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论文文献综述)
吴育哲,钟玲[1](2021)在《公安院校文科学报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进路思考》文中指出公安院校文科学报建设发展相对缓慢,栏目雷同,组稿竞争激烈;稿源不足,优质论文稀缺;体制障碍,办刊灵活性低。影响公安院校文科学报建设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公安学学科建设不成熟不完善、公安院校办学存在短板、学校顶层设计对学报的重视程度不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树立"公安、前沿、热点、特色"办刊理念,明确"公安理论研究和公安实务指导刊物"办刊定位,构建良好的办刊工作机制,实现从困境中突围。
容再再[2](2020)在《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研究》文中提出知识要素对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国家也不断加大对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的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并且随着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广大用户为知识服务付费的意愿持续增加,同时新的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等催生了新的知识服务终端并进一步丰富了知识服务场景。此外,大学出版社拥有丰富的图书版权、作者编辑的智力资源、母体大学学术资源等支撑其开展知识服务工作。因此,大学出版社开展知识服务前景可期。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分析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关知识服务发展策略助力大学出版社更好地服务用户。本文创新之处为从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案例(管理者角度)和用户知识服务体验(用户角度)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并指出大学出版社除了基于作者智力资源、版权资源、母体大学学术资源外还有社内编辑的智力资源开展知识服务。本文首先阐述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的有关概念及内涵,接着从响应社会转型升级、用户渴求专业知识服务、新技术助力发展、知识资源储备等角度论述大学出版社开展知识服务的契机。然后结合大学出版社专业类知识服务和教育综合类知识服务案例分析及用户体验调研总结出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特点,得出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并归纳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提出大学出版社应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从提高内容质量、丰富呈现形式、打造特色内容与风格等角度重视知识服务内容建设;通过重视用户需求、增强互动与反馈等措施深化知识服务用户管理;从跨出版社合作、跨行业合作角度开拓知识服务多元合作;通过版权创收、会员制创收、流量变现创收等方式探索知识服务可持续创收模式;从多元宣传、服务拓展角度加强知识服务推广。
宋波[3](2020)在《融媒背景下公安期刊品牌构建研究 ——以《人民公安》为例》文中提出当前传媒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媒体传播技术层出不穷,信息获取不断碎片化,读者选择趋于多样化,媒介融合更是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席卷而来,这些都促使期刊品牌构建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革转型,这对我国公安期刊品牌构建既是一项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重要契机。本文以国内外期刊品牌构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背景,以传播学、品牌学、编辑出版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梳理媒介融合、媒体品牌、品牌传播等概念,并以业界标杆性期刊《人民公安》为样本,全面系统分析其从创刊至今六十余年的品牌构建和成长历程,以及面临媒介环境和市场巨变,《人民公安》是如何努力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口,顺应时代需求和新媒体特征进行了一系列互联网改革实践,全力建构自身品牌,折射出处于媒介融合的期刊在融合之路上的新选择。最后提出融媒背景下公安期刊品牌构建的具体对策,以期对国内公安期刊品牌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姚林[4](2020)在《公安学术期刊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文中指出公安学术期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在发展中却普遍面临着影响力不足、优质稿源稀缺、资源保障乏力等问题。以公安院校社科学报为例,通过翔实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深入探讨普通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市场化不足、体制性限制、封闭性文化是普通学术期刊发展困境的本质原因,应通过刊网融合、专题策划、聚焦传播、整合资源等措施突破办刊困境。
刘芳[5](2020)在《论公安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及“编辑学者化”》文中研究说明编辑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刊物的质量。作为公安学术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编辑业务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而"编辑学者化"对于公安学术期刊编辑的成长以及期刊自身学术质量的提升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编辑学者化"要求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必须具有精深的编辑业务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涵养,通晓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相应专业的专家。"编辑学者化"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完成由编辑向学者的转化。
谢昀[6](2019)在《公安学报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库建设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公安学报与新型智库有很多契合之处,服务新型智库建设应成为公安学报的一项重要功能。为更好地服务新型智库建设,公安学报应转变办刊理念和办刊模式,增强编辑主体意识,变被动等稿为主动"追踪"和"引领";增强问题意识,变"学科拼盘"为"问题综合";增强服务意识,变"论文发表平台"为"知识服务平台"和"智库成果展示平台";增强创新意识,变传统出版模式为刊网融合模式。
刘少霞[7](2019)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纸质期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公安院校学术期刊应牢牢把握"公安"定位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目前,公安院校学术期刊存在着作者群和读者群、各刊物栏目相似性高、公安栏目引用转载率不高等问题,对此,编辑应坚持期刊学术定位、提高工作效率和政治素养,加强公安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打造特色栏目,关注公安改革,走出高校、深入基层,全方位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刘旸[8](2018)在《公安高校学报提升影响力的路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期刊领域中,公安高校学报整体影响力不强。提升公安院校学报的影响力,需要明确办刊思路,制定符合当前现实和长远发展的措施,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不断强化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推动公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升自身在期刊界和学术界的影响力。
李建红[9](2017)在《中国主题出版研究(2003-2016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题出版”的正式提法源于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的主题出版工程。此后的十四年间,主题出版围绕着党和国家工作不同时期的工作主线,出版了一系列主题出版物,既不乏精品力作,又打造了诸多畅销图书。主题出版影响力与日俱增,双效益也在力求最大发挥,目前业界已经出现相关研究,但缺乏一定的历史性和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文系统考察了主题出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认为体现国家意志是主题出版的内涵;主题出版活动由来已久,几乎与整个人类文明史相同步,与人类出版史相伴随,存在于每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形态之中,并在每个历史阶段担负着重要使命,尤其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和执政党的过程中,发挥了思想上层建筑对于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其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实现了其肩负的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传播的重要使命。本文创新性地把2003年以来的主题出版分为初始期(2003-2006年)、成长期(2007-2012年)、快速发展期(2013-2016年)三个阶段,总结了政府管理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市场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并尝试总结出主题出版的规律性,认为主题出版具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发展规律,“有为”在前、“无为”在后的发展规律,与精品出版的融合发展规律。本文分析了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认为主题出版要长期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矛盾:一是数量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二是学术性与大众化的矛盾,三是时效性与长期性的矛盾,四是服务政治与服务大局的矛盾。最后,文章预测了中国主题出版的七个发展趋势,认为未来政府管理部门对主题出版的引导方向更加精准;主题出版的作用指向更加清晰;泛主题出版对出版机构的驱动作用更强;主题出版将与数字出版更加紧密结合;主题出版的需求侧更加稳定;主题出版的供给侧更加丰富;主题出版影响更加持久、广泛。由此给出中国主题出版的对策建议,即国家管理层面要对主题出版做好“顶层设计”;出版企业层面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地方特色;出版科研层面要密切关注主题出版实践,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李记松[10](2017)在《公安高校学报的学科意识与品牌栏目建设》文中研究指明公安一级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学术期刊评价的影响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公安高校学报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公安高校学报应以建设公安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办刊目标,遵循主管部门的办刊方针和学科发展大局,以打造品牌栏目为突破口,实现差异化办刊并带动刊物整体水平的提升。品牌栏目建设可从建立"特约栏目主持人制"、强化平台思维、畅通与公安智库联结的管道等方面进行探索。
二、公安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文科学报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进路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文科学报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栏目雷同,组稿竞争激烈 |
(二)稿源不足,优质论文短缺 |
1.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整体品质不佳。 |
2. 公安院校教师的论文具有较强学术性但实践指导作用相对欠缺。 |
3. 公安机关民警的论文具有较强实务指导性但学术价值不高。 |
4. 兼具学术性和实务指导性的高职称作者的论文一稿难求。 |
(三)体制障碍,办刊灵活性低 |
1. 稿酬激励不足。 |
2. 审稿激励不足。 |
3. 对本校作者刊发论文的激励不足。 |
二制约公安院校文科学报建设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公安学学科不成熟不完善 |
(二)公安院校办学存在短板 |
(三)学校顶层设计对学报重视不足 |
三公安院校文科学报从困境中突围的进路 |
(一)树立“公安、前沿、热点、特色”办刊理念 |
1. 立足公安。 |
2. 聚焦前沿。 |
3. 紧盯热点。 |
4. 特色发展。 |
(二)确立“公安理论研究和公安实务指导刊物”办刊定位 |
1. 公安院校文科学报是刊载公安理论研究成果的刊物。 |
2. 公安院校文科学报是指导公安实务的刊物。 |
3. 公安院校文科学报是具有严格学术规范的刊物。 |
(三)构建良好的办刊工作机制 |
1. 强化顶层设计。 |
2. 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 |
3. 打造编研一体的高素质编辑队伍。 |
(2)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内涵与契机 |
2.1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内涵 |
2.1.1 出版与出版社 |
2.1.2 知识服务 |
2.1.3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 |
2.2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契机 |
2.2.1 知识服务响应社会转型升级 |
2.2.2 用户渴求专业知识服务 |
2.2.3 新技术助力知识服务 |
2.2.4 丰富知识资源支撑知识服务 |
第3章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现状分析与例析 |
3.1 大学出版社专业类知识服务案例 |
3.1.1 中国警察智识数据库 |
3.1.2 中国审判案例与思想文化名家数据库 |
3.1.3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 |
3.1.4 “建筑邦”服务平台 |
3.2 大学出版社教育综合类知识服务案例 |
3.2.1 京师英语听说训练系统 |
3.2.2 文泉学堂服务平台 |
3.2.3 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 |
3.2.4 “智慧树”融出版平台 |
3.3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用户体验调研 |
3.3.1 用户基本情况 |
3.3.2 用户知识服务体验情况 |
3.3.3 用户知识服务体验总结 |
3.4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现状 |
3.4.1 知识服务主体向合作体转变 |
3.4.2 知识服务客体向群体聚集 |
3.4.3 知识服务场景多层次具象化 |
3.4.4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 |
3.5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中的不足 |
3.5.1 内容建设不充分 |
3.5.2 用户管理松散 |
3.5.3 跨界合作不足 |
3.5.4 创收能力薄弱 |
3.5.5 营销推广单一 |
第4章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策略探讨 |
4.1 重视知识服务内容建设 |
4.1.1 提高内容质量 |
4.1.2 丰富呈现形式 |
4.1.3 打造特色内容与风格 |
4.2 深化知识服务用户管理 |
4.2.1 重视用户需求 |
4.2.2 增强互动与反馈 |
4.3 开拓知识服务多元合作 |
4.3.1 跨出版社合作 |
4.3.2 跨行业合作 |
4.4 探索知识服务可持续创收模式 |
4.4.1 版权创收 |
4.4.2 会员制创收 |
4.4.3 流量变现创收 |
4.5 加强知识服务推广 |
4.5.1 多元宣传 |
4.5.2 服务拓展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用户体验调研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融媒背景下公安期刊品牌构建研究 ——以《人民公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一、媒介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
二、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
三、公安期刊研究现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融媒背景下公安期刊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我国公安类期刊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媒体融合对公安期刊的影响 |
第三节 公安期刊品牌构建的现实意义 |
第四节 公安期刊品牌构建的困境 |
第三章 《人民公安》品牌构建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人民公安》品牌历史简介 |
第二节 《人民公安》封面构成要素的变迁 |
一、文字设计 |
二、图形表现 |
三、色彩应用 |
第三节 《人民公安》品牌栏目分析 |
第四节 《人民公安》编辑特色分析 |
一、报道内容更生动 |
二、新闻整合,提高可读性 |
三、增加情感科普文章,贴近生活 |
四、融媒体时代下的刊物转变 |
第五节 《人民公安》品牌构建分析 |
一、品牌定位分析 |
二、刊物改革创新促发展 |
三、提升综合能力 |
四、重视品牌维护 |
第四章 融媒背景下公安期刊品牌构建的对策 |
第一节 做好品牌定位,深度挖掘潜在读者 |
一、网络潜在读者 |
二、图书馆潜在读者 |
第二节 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优化品牌运作模式 |
一、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 |
二、优化品牌运作模式 |
第三节 重视品牌延伸,实现多元化融合发展 |
第四节 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媒介融合平台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4)公安学术期刊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学术期刊的价值和作用 |
二、公安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期刊影响力不足 |
(二)优质稿源稀缺 |
(三)资源保障乏力 |
三、公安学术期刊发展困境的本质原因 |
(一)市场化不足导致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发展滞后 |
(二)体制性限制导致中国学术期刊主体发育迟缓 |
(三)封闭性文化导致中国学术出版资源无法有效整合 |
四、公安学术期刊发展困境的突破之道 |
(一)刊网融合:充分发挥刊与网的优势,提升办刊水平 |
1.刊网融合可以倒逼学术期刊实施开放办刊 |
2.刊网融合能够促进学术资源优化配置 |
3.刊网融合便于学术期刊提高知识服务质量 |
4.刊网融合更利于数字出版优势的发挥 |
(二)专题策划:突破困境的现实可行之路 |
1.依托优势,加强专题策划,推进学术期刊专业化建设 |
2.围绕特色,加强专家约稿,打造学术期刊特色栏目 |
3.聚焦问题,做好论文评审,提升学术期刊“口碑” |
(三)聚焦传播: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扩大影响力 |
1.高度重视传播对学术论文价值的重大影响 |
2.主动利用新媒体、新媒介扩大传播范围 |
3.遵循并利用传播规律,提升学术期刊传播效果 |
(四)资源整合:通过学术经营更好地配置学术资源,提升配置效率 |
1.以期刊为平台,通过学术经营有效整合学术资源 |
2.内外结合,组建高素质、高质量的编审团队 |
3.加强服务,提升学术期刊吸引力和凝聚力[6] |
(5)论公安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及“编辑学者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
(一)选题策划能力 |
(二)审稿能力 |
(三)编辑加工能力 |
(四)对特色的把握能力 |
(五)学术对话能力 |
(六)服务读者能力 |
(七)抵制学术不端能力 |
二、影响公安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进程的几种模糊认识 |
(一)编辑不是学者 |
(二)编辑是匠人 |
(三)编辑是“杂家” |
(四)学术活动无用论 |
三、公安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的实现路径 |
(一)重视学习,增加原动力 |
(二)交流互动,增长学问 |
(三)遵循规律,稳中求进 |
(6)公安学报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学报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价值选择与现实可能 |
(一) 公安学报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理应服务于新型智库建设 |
(二) 公安学报可以为新型智库提供传播和交流的平台 |
(三) 服务新型智库建设有利于公安学报的转型升级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
二、当前公安学报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与智库媒体的差距 |
(一) 公安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偏弱 |
(二) 部分学报创建了特色栏目但影响力有限 |
(三) 认识到选题策划的重要性但实践效果差强人意 |
三、公安学报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 |
(一) 增强编辑主体意识, 变被动等稿为主动“追踪”和“引领” |
(二) 增强问题意识, 变“学科拼盘”为“问题综合” |
(三) 增强服务意识, 变“论文发表平台”为“知识服务平台”和“智库成果展示平台” |
(四) 增强创新意识, 变传统出版模式为刊网融合模式 |
(7)对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内涵 |
(一) 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定位 |
(二) 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 |
(三) 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
二、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现状 |
(一) 作者群即读者群 |
(二) 各刊物之间栏目相似性高 |
(三) 公安栏目引用转载率不高 |
三、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现状 |
(一) 责任重 |
(二) 压力大 |
(三) 专业知识不足 |
四、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编辑应对新媒体环境的途径 |
(一) 借助新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 |
(二) 坚持政治学习, 提高政治素养 |
(三) 加强公安学科专业知识学习 |
(四) 打造特色栏目 |
(五) 紧跟时代步伐, 关注公安改革 |
(六) 走出高校, 深入基层 |
(七) 坚持学术定位和公安定位 |
(8)公安高校学报提升影响力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公安高校学报面临的普遍问题 |
(一) 公安院校对学报的重视程度不一, 投入也不同 |
(二) 大量使用外来约稿 |
(三) 编辑部人员构成不科学, 缺少高学历、专业对口的骨干编辑 |
(四) 在学术影响上受到的关注有限 |
二、公安高校学报提升影响力的途径 |
(一) 立足自身, 打造优势特色栏目 |
(二) 坚持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
(三) 利用数字技术助推公安学术期刊影响力 |
(四) 建设专业化的编辑队伍 |
三、结语 |
(9)中国主题出版研究(2003-2016年)(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本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主题出版:内涵、特征及意义 |
2.1 主题出版的内涵与特征 |
2.1.1 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 |
2.1.2 主题出版的特征 |
2.1.3 主题出版的类型 |
2.1.4 主题出版与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的关系 |
2.2 主题出版活动的历史 |
2.2.1 人类文明史中的主题出版活动 |
2.2.2 中国历史中的主题出版活动 |
2.3 主题出版的功能和意义 |
2.3.1 主题出版体现了思想上层建筑对于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 |
2.3.2 主题出版对党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 |
2.3.3 主题出版肩负着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使命 |
3 中国主题出版的现状、经验与规律 |
3.1 中国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 |
3.1.1 中国主题出版的初始期(2003-2006年) |
3.1.2 中国主题出版的成长期(2007-2012年) |
3.1.3 中国主题出版的快速发展期(2013-2016年) |
3.2 中国主题出版的经验 |
3.2.1 政府管理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2.2 行业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2.3 企业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2.4 市场层面的主题出版经验 |
3.3 主题出版的规律 |
3.3.1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发展规律 |
3.3.2 “有为”在前、“无为”在后的发展规律 |
3.3.3 与精品出版的融合发展规律 |
4 中国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 |
4.1 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 |
4.1.1 挑战之一:面临数量规模与质量的矛盾 |
4.1.2 挑战之二:面临严肃性与大众化的矛盾 |
4.1.3 挑战之三:面临时效性与长期性的矛盾 |
4.1.4 挑战之四:面临服务政治与服务大局的矛盾 |
4.2 主题出版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主题出版的认识不到位 |
4.2.2 出版行业管理缺乏引导力 |
4.2.3 出版企业缺少发展规划 |
4.2.4 主题出版推广工作不当 |
4.2.5 读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
5 中国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
5.1 中国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 |
5.1.1 政府管理部门的引导方向更加精准 |
5.1.2 主题出版的作用指向更加清晰 |
5.1.3 泛主题出版对出版机构的驱动作用更明显 |
5.1.4 主题出版将与数字出版更加紧密结合 |
5.1.5 主题出版的需求侧更加稳定 |
5.1.6 主题出版的供给侧更加丰富 |
5.1.7 主题出版的影响更加持久广泛 |
5.2 中国主题出版的对策建议 |
5.2.1 国家管理层面:做好“顶层设计” |
5.2.2 出版企业层面: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地方特色 |
5.2.3 出版科研层面: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10)公安高校学报的学科意识与品牌栏目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高校学报树立学科意识与建设品牌栏目的现实意义 |
二、公安高校学报如何确立品牌栏目 |
三、公安高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路径 |
(一)探索“特约栏目主持人制” |
(二)强化平台思维 |
(三)畅通与公安智库联结的管道 |
四、结语 |
四、公安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文科学报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进路思考[J]. 吴育哲,钟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06)
- [2]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研究[D]. 容再再. 湘潭大学, 2020(02)
- [3]融媒背景下公安期刊品牌构建研究 ——以《人民公安》为例[D]. 宋波.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4]公安学术期刊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姚林.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5]论公安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及“编辑学者化”[J]. 刘芳.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6]公安学报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究[J]. 谢昀.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01)
- [7]对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院校学术期刊的建设研究[J]. 刘少霞.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9(01)
- [8]公安高校学报提升影响力的路径探析[J]. 刘旸. 公安海警学院学报, 2018(03)
- [9]中国主题出版研究(2003-2016年)[D]. 李建红. 武汉大学, 2017(01)
- [10]公安高校学报的学科意识与品牌栏目建设[J]. 李记松.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