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长湖湖泊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石林长湖湖泊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石林长湖风景区是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八大景区之一,位于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东南角,距主景区大小石林30km。长湖是地质断裂作用形成的岩溶湖泊,因湖形狭长而得“长湖”之名,并以开阔秀丽的高原湖泊风光、富有野趣的山林景色、典型的喀斯特石林(石芽)地貌以及撒尼人的民俗风情为主要游览特色。本次规划面积为1816400㎡。在分析了长湖湖泊风景区现状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湖泊风景区的规划研究理论与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对规划领域起到指导与借鉴作用。在生物多样性理论、生态学理论、园林学等多种理论的指导下,全程贯穿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大众参与原则,构建了一个以“自然条件、人类胁迫、生态环境状态、社会响应”四个层面,“分析——评价——规划”三个步骤的CPSR规划模型。并利用该规划模型对长湖风景区规划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实践,打破了将规划理论和布局手法一次性表现在图纸上的模式,达到了借助数量化的评价手段来实现生态规划的目标,创造出了不同于同类型风景区规划的方式,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研究了石林风景名胜区及长湖风景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不仅调查了整个石林风景名胜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植被等自然地理概况,而且详细了解了位于石林风景名胜区中的长湖风景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开发现状。2.通过文献整理与比较分析,了解了国内外对湖泊风景区规划的研究现状。并由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要在以往的湖泊风景区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在规划过程中加入数量化的评价手段,从而增加规划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在充分的理论准备下,确定了长湖风景区是休闲生态型的湖泊风景区。因此,在生物多样性理论,生态学理论、园林学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长湖风景区的特点,构建了CPSR规划模型,通过“自然条件、人类胁迫、生态环境状态、社会响应”四个层面,“分析——评价——规划”三个步骤来整体全面地实现对长湖风景区的规划研究。4.按照CPSR规划模型的步骤,在对规划对象的现状进行了自然条件、人类胁迫及生态环境状态三个层面的详细分析后。在规划模型的第二个步骤,即评价阶段,贯穿大众参与的思想,首先用POE法对游客进行使用满意度评价。结果是游客对景区的自然植被、湖泊水体、园林绿化满意度较高,而对道路广场、建筑、民族文化表现满意度一般;对卫生设施、指路牌、秋千等活动小品的满意度较高,而对标识牌、休息座椅、软性服务的满意度次之;同时,游客对规划区域的生态休闲与民族特色的需求比较强。接着用SD法按道路、地形、建筑、水体、小品、植物六个景观资源分类对游客进行景观偏好的感受评价,结果是大家偏好生态良好,整体性与空间感较强,并且充满活力和周围原有环境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景观画面。从而充分了解了使用者对功能、景观的需求与喜好。在规划模型的第三个步骤即规划步骤中,运用前两步的研究成果,并将分析评价所得的文字信息、数据信息转化为相应的规划语言,以“融自然生态风光,现山水民族风情”为理念,将长湖风景区规划了三个功能分区,分别是:生态保护区、生态游览区和休闲娱乐区。5.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还对长湖风景区进行了景观分区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规划、水体景观规划、植被景观规划、小品设施规划、景点规划、游客容量规划专类规划。6.在规划结束后,规划方案会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各种反馈效益,即CPSR规划模型的社会响应层面的实现。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长湖风景区的规划案例验证了CPSR规划模型在规划研究运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与指导意义。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希望能在以后的规划研究中继续完善解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人们走向自然、靠近水边活动的意愿增大
  • 1.1.2 湖泊是很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
  • 1.1.3 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高原湖泊规划在湖泊景区规划中具有独特性
  • 1.1.4 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的不断发展成为了本次规划研究的背景环境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对象的自然地理概况
  • 2.1 石林风景名胜区的基础情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
  • 2.1.4 土壤
  • 2.1.5 社会经济概况
  • 2.1.6 石林风景名胜区景观植被形成的大环境
  • 2.2 长湖风景区的基础情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3.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3.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3.2.1 我国湖泊风景区规划设计的现状
  • 3.2.2 我国湖泊风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4 研究的理论准备
  • 4.1 明确研究对象的概念
  • 4.1.1 湖泊的概述
  • 4.1.1.1 湖泊的定义及成因
  • 4.1.1.2 湖泊的类型
  • 4.1.1.3 湖泊的演变及主要影响因素
  • 4.1.1.4 我国湖泊资源的分布
  • 4.1.2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的概述
  • 4.1.3 风景区概述
  • 4.1.3.1 风景区的概念
  • 4.1.3.2 风景区的分类
  • 4.1.3.3 风景区的功能与作用
  • 4.1.4 湖泊型风景区概述
  • 4.1.4.1 湖泊型风景区的分类
  • 4.1.4.2 湖泊型风景区的特殊性
  • 4.1.4.3 湖泊型风景区的“圈层”结构
  • 4.2 规划理论
  • 4.2.1 生物多样性理论
  • 4.2.2 生态规划理论
  • 4.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4.2.2.2 恢复生态学理论
  • 4.2.3 园林学
  • 5 研究的方法
  • 5.1 文献法
  • 5.2 比较分析法
  • 5.3 勘察法
  • 5.4 调查法
  • 5.5 取样法
  • 5.6 建立CPSR 规划模型的研究法
  • 5.7 POE 评价法
  • 5.8 SD 评价法
  • 6 CPSR 规划模型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 6.1 构建CPSR 规划模型
  • 6.1.1 四个层面的具体内容
  • 6.1.1.1 C——自然条件(Physical condition)
  • 6.1.1.2 P——人类胁迫(Human pressure)
  • 6.1.1.3 S——生态环境状态(Ecological state)
  • 6.1.1.4 R——社会响应(Social response)
  • 6.1.2 规划模型的应用
  • 6.2 在模型指导下规划
  • 6.2.1 分析
  • 6.2.1.1 对自然条件的分析
  • 6.2.1.2 对人类胁迫的现状分析
  • 6.2.1.3 对生态环境状态的现状分析
  • 6.2.2 评价
  • 6.2.2.1 游客对风景资源现状的认知度及满意度评价
  • 6.2.2.2 对使用者进行自然景观的感受评价
  • 6.2.3 规划
  • 6.2.3.1 规划理念
  • 6.2.3.2 规划原则
  • 6.2.3.3 分级保护规划
  • 6.2.3.4 功能分区规划
  • 6.2.3.5 景观分区规划
  • 6.2.3.6 交通规划
  • 6.2.3.7 建筑规划
  • 6.2.3.8 水体景观规划
  • 6.2.3.9 植被景观规划
  • 6.2.3.10 小品设施规划
  • 6.2.3.11 各分区详细景点说明
  • 6.2.3.12 游客容量规划
  • 6.2.4 社会响应
  • 6.2.4.1 综合效益
  • 6.2.4.2 社会效益
  • 6.2.4.3 经济效益
  • 6.2.4.4 实施建议与措施
  • 6.2.5 模型实践总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表来源
  • 致谢
  • 附录1 长湖风景区现有景观认知度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景观偏好的感受评价问卷
  • 附录3 植物名录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石林长湖湖泊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