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热力学分析论文-方静,刁梦宇,李春利,轩碧涵

耦合热力学分析论文-方静,刁梦宇,李春利,轩碧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热力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蒸馏,内部热耦合塔,热力学分析,节能

耦合热力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方静,刁梦宇,李春利,轩碧涵[1](2019)在《内部热耦合塔的热力学分析和节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运用熵法对内部热耦合塔可逆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以乙醇-水体系为例证明了热耦合塔相比于传统塔较优的节能优势,并确定了该塔的最佳操作范围。本文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热耦合塔的热力学效率以及熵增的公式进行推导,从理论上证明了热耦合塔在节能方面优于传统塔,又结合实验数据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表明:为实现两塔段间较优的传热推动力,将该塔的可操作压缩比初步缩小到1.8~2.6;压缩比为2.2时塔顶塔釜能耗最低;压缩比为2.5时,全塔热力学效率最高;操作压缩比操作范围在2.2~2.5时,全塔的熵增优于全部操作范围内的平均值,认为在该范围内热耦合塔的可逆性更高,节能效果更优。综合考虑能耗、热力学效率及熵增等各项参数,压缩比2.2~2.5为该塔的最佳操作范围。(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王洋杰,李强,李典鸿,宣益民[2](2018)在《聚光光伏-热化学耦合利用系统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种聚光光伏-热化学耦合利用系统的模型。系统利用抛物槽式聚光分频装置将光谱分成不同的两部分分别进行光伏和热化学转换,其中热化学模块以太阳能作为反应热驱动甲醇重整反应产生氢气进入燃气轮机发电。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拥分析,得出系统拥损失主要集中在光学拥损失,光伏模块能量转换过程的拥损失和热化学模块能量转换过程的拥损失这叁项,分别占总损失的32.7%,32.2%和27.0%。研究了不同分频波段下的光伏模块输出功率、集热器甲醇转化率和系统发电效率,同时将该系统与相同条件下的纯光伏系统和纯热化学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系统发电效率最高可达26.0%,相应的最佳光伏匹配波段为450~870 nm,相比于同等条件下的纯光伏系统和纯热化学系统,系统发电效率分别提高了11.1和6.1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浩,张志超,程晓辉[3](2018)在《基于热力学理论的水泥石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和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层地热井中,水泥环在温度作用下的塑性和应力非线性对井下系统的封固性有重要影响。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适用于水泥石的黏弹塑性热–力耦合本构模型。模型考虑了密度、弹性应变与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弹性应变与耗散方程的耦合关系,能够模拟水泥石在等温试验中的诸多重要力学特性,以及在非等温试验中随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强度和刚度衰减。在本构模型基础上开发瞬态传热的平面有限元程序,对中石油肯尼亚地热开发项目的套管–水泥环–围岩系统进行了温度和应力分析。研究发现,系统会在套管–水泥环界面和水泥环–围岩界面处产生应力集中,且界面处的温度附加应力在单调的温度荷载作用下呈现非单调性发展;能量耗散的考虑对于准确模拟水泥石的滞回特性和塑性变形发展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艳林,周梓荣,孙振忠,魏刚,李荣泳[4](2017)在《弹簧钢51CrV4中微量元素耦合热力学分析及其热处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弹簧钢51CrV4中多元微量元素耦合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各微量元素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溶与析出情况,并系统分析了热处理行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弹簧钢51CrV4中各微量元素的固溶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元素Ti、N在高温阶段其固溶量急速下降,元素V、C主要在1000℃以下,其固溶量急速减小;当温度为800℃时,钢中[V]为0.01260717%,[Ti]为3.99E-6%,[N]为3.3527E-4%,[C]为0.49146313%以及析出物总摩尔量t为0.00278269mol;弹簧钢51CrV4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变化较小;当回火温度为380℃时,其R_(eL)为1590MPa,R_m为1755MPa,A为8.6%以及Z为41.3%,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回火马氏体;末端淬透性试验显示HRC随距端部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距离为5mm时,硬度为59.7HRC,组织为马氏体;当距离为35mm时,硬度为46.7HRC,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18期)

李明周,童长仁,汪金良,黄金堤,李俊标[5](2017)在《基于Rand-MQC耦合算法的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最小自由能原理和修正准化学溶液理论,采用Rand-MQC耦合算法,建立了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数学模型,依此模型对某典型高强度生产工况进行了实例计算,并考察了吨矿氧和熔剂率对平衡产物组元活度及其含量的影响。实例计算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铜锍和炉渣相组成模型计算误差均在2%以下,接近生产测量值;为获得高铜锍品位且能较好控制渣含铜和渣中铁硅比,建议吨矿氧和熔剂率分别控制在215m3/t和11%左右。(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7年02期)

许焕斌,胡建杭,刘慧利,李昂,靳李富[6](2016)在《铜渣耦合木屑制备可燃气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物质的热解原理出发,以木屑为原料,使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木屑的热解特性,并基于能量平衡对热态铜渣耦合生物质余热利用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木屑在热解终温分别为400、500、600、700、800℃时热解需热量分别为335、373、430、513、643 k J/kg。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铜渣余热利用率逐渐增加,在800℃的热解温度下,铜渣余热利用率达86.78%。1 250℃的铜渣冷却至常温余热量达1 574.26 k J/kg,在热态铜渣耦合木屑反应体系中,气化1 kg的木屑只需1.92 kg的铜渣,系统的热损失为37.07%,能量转化率达69.46%,可产生热值为13 319 k J的可燃气。针对铜渣富含碱金属并含有大量余热的特点,铜渣耦合生物质制备可燃气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6年06期)

张志秋,陈振华,聂旭涛,姚程炜[7](2016)在《基于流固热耦合低温风洞扩散段热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风洞降温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大,容易在结构内部引发较大热应力,影响设备运行安全。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0.3m跨声速低温风洞扩散段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固热耦合方法,采用多物理场数据交换接口MpCCI,联合结构有限元软件Abaqus和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扩散段的流固热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低温内流场的换热特性,计算低温风洞结构的温度及应力分布。通过低温风洞试验发现,流固热耦合仿真结果接近于实际的测量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低温风洞结构的热力学特性,可为低温风洞的结构安全性能优化提供可靠的仿真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6年06期)

马龙,刘泽华,张小红,张超[8](2016)在《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的设计与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一套喷气增焓技术与水源热泵技术相耦合的低温热泵供暖系统,介绍其冬夏季供暖供冷与供生活热水叁位一体的工作流程,并以系统能效比为优化目标,对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确定出在不同工况下,系统最佳中间水箱供水温度和单、双级运行切换温度,并通过对压缩机排气温度与压缩比的分析,得出系统可在低温工况下可靠运行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6年02期)

唐熊辉,段晨,白宗良,周爱民,余涛[9](2016)在《菱形传动β型斯特林机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能以多种燃料为能源的闭循环回热式发动机。本文研究一种β型斯特林发动机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耦合分析模型。该耦合模型中考虑发动机的热损失以及不可逆性,以期能够得到更加接近实际工况的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回热器性能以及无益容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另外,研究得到不同几何参数下的发动机净输出功以及热效率,并评估传动机构、无益容积比以及回热器性能对发动机最大输出净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效率随着无益容积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回热器性能的降低而降低。(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王丽苹[10](2015)在《碳酸乙烯酯与丁二酸二甲酯耦合反应制备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体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团贡献法在433K~533K温度范围对碳酸乙烯酯与丁二酸二甲酯耦合制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反应体系的4个可能的反应进行了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θ)及平衡常数(Kp)的计算。结果表明,反应(2)和(4)为放热反应,其ΔrGθ<0可自发进行,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而反应(1)和(3)为吸热反应,其ΔrGθ>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与反应(3)相比,反应(2)的平衡常数较大,反应更易进行。(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5年01期)

耦合热力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一种聚光光伏-热化学耦合利用系统的模型。系统利用抛物槽式聚光分频装置将光谱分成不同的两部分分别进行光伏和热化学转换,其中热化学模块以太阳能作为反应热驱动甲醇重整反应产生氢气进入燃气轮机发电。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拥分析,得出系统拥损失主要集中在光学拥损失,光伏模块能量转换过程的拥损失和热化学模块能量转换过程的拥损失这叁项,分别占总损失的32.7%,32.2%和27.0%。研究了不同分频波段下的光伏模块输出功率、集热器甲醇转化率和系统发电效率,同时将该系统与相同条件下的纯光伏系统和纯热化学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系统发电效率最高可达26.0%,相应的最佳光伏匹配波段为450~870 nm,相比于同等条件下的纯光伏系统和纯热化学系统,系统发电效率分别提高了11.1和6.1个百分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热力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方静,刁梦宇,李春利,轩碧涵.内部热耦合塔的热力学分析和节能研究[J].化工进展.2019

[2].王洋杰,李强,李典鸿,宣益民.聚光光伏-热化学耦合利用系统热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3].王浩,张志超,程晓辉.基于热力学理论的水泥石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和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4].王艳林,周梓荣,孙振忠,魏刚,李荣泳.弹簧钢51CrV4中微量元素耦合热力学分析及其热处理行为[J].热加工工艺.2017

[5].李明周,童长仁,汪金良,黄金堤,李俊标.基于Rand-MQC耦合算法的高强度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分析[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7

[6].许焕斌,胡建杭,刘慧利,李昂,靳李富.铜渣耦合木屑制备可燃气的热力学分析[J].工业加热.2016

[7].张志秋,陈振华,聂旭涛,姚程炜.基于流固热耦合低温风洞扩散段热力学特性分析[J].实验流体力学.2016

[8].马龙,刘泽华,张小红,张超.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的设计与热力学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

[9].唐熊辉,段晨,白宗良,周爱民,余涛.菱形传动β型斯特林机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耦合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6

[10].王丽苹.碳酸乙烯酯与丁二酸二甲酯耦合反应制备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体的热力学分析[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

标签:;  ;  ;  ;  

耦合热力学分析论文-方静,刁梦宇,李春利,轩碧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