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胃痛32例临床研究

香砂六君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胃痛32例临床研究

陈鹏(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湖北武汉430300)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1]。笔者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香砂六君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味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所有32例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其中5例在就诊前用过西药治疗,疗效不佳,后改本方治疗,32例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23岁,30岁以下的8例,30岁至40岁的16例,40岁以上的8例;病程在2年以下者10例,2年至5年的12例,6年至10年者7例,10年以上者3例。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1.3治疗方法理气和胃、化瘀止痛,香砂六君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味,基本方法:木香8g、砂仁8g、(后下)陈皮10g、法夏12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乳香8g、没药8g、丹参12g、当归10g。随证加味:胃脘冷痛,加干姜8g吴萸5g;胃反酸水,加煅瓦楞子15g、海螵蛸15g(二味药一起先煎半小时);胃脘嘈杂,加吴萸6g、黄连6g;胃脘胀满,加厚朴10g、枳实12g;胃脘坠痛,加炙黄芪15g炙升麻5g柴胡6g;食积不消,加焦三仙各12g;食欲不佳,加石斛12g、乌梅9g、木瓜12g呕吐呃逆,加旋复花10g代赭石12g(二味药一起包煎);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草决明各12g;腹泻便溏,加肉豆蔻10g、血余炭8g、诃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每服150毫升。疗程:10天为1疗程,一般进行1至3个疗程。

1.4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舌苔脉象恢复正常,内窥镜下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消失,各种症状好转。有效:自觉症状改善,内窥镜下胃粘膜充血、水肿消失,糜烂和各种症状减轻。无效:上述各种症状各方面无改变。

2结果

本组病例中,22例显效,占68.75%;例有效,占25.00%;2例无效,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

3典型病例

李某,男,35岁,3年前因饭后剧烈运动,出现胃脘疼痛,经治疗后病情缓解,但每次饭后常感胃脘胀满疼痛,胃脘部自觉有下坠感,时有嗳气,嘈杂,大便3日一行,小便可,睡眠一般,体重3年减轻10公斤,舌质淡,苔白,舌边有齿印,舌下静脉紫暗,脉细涩无力。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脾胃气虚兼瘀滞,治以健脾和胃,化瘀止痛。方药如下:木香8g、砂仁8g(后下)、陈皮10g、法夏12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乳香8g、没药8g、丹参12g、当归10g炙黄芪15g、炙升麻5g、柴胡6g。日1剂,水煎服,服药10天后,诸症均减,原方再服10剂,诸症消失。因害怕做胃镜,未复查胃镜,随访1年,未见复发。

4、讨论

脾与胃,经脉上相互络属,互为表里,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外感寒邪、饮食不节、肝气犯胃,皆能引起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据中医理论,一般认为‘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痛则不通,气血瘀滞也。’”[2]因此治疗胃痛,理气和胃、化瘀止痛是治疗大法,香砂六君丸是理气和胃的基本方,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乃益气健脾的基本方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则增和胃降逆之功,谓之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即香砂六君丸,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功。而活络效灵丹则是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其中当归养血活血,丹参化瘀血、生新血,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消肿定痛,四药合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二方合璧,具有理气和胃、化瘀止痛之功,故用于治疗胃痛,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医内科学.(主编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133页.

[2]董建华论脾胃病.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年01月第1版第432页.

标签:;  ;  ;  

香砂六君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胃痛32例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