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前言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提出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组概念,它们仅在胚胎干细胞中表达,而在成熟体细胞中无表达,其中包括Oct3/4,Sox2,Nanog基因等。同源蛋白转录因子Nanog是最近在小鼠和人的胚胎干细胞(ESC)中发现的一类新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它是哺乳动物胚胎全能干细胞的标志物,在维持其未分化状态中起重要作用,成体细胞中则不表达。那么,使用5-FU制造大鼠气管损伤模型中的干细胞是否为机体应激状态下形成,其中是否有Nanog的存在,在其增殖分化过程中Nanog的变化趋势如何呢?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5-FU制造大鼠气管损伤模型,观察Nanog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气管干细胞形成及保持未分化状态的分子机制。另外本实验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HE染色对照的方法观察并探讨了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核中染色质变化规律。材料与方法1、离体大鼠气管损伤模型的制备。取约250克左右Wistar大鼠,雌雄不限,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4ml/100g,无菌条件下取出气管,无菌PBS反复冲洗,置于DMEM/F12培养液中(含10%胎牛血清),剪成约2-3mm的气管环,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纤毛摆动良好,取一组织块作正常对照;于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20mg/ml的5-FU,37℃,5%CO2孵育12小时,弃去上述培养液,换成新鲜DMEM/F12液(含10%胎牛血清)继续培养,于换液后0、3、6、12、24、48、小时分别取出一组织块,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成2μm厚的组织切片。另取换液后各时间点的气管组织及正常气管组织,解剖显微镜下机械剥离上皮,放于1.5ml Eppendorf管中,-70℃保存,以备总蛋白提取。另外在换液后各时间点取气管组织及正常气管组织,2.5%戊二醛固定。2、HE染色动态观察各时间点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学形态改变。3、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Nanog表达的动态变化。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抗原修复,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一抗用兔抗Nanog,二抗为FITC标记山羊抗兔IgG,用Hoechst复染细胞核。50%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Olympas-BX51下观察并照相。阴性对照实验:用等量的0.01mol/LPBS代替一抗,其余步骤同前。4、气管上皮Nanog蛋白的半定量检测。取5-FU作用前后的气管上皮组织,提取总蛋白质。用Western blot分析Nanog蛋白的表达情况。5、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气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染色质的变化。结果1、组织学形态改变:5-FU作用后0h,大部分气管上皮脱落,残留间隔分布的裸核样细胞(即GO期细胞);去除5—FU后恢复6h,裸核细胞消失,细胞数量增多,呈扁平状,细胞核变长,细胞浆伸展几乎可以将基底膜覆盖;24小时,上皮细胞数目继续增多,大部分变为立方细胞,胞核增大,胞浆增多;恢复至48小时,细胞表面出现多量纤毛,局部上皮接近假复层结构。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以胞核中出现明亮绿色荧光为Nanog阳性表达。正常气管上皮中无Nanog表达。经5-FU作用后0小时,G0期细胞中出现Nanog阳性细胞表达;去除5—FU后3-6小时,Nanog阳性细胞增多,表达增加,达到高峰;24小时,Nanog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48小时,Nanog表达量降至最低。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Nanog蛋白在气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各时相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去除5-FU后恢复0小时出现表达,恢复3小时表达量增高,至6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明显减弱,至48小时只有微弱表达;正常气管上皮中几乎无表达。4、扫描电镜及投射电镜结果:扫描电镜显示G0期细胞为半球形,表面较光滑,无纤毛及微绒毛,恢复24小时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出现,48小时后长出纤毛。透射电镜显示残存的G0期细胞核内充满致密、深染的异染色质,细胞器不发达或缺乏,呈干细胞特点。随着上皮细胞分化,细胞核内异染色质逐渐减少,常染色质逐渐增多。结论Nanog在G0期干细胞中有表达,推测体细胞受到非常刺激后基因组再编程,具有干细胞的特点和功能,进而完成气管上皮的损伤修复。Nanog在干细胞中高表达,随着细胞分化,其表达下降,直至消失。说明Nanog对保持细胞未分化能力起重要作用。在气管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质构象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干细胞的分化伴随着异染色质的减少和常染色质的增多。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猪肺炎支原体对猪气管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15(03)
- [2].人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及气液界面培养[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01)
- [3].支气管上皮中GULP1蛋白的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8(04)
- [4].ABCG2/Bcrp1可能是大鼠气管上皮干细胞的标记物[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05)
- [5].MiR-152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气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10)
- [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人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J]. 解剖学报 2011(05)
- [7].绵羊气管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绵羊肺炎支原体对其的吸附[J]. 中国兽医学报 2015(08)
- [8].鸡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传支病毒在其培养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3)
- [9].内毒素对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02)
- [10].猪圆环病毒2型在猪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增殖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1)
- [11].氯气诱导急性气管上皮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8(01)
- [12].镍钛合金支架联合自体心包重建长段气管的动物实验[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11)
- [13].L-精氨酸对兔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06)
标签: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论文; 干细胞论文; 再编程论文; 染色质构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