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思考 ——四大增长极的统计分析和发展战略选择

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思考 ——四大增长极的统计分析和发展战略选择

论文摘要

在目前我国“中部塌陷”的区域总体格局下,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实现中原崛起势在必行。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就成为中原崛起的关键。此亦为本文的主旨所在。在文中,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发展战略理论的论述得出结论:对于现实具体的区域问题,在研究其发展战略时,应该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战略模式,形成既有理论指导同时又兼具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其次,通过对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和变迁的论述得出结论:我国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的构建及转变与我国国情的变迁紧密联系,中部地区的崛起不可能一蹴而就,河南省若要在中部崛起中实现中原崛起并引领中部崛起,就急需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增长极,积极调整目前发展战略,综合运用各种优势条件。第三,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得出中原崛起的四大增长极:农业、县域经济、中原城市群和政府行为。第四,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农业和县域经济进行深入数据分析,并运用区域差距预警模型对县域差距确定警界线;采用城市间引力模型和区位商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模式进行构建,提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心环状引带发展模式;采用经典博弈分析方法,以中央政府、中部其他政府和东部政府为博弈对象,寻求河南省政府最优行为。最后,结合全文的分析结论,得出中原崛起的十项战略选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经典区域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综述
  • 1.1.1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及特征
  • 1.1.1.1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
  • 1.1.1.2 区域发展战略的特征
  • 1.1.2 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
  • 1.1.2.1 生命周期原理
  • 1.1.2.2 生物群落原理
  • 1.1.2.3 基因突变原理
  • 1.1.3 区域发展战略模式综述
  • 1.1.3.1 基于生命周期原理的战略模式
  • 1.1.3.2 基于生物群落原理的战略模式
  • 1.1.3.3 基于基因突变原理的战略模式
  • 1.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情况综述
  • 1.2.1 反梯度推移理论
  • 1.2.2 战略重点西移论、中心开花论、东部地区重点论
  • 1.2.3 “一个半重点”理论及其他
  • 1.2.4 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 1.2.5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理论
  • 1.3 小结
  • 2 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及变迁综述
  • 2.1 我国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综述
  • 2.1.1 我国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轨迹
  • 2.1.2 我国总体区域发展战略总体特征
  • 2.1.3 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综述
  • 2.1.3.1 东部沿海发展战略
  • 2.1.3.2 西部大开发战略
  • 2.1.3.3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 2.2 我国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综述
  • 2.2.1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
  • 2.2.1.1 中部地区的区域概况
  • 2.2.1.2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
  • 2.2.2 中部六省发展战略的比较
  • 2.2.2.1 湖北省发展战略
  • 2.2.2.2 河南省发展战略
  • 2.2.2.3 湖南省发展战略
  • 2.2.2.4 安徽省发展战略
  • 2.2.2.5 山西省发展战略
  • 2.2.2.6 江西省发展战略
  • 2.2.2.7 中部六省发展战略比较分析
  • 2.3 小结
  • 3 河南省发展现状综述
  • 3.1 河南省基本情况概览
  • 3.2 河南省2006年经济运行情况
  • 3.2.1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呈现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
  • 3.2.2 在工业主导作用增强的同时,一、二产业较快增长
  • 3.2.3 在投资继续强劲拉动的同时,消费和出口增速加快
  • 3.2.4 在运行环境相对宽松的同时,经济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 3.2.5 在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同时,中原崛起势头初显
  • 3.3 中原崛起中崛起极点的选择
  • 4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的分析
  • 4.1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综述
  • 4.2 我国农业竞争力研究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 4.3 河南省农业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 4.4 农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选择和构建
  • 4.4.1 农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选择
  • 4.4.2 农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4.5 河南省农业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比较评价
  • 4.5.1 农业规模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1.1 农业规模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的构建
  • 4.5.1.2 农业规模竞争力评价综合分析
  • 4.5.2 农业基础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2.1 农业基础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的构建
  • 4.5.2.2 农业基础竞争力评价综合分析
  • 4.5.3 农业效益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3.1 农业效益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的构建
  • 4.5.3.2 农业效益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4 农业结构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4.1 农业结构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的构建
  • 4.5.4.2 农业结构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5 农业现代化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5.1 农业现代化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的构建
  • 4.5.5.2 农业现代化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6 农业成长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6.1 农业成长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的构建
  • 4.5.6.2 农业成长竞争力综合评价
  • 4.5.7 农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 4.5.7.1 农业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的构建
  • 4.5.7.2 农业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
  • 5 河南省县域发展综合评价的统计分析
  • 5.1 当前我国县域发展战略综述
  • 5.2 我国县域发展的研究现状
  • 5.3 河南省县域发展研究的意义
  • 5.4 河南省县域发展研究方法的选择
  • 5.5 河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6 河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综合得分的现状分析
  • 5.7 河南省县域发展评价体系各因子得分的现状分析
  • 5.7.1 经济总量因子的县(市)分析
  • 5.7.2 第一产业人力资源因子的县(市)分析
  • 5.7.3 基础设施因子的县(市)分析
  • 5.7.4 农业生产能力因子的县(市)分析
  • 5.7.5 教育发展因子的县(市)分析
  • 5.7.6 经济效益因子的县(市)分析
  • 5.7.7 各综合因子与得分类型的对比分析
  • 5.8 河南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变动的总量预警分析
  • 5.8.1 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极差的警戒水平的确定
  • 5.8.2 河南省县域经济相对差异警戒水平的建立
  • 6 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间引力的分析
  • 6.1 城市群综述
  • 6.1.1 城市群的内涵
  • 6.1.2 城市群的基本特征
  • 6.1.3 城市群的地位与作用
  • 6.2 中原城市群简介
  • 6.2.1 中原城市群地理区位
  • 6.2.2 中原城市群发展轨迹
  • 6.2.3 中原城市群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6.2.4 中原城市群研究方法的选择
  • 6.3 城市间引力模型
  • 6.3.1 零售贸易引力模型
  • 6.3.2 无约束零售贸易引力模型
  • 6.3.3 引入区域经济学后的简化式
  • 6.4 中原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引力分析
  • 6.4.1 空间引力模型及改进
  • 6.4.2 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城市引力的测算
  • 6.4.3 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引力的分析
  • 6.5 中原城市群区位商
  • 6.5.1 区位商
  • 6.5.2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区位商的计算
  • 6.6 中原城市群发展模式构建
  • 7 中原崛起中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 7.1 我国中部政府行为的博弈论框架
  • 7.1.1 中部地方政府博弈的行为特征
  • 7.1.1.1 博弈对象
  • 7.1.1.2 预期报酬(中部政府参与博弈的目标)
  • 7.1.1.3 博弈策略(中部政府采取的措施)
  • 7.1.1.4 博弈规则(制度与法律)
  • 7.2 中部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条件
  • 7.2.1 一般条件分析
  • 7.2.2 特殊条件分析
  • 7.2.3 中部政府实现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
  • 7.3 河南省政府面临的多重博弈行为分析及其意义
  • 7.3.1 河南省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动态政策博弈
  • 7.3.1.1 河南省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分析:博弈框架的基本要素
  • 7.3.1.2 模型的建立
  • 7.3.1.3 结论分析
  • 7.3.2 河南省政府与其他区域政府之间的区域间博弈
  • 7.3.2.1 区域间政府博弈的背景
  • 7.3.2.2 区域间政府博弈的理论分析
  • 7.3.3 中部区域内各地方政府的行为博弈
  • 8 结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选择
  • 8.1 注重自身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8.2 注重内生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 8.3 注重升级传统产业、创造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集群
  • 8.4 注重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 8.5 注重城镇化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互动
  • 8.6 注重产权变革,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 8.7 注重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扩大需求
  • 8.8 注重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扩大出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8.9 注重发挥财政、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 8.10 注重争取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取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陵协和神学院 2010届神学硕士学位论文及指导老师[J]. 金陵神学志 2010(04)
    • [2].金陵协和神学院2011届研究科毕业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及导师[J]. 金陵神学志 2011(Z1)
    • [3].2008届神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及指导老师名单[J]. 金陵神学志 2008(04)
    • [4].2009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及指导老师[J]. 金陵神学志 2009(04)
    • [5].2005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及指导老师[J]. 金陵神学志 2009(04)
    • [6].2012届研究科毕业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及导师一览表[J]. 金陵神学志 2012(Z2)
    • [7].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举行首届联培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7(02)
    • [8].艺术类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24)
    • [9].市县两级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状况研究——以1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样本[J]. 长江丛刊 2016(35)
    • [10].涉海高校硕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与学术竞争力分析——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 赤子(下旬) 2016(05)
    • [11].两年制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效果分析[J]. 时代教育 2017(03)
    • [12].硕士学位论文致谢部分的体裁分析[J]. 校园英语 2017(08)
    • [13].中医药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实证分析——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04)
    • [14].工学门类学术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学科差异——以2014年全国硕士论文抽检数据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2)
    • [15].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12)
    • [16].《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征求意见 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为10%左右[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4(01)
    • [17].国内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浅析[J]. 大学教育 2013(04)
    • [18].我校在2010年度全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再创佳绩[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9].我国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 情报科学 2008(01)
    • [20].2015届研究科毕业生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及导师一览表[J]. 金陵神学志 2016(04)
    • [21].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问题及对策[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2].基于质量指数模型的军队院校硕士学位论文总体质量评估方法——从全军硕士学位论文抽查情况分析角度[J]. 继续教育 2015(04)
    • [23].以邮票为研究内容的硕士学位论文[J]. 集邮博览 2016(01)
    • [24].新疆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状况回顾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07)
    • [25].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实践与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01)
    • [26].我国健美操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概析[J]. 运动 2013(04)
    • [27].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主题分析必要性研究[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5)
    • [28].对完善我国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24)
    • [29].加强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20)
    • [30].2015—2017年我国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J]. 情报探索 2019(01)

    标签:;  ;  ;  ;  

    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思考 ——四大增长极的统计分析和发展战略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