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行声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商银行,清徐,声誉,声誉风险,风险防控,柜面服务,合规文化,柜面,排队问题,业务处理流程
银行声誉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王磊,通讯员,杜毅鹏[1](2019)在《清徐农商银行 筑牢声誉堤坝》一文中研究指出声誉风险防控是风险防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山西清徐农商银行不断完善声誉风险防控机制,为经营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为了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该行加强了合规文化培训,提高员工声誉风险的敏感度,培养大局观,真正做到声誉风险管理人人有责(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时报》期刊2019-09-09)
王韧,孙汇沣[2](2019)在《环境声誉提高了银行绩效吗?——兼论公众关注度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兼顾是制约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原因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7年我国上市银行数据和百度指数平台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声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探究了公众关注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银行环境声誉能够提升其长期绩效,公众对绿色发展关注度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环境声誉对银行短期绩效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即便公众关注度有所提高,两者关系在短期内也无明显改善效果。虽然银行环境声誉的影响效应在短期内无法显现,且初期会对银行绩效产生不显着的正向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制度不断完善,银行环境声誉对银行绩效的正向影响由不显着变为显着。政府、银行和公众叁者应协同发力,不断完善绿色信贷制度体系,发挥公众舆论在绿色信贷中的作用,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本文来源于《公共财政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佳昂[3](2019)在《新时代商业银行如何处理声誉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声誉风险管理是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八大风险之一,关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声誉风险诱发原因复杂,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动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国内银行业机构面临着日益加重的经营压力,任何经营环境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内、外部因素均可导致风险发生。银行业机构对于声誉风险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因此丰富了企业危机公关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银行业声誉风险事件为例,试述银行业企业在危机公关中与媒体的关系与相互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叁大攻坚战,并明确提出要"守住(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9年14期)
张长江,张玥[4](2019)在《绿色信贷能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吗?——基于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bootstrap建立路径模型,检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并分析绿色声誉在两者间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负向影响,然而伴随绿色信贷行为产生的绿色声誉能够有效改善其绩效。商业银行应加快绿色信贷发展步伐,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以扭转当前的负向效应;同时重视绿色声誉的作用,打造独树一帜的竞争力,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政府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日趋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支持,为商业银行可持续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刘瑞海,朱丽晓[5](2019)在《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与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声誉风险防控意识淡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媒体应对和风险处置能力较差。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同业、互联网金融竞争日益加剧,金融监管形势日趋严格,声誉风险防控工作越来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难点。国有商业银行想要维护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媒体新常态,不断增强声誉风险防控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北金融》期刊2019年07期)
曾昕[6](2019)在《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机构作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力军,起到了关键性的根基作用。在此进程中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如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控股境外商业银行等。更有部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系统中成为中流砥柱,对整个国际银行业界起着至关重要的“维稳"作用。在这样的局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已然走向“国际化”。自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内外部因素作用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出现了流动性偏紧、不良资产增加、甚至是资本充足率不足等经营上的风险,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声誉风险也日益增加。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声誉是企业长稳发展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叁个方面: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所持有的态度、这种态度给企业盈利所带来的正或负面影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过,如今无形资产越来越能体现出一个产品的经济价值,而声誉属于无形资产之一。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业为社会公众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实际上就是声誉的载体。对商业银行而言,声誉风险指的是社会负面评价和舆论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一个好的声誉是商业银行稳行健远发展的无形资产,它能够体现出商业银行的价值并成为衡量商业银行运营业绩的关键标准之一。由于商业银行的声誉具有多样性、伴生性、危害全局性和难衡量性等特点,这给商业银行在声誉的管理上带来很大困难及挑战。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产生识别、控制能够起到解决商业银行管理声誉风险的难题,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声誉风险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声誉管理机制,当声誉危机爆发时,事前、事中及事后处置的能力稍显不足。相比于其他境外的国际金融机构,我国商业银行对声誉的管理起步较晚,管理理念尚未成熟,虽然诸多商业银行已将不良声誉的控制列入运营管理条例甚至成立相关部门对突发声誉危机进行处置,但事实上,对商业银行的声誉管理理念还未得到普及甚至流于形式,声誉风险的管理机制仍然存在诸多尚未完善之处。本文基于国内外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研究基础上,以农行南宁分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对商业银行声誉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探讨什么是声誉风险、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对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长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按照概念界定→论述案例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对策这一思路对农行南宁分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傅丽菡[7](2019)在《绿色声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共识。银行业主要通过绿色信贷业务助力绿色发展。但是,我国绿色信贷市场尚处起步阶段,绿色信贷业务成本和风险较高,对银行绩效的负面作用阻碍了绿色信贷业务的广泛开展。可能受益于良好的绿色声誉,少数银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绿色声誉对银行绩效的作用中公众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研究绿色声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以及公众绿色发展关注度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挖掘银行绿色信贷的内在动力,明确公众对银行绿色信贷动力的影响,助力绿色发展。论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声誉理论、环境风险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及资源基础理论等多个理论分析绿色声誉、公众绿色发展关注度与银行绩效叁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以2011-2017年深沪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在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绿色声誉对银行短期和长期绩效的影响,以及公众绿色发展关注度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将银行短期综合绩效区分为短期盈利能力与短期风险水平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绿色声誉与银行短期综合绩效、短期风险水平负相关,与短期盈利能力、长期绩效正相关。公众绿色发展关注度正向调节绿色声誉与长期绩效的关系,对绿色声誉与短期综合绩效、短期盈利能力和短期风险水平的关系无调节影响。即绿色声誉虽提升银行短期盈利能力,但也加剧银行短期风险水平,综合而言,银行绿色声誉对银行短期综合绩效具有负面作用。长期来看,银行绿色声誉有利于银行绩效。公众绿色发展关注度的增加会增强绿色声誉对银行长期绩效的积极影响,但不会影响绿色声誉与银行短期盈利能力、短期风险水平及短期综合绩效的关系。因此,以长远视角来看,银行有基于经济绩效考虑实施绿色信贷的内在动力,公众对银行绿色声誉做出行为响应能强化银行绿色信贷动力。短期内,绿色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是增强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动力的突破口。研究贡献在于区分短期与长期绩效研究绿色声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多角度分析银行绿色声誉对银行绩效的作用机理,关注并检验公众对银行绿色信贷动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为银行重视绿色声誉及加强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政府完善绿色信贷制度、社会各界助力公众增强银行绿色信贷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黄晨[8](2019)在《网络时代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问题研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被称为"企业的第二生命"。本文从近年来现实中的一些敏感声誉风险事件入手,提出声誉风险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尤需加以重视。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表现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声誉风险产生的成因作了探讨,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而内因始终决定外因,银行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各种矛盾是声誉风险的根源所在。本文重点概括了网络时代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特点,厘清了一些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进行了思考,提出防范和解决声誉风险要按照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要求,依靠群众、依靠员工,妥善处理与客户关系。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可以创造价值,是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利器。与同类课题研究相比,本文创新之处有叁点: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引用了大量鲜活事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说服力;二是与时俱进,侧重分析了网络时代商业声誉风险管理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独辟蹊径,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矛盾角度出发,揭示声誉风险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和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财富生活》期刊2019年08期)
李瑞瑞[9](2019)在《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大企业与企业之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产品竞争,声誉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时代显得更为重要。《财富》杂志的“最受赞赏公司”、“远东经济评论”、《金融时报》或者普华永道的欧洲排行榜都是一些比较着名的企业排行榜,这些排行榜都将声誉和态度与经济效益摆在同等高度,这充分反映了声誉对于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算作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可以增强股东的信任,赢得储户的青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强银行在同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于北岩银行挤兑的事件发生的前后的发展特点与我国现有银行的发展特点比较相似,同业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中占比较高,缺乏声誉管理意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北岩银行事件,先通过研究北岩银行在挤兑事件发生前后的做法,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关于声誉管理的相关其实,为我国银行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分析,除绪论外的第一章对北岩银行案例介绍,分别从北岩银行概况、挤兑事件经过以及挤兑产生的原因叁个方面阐述。第二章对北岩银行声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声誉的产生、传递和作用机制,然后分析北岩银行在本次挤兑事件中声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声誉管理是如何作用于存款人的选择,银行应该重视声誉管理,才能保证持续性经营。第叁章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我国银行对声誉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对银行年报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第四章从北岩银行得出我国声誉管理的启示,首先加强事前声誉管理,提高声誉管理意识;其次正确处置银行声誉问题,建立声誉事件后评价机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史小坤,陶雨琴,贾丹丹[10](2019)在《内部董事声誉、制度环境与上市企业银行贷款——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上市企业内部董事声誉对其银行贷款的影响。以2003~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内部董事声誉对企业银行贷款具有显着影响;拥有声誉良好的内部董事的企业相对没有具备良好声誉的内部董事的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数量更多,期限更长,成本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作用受到外在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市场化水平越低的地区,声誉对银行借款的影响越显着,即声誉在外在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地区可作为正式制度的替代机制,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银行声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兼顾是制约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原因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7年我国上市银行数据和百度指数平台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声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探究了公众关注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银行环境声誉能够提升其长期绩效,公众对绿色发展关注度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环境声誉对银行短期绩效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即便公众关注度有所提高,两者关系在短期内也无明显改善效果。虽然银行环境声誉的影响效应在短期内无法显现,且初期会对银行绩效产生不显着的正向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制度不断完善,银行环境声誉对银行绩效的正向影响由不显着变为显着。政府、银行和公众叁者应协同发力,不断完善绿色信贷制度体系,发挥公众舆论在绿色信贷中的作用,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行声誉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王磊,通讯员,杜毅鹏.清徐农商银行筑牢声誉堤坝[N].农村金融时报.2019
[2].王韧,孙汇沣.环境声誉提高了银行绩效吗?——兼论公众关注度的调节效应[J].公共财政研究.2019
[3].李佳昂.新时代商业银行如何处理声誉风险[J].金融经济.2019
[4].张长江,张玥.绿色信贷能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吗?——基于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J].金融发展研究.2019
[5].刘瑞海,朱丽晓.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与防控[J].河北金融.2019
[6].曾昕.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9
[7].傅丽菡.绿色声誉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黄晨.网络时代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问题研析[J].财富生活.2019
[9].李瑞瑞.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D].辽宁大学.2019
[10].史小坤,陶雨琴,贾丹丹.内部董事声誉、制度环境与上市企业银行贷款——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与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