一[J]. 现代中文学刊 2015(03)
    • [12].张承志文学年谱(修订稿)[J]. 东吴学术 2015(04)
    • [13].关于《张承志文学年谱》的订正启事[J]. 东吴学术 2015(04)
    • [14].浅谈张承志小说创作中的母性书写[J]. 文教资料 2016(25)
    • [15].张承志小说的救赎路线[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8)
    • [16].三维的精神——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张承志部分文学及绘画作品[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17].《回族文学》2016年总目录[J]. 回族文学 2016(06)
    • [18].严谨的审视自我的态度——张承志的理想主义追求[J]. 参花(上) 2016(12)
    • [19].《绿夜》之于张承志[J]. 回族文学 2017(02)
    • [20].张承志小说与草原文化——以《黑骏马》为例[J]. 牡丹 2017(11)
    • [21].在地缘与历史的纵深处——读张承志的散文[J]. 励耘学刊 2017(01)
    • [22].《汉家寨》教学切入点解读[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23)
    • [23].张承志的清洁观念[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5(02)
    • [24].张承志小说的文化解读[J]. 中国回族学 2008(00)
    • [25].“散文时代”的吊客话语——张承志散文研究之二[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3(02)
    • [26].张承志:不想侮辱自己的生命[J]. 躬耕 2013(03)
    • [27].张承志的文学世界[J]. 中国作家 2010(03)
    • [28].三读张承志[J]. 青岛文学 2010(10)
    • [29].张承志的草原经历与其小说创作[J]. 飞天 2010(16)
    • [30].网友谈张承志[J]. 天涯 2008(02)

    标签:;  ;  ;  ;  ;  

    独行的旅人 ——张承志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