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荧光作为输出信号的分子识别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本文分五个部分介绍荧光分析法在一些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阐述本论文所建立的荧光化学传感体系及相关理论模式。第一章文献综述,简单阐述四种主要的荧光识别原理,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荧光分析技术在过渡金属离子和生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工作中所应用的5种荧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鉴定及光谱性质。包括[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主体1)、[4-二甲氨基苯甲酰)乙氧羰甲基氨]乙酸乙酯(主体2)、[羰甲基-(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主体3)、(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乙酯(主体4)及(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主体5)。第三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研究了[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主体1)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第四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研究了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锌配合物(1-Zn)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第五章应用荧光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4-二甲氨基苯甲酰)乙氧羰甲基氨]乙酸乙酯(主体4)和(4-二甲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乙酯(主体2)对Cu2+的识别作用,Cu2+的加入使主体荧光猝灭。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识别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分子识别与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1.1 引言1.2 荧光传感识别机理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1.2.3 激基缔合物(Monomer-excimer)1.2.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1.3 分子识别1.3.1 蛋白质的荧光识别1.3.1.1 香豆素类荧光传感器1.3.1.2 荧光素类荧光传感器1.3.1.3 卟啉类荧光传感器1.3.1.4 芘类荧光传感器1.3.1.5 吡嗪类荧光传感器1.3.1.6 方酸菁类荧光传感器1.3.1.7 二甲氨基苯甲酰类荧光传感器1.3.1.8 其它荧光传感器2+识别'>1.3.2 金属离子Cu2+识别1.3.2.1 含N,N-二乙酸基团化合物1.3.2.2 冠醚类或硫杂杯[4]芳烃类化合物1.3.2.3 其它化合物1.4 论文设想第二章 主体分子的合成、结构鉴定及光谱性质2.1 试剂与仪器2.1.1 主要试剂2.1.2 主要仪器2.2 试验方法2.3 中间产物的合成2.4 主体分子的合成与鉴定2.5 主体的荧光光谱2.5.1 主体1的荧光光谱2.5.2 主体2-3的光谱性质2.5.3 主体4-5的光谱性质2.5.4 主体1-5在乙腈中的光谱参数比较第三章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的蛋白质荧光传感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主要仪器3.2.2 主要试剂3.2.3 实验方法3.3 结果与讨论3.3.1 蛋白质对主体1的荧光增敏作用3.3.2 荧光猝灭机理3.3.3 结合常数Kb与结合数n3.3.4 主体1与BSA(HSA)间的能量转移3.3.5 主体1对BSA(HSA)构象的影响3.3.6 偏振荧光实验3.3.7 机理探讨3.4 结论第四章 N-羧甲基-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基乙酸锌配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4.1 前言4.2 实验部分4.2.1 主要仪器4.2.2 主要试剂4.3 结果与讨论4.3.1 蛋白质对1-Zn配合物的荧光增敏作用4.3.2 荧光猝灭机理b与结合数n'>4.3.3 结合常数Kb与结合数n4.3.4 主体1-Zn配合物与BSA(HSA)间的能量转移4.3.5 主体1-Zn配合物对BSA(HSA)构象的影响4.3.6 偏振荧光研究4.3.7 共存离子的影响4.4 结论2+荧光传感'>第五章 基于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Cu2+荧光传感5.1 引言5.2 实验部分5.2.1 主要仪器5.2.2 主要试剂5.2.3 实验方法5.3 结果和讨论2+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5.3.1 主体与Cu2+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2+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图'>5.3.2 主体与Cu2+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图2+配合物结合比及稳定常数的测定'>5.3.3 主体-Cu2+配合物结合比及稳定常数的测定5.3.4 不同金属离子存在时主体3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变化5.3.5 机理讨论5.4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分子识别论文; 吸收光谱论文; 荧光光谱论文; 双重荧光论文; 血清白蛋白论文; 铜离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