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确保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份发生且上报登记的146人职业暴露者的原因、过程、职业分布、暴露源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6例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技术操作,暴露者以护士和医师为主,乙型肝炎病毒为主要暴露源;全院职工人数每年在增加,而职业暴露人数呈逐年递减的形势。146例职业暴露无1人感染。结论: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遵照标准预防原则、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关键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59-02
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及护理等临床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病毒感染、皮肤黏膜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被注射针头及存在特殊物质(如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等)的锐器刺破等可损害健康的情况。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主要是指利器伤和血源性直接暴露,可导致经过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因而,医务人员应意识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并加强其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业暴露登记表”中的相关资料,共146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取问卷方式对该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和过程、职业分布、暴露源、全院职工人数和暴露人数进行调查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分析
各年份中职业暴露以技术操作处理医疗废物为主,医护人员每年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详见表。
2.2职业暴露发生的职业分析
我院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护士、医生、助产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分别占61.6%、24.66%、9.60%。
2.3职业暴露发生暴露源病原体的分析
我院主要暴露源病原体首位为乙型肝炎病毒占82.9%,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占3.42%。
2.4暴露人数趋势
2010—2015年,全院职工人数每年在增加,而暴露人数逐年递减,全院职工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在增强。
3.采取预防措施
(1)加强培训,规范医护的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对新进职工举行消毒隔离及职业安全行为的岗前培训。院感人员不定期下临床进行现场教育并发放宣传资料。
(2)规范医疗废物处理,2013年,院护理部新增小型治疗车,并规定在进行操作时都应推治疗车且每车下放置一个一次性锐器桶与垃圾分类盒,医疗垃圾分开处置,用过的针头立即放入锐器桶内,不进行回套,避免二次处理医疗废物,防止锐器损伤。
(3)改变不正确的操作习惯:按规章制度流程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进行任何血源性操作时均应戴手套,操作后进行六步洗手。
(4)对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采取密闭式静脉系统、无针接头,减少护士的穿刺频率,降低了护士被针刺的几率,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5)建立和健全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防护安全管理,制定一系列的防护措施,规范医护人员利器伤处理流程及标准预防
(6)定期给医务人员免费体检。对乙型表面抗原阴性的人员,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对工作中一旦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员,免费提供血清学检测,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疫苗,并定期进行追踪随访。
4.讨论
医院工作环境中,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中,本研究显示,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中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其次是医生,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欠缺、人员紧张、医疗废品处理途径和方法不规范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3]。医护人员的性格、工作压力等均会影响其职业安全。医院应进行人文关怀,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我院通过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及废物处理流程,建立并监督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显著降低了职业暴露的发生。
因此,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我国医院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从医院环境、组织管理和培训教育等方面对医护人员提供系统保障。
【参考文献】
[1]马丽,王琼,李明,等.某三甲医院13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的分析及管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4,35(10):1455-1457.
[2]李玲,陈晓玲.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613-615.
[3]顾春林,储著凌,颜旋,等.医、患两者的乙肝病毒医院感染特点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