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黑斑原鮡(Glyptosternon maculatum),是鰋觥鱼类(Glyptosternoid catfishes)的一种,为冷水性高原鱼类,分布于我国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至波密江段)。关于黑斑原鮡的研究,多集中于分类、生物地理学及鰋鮡鱼类系统演化、进化等方面,关于黑斑原鮡骨骼系统的研究报道甚少。本论文对采自雅鲁藏布江林芝和日喀则江段的黑斑原鮡的外部形态和骨骼系统进行了研究,判断分布在两地区的黑斑原鮡是否因为生殖隔离而产生差异。以期丰富其形态生物学资料,为黑斑原鮡系统演化、分布的地理格局提供科学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分布在林芝江段和日喀则江段的黑斑原鮡不存在差异,同时主成分分析表明林芝地区分布散点包容日喀则地区的分布散点。2、黑斑原鮡头骨具囱门,不具围眶骨系。作者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但凡围框骨系发达的鱼类,一般囱门退化亦或消失,相反,囱门发达的鱼类,围框骨系退化或者消失。3、在脑颅结构中,未发现后颞窝结构。4、发现了颌须骨和基垫骨两块特化骨骼,以往的研究尚无对此两种骨骼的报道。5、前颌骨可以分离为3块,与下颌的齿骨、关节骨共同组成了黑斑原鮡的口裂。6、具有发达的鳃盖骨系,除具有主鳃盖骨、下鳃盖骨、间鳃盖骨、前鳃盖骨之外,还具有基鳃盖骨,构成强大的鳃盖骨系。7、齿带为原鮡型、齿形为尖型,颌的悬系方式是后舌接型。8、尾鳍由1枚尾杆骨和3枚尾下骨组成,为标准的正型尾。9、黑斑原鮡脊椎骨划分:前躯椎(1-13)、躯干椎(14-18),尾椎(19-37)。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图、图版缩略语第一章 绪论1 鱼类骨骼研究进展1.1 鱼类骨骼研究方法1.2 鱼类骨骼研究意义2 鱼类外部形态学研究概述2 1 鱼类外部形态学研究方法2.2 鱼类外部形态学研究意义3 黑斑原鮡研究进展3.1 黑斑原鮡地理分布3.2 黑斑原鮡研究进展4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4.1 本论文研究内容4.1.1 黑斑原鮡外部形态学观察4.1.2 黑斑原鮡骨骼系统解剖学4.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黑斑原鮡外部形态观察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2 数据测量1.3 数据处理2 结果2.1 黑斑原鮡外部形态观察2.2 林芝样本和日喀则样本的形态差异分析3 结论和讨论3.1 个体之间的差异3.2 林芝与日喀则群体之间的差异第三章 黑斑原鮡骨骼形态学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2.1 头骨形态观察2.1.1 脑颅2.1.1.1 鼻区2.1.1.1.1 中筛骨2.1.1.1.2 侧筛骨2.1.1.1.3 鼻骨2.1.1.1.4 犁骨2.1.1.1.5 颌须骨2.1.1.2 眼区2.1.1.2.1 额骨2.1.1.2.2 副蝶骨2.1.1.2.3 翼蝶骨2.1.1.3 耳区2.1.1.3.1 蝶耳骨2.1.1.3.2 翼耳骨2.1.1.3.3 上耳骨2.1.1.3.4 前耳骨2.1.1.3.5 后耳骨2.1.1.4 枕区2.1.1.4.1 上枕骨2.1.1.4.2 侧枕骨2.1.1.4.3 基枕骨2.1.1.4.4 基垫骨2.1.2 咽颅2.1.2.1 颌弓2.1.2.1.1 前颌骨2.1.2.1.2 上颌骨2.1.2.1.3 方骨2.1.2.1.4 齿骨2.1.2.1.5 关节骨2.1.2.2 舌弓2.1.2.2.1 茎舌骨2.1.2.2.2 上舌骨2.1.2.2.3 角舌骨2.1.2.2.4 下舌骨2.1.2.2.5 续骨2.1.2.2.6 舌颌骨2.1.2.3 鳃盖骨系2.1.2.3.1 主鳃盖骨2.1.2.3.2 前鳃盖骨2.1.2.3.3 间鳃盖骨2.1.2.3.4 下鳃盖骨2.1.2.3.5 基鳃盖骨2.1.2.3.6 鳃条骨2.1.2.4 鳃弓2.1.2.4.1 上鳃骨2.1.2.4.2 角鳃骨2.1.2.4.3 下咽骨2.1.2.4.4 基鳃骨2.2 附肢骨骼形态观察2.2.1 肩带和支鳍骨2.2.1.1 肩胛骨2.2.1.2 乌喙骨2.2.1.3 支鳍骨2.2.1.4 上匙骨、匙骨、后匙骨2.2.1.5 鳍条骨2.2.2 腰带和支鳍骨2.2.3 奇鳍2.2.3.1 背鳍2.2.3.2 臀鳍2.2.3.3 尾鳍2.3 脊椎骨2.4 腹肋3 讨论图版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黑斑原鮡论文; 形态学论文; 骨骼论文; 鮡科论文; 主成分分析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