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接触器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和动态特性会影响到其所在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本文以CJ20-25型交流接触器为研究对象,对接触器合闸过程中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和动态特性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CJ20-25型交流接触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包括不同合闸相角、不同线圈电压下的电流特性、位移特性、时间特性、速度特性和吸力与反力特性配合。(2)研究了接触器在合闸过程中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详细分析了同一试品在同一相角下多次测量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同一试品在不同合闸相角下测量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以及不同试品在同一合闸相角下测量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现象。(3)针对动态响应过程中表现的各种动态响应不确定性现象,提出评价单台产品动态响应的不确定性指标:同一相角的动态响应不确定度f uncert和不同相角的动态响应不确定度funcerts。(4)在单台产品两个动态响应不确定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样本抽样和置信区间估计数理统计理论,提出两个动态响应批不确定性指标,分别是同一相角的动态响应批不确定度f lot和不同相角的动态响应批不确定度flots。(5)研究了四种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结合法、主客观模糊熵权法和客观型模糊熵权法。为选择评价接触器动态特性合理的决策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意义1.2 接触器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1.2.1 虚拟样机技术在接触器中的应用1.2.2 动态测试装置研制1.2.3 减少触头弹跳的措施1.2.4 结构、性能优化1.2.5 动态响应性能评价1.2.6 其他研究领域1.3 评价理论研究现状1.3.1 层次分析法1.3.2 熵权法1.3.3 模糊综合评判法1.4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CJ20-25 型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2.1 研究对象2.2 工作原理2.3 接触器吸合过程数学模型2.4 接触器动态过程仿真模型2.5 CJ20-25 型交流接触器操动机构的动力学仿真2.5.1 电流特性2.5.2 时间特性2.5.3 速度特性2.5.4 动态吸力特性与速度特性2.5.5 位移特性第三章 多种评价理论分析3.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概念及实现步骤3.1.1 模糊综合评判法3.1.2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步骤3.1.3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步骤3.2 层次分析法及实现步骤3.2.1 层次结构模型3.2.2 AHP 判断矩阵3.2.3 AHP 一致性检验3.2.4 标度的选择3.2.5 AHP 的优点和缺点3.3 模糊层次分析法3.3.1 模糊层次模型的创建原则、定义和定理3.3.2 模糊层次分析的主要步骤3.3.3 具有两级准则层的模糊层次分析法3.4 熵权法3.5 模糊熵权评判法3.5.1 主客观模糊熵权法3.5.2 客观型模糊熵权法第四章 动态响应过程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评价4.1 动态测试4.2 动态响应的不确定性4.3 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4.4 动态响应的模糊综合评判4.4.1 动态响应特性参数的选择4.4.2 模糊综合评判法用于动态响应评价的实现步骤4.5 动态响应不确定性评价指标的构建4.6 单台接触器动态响应不确定性评价4.6.1 数据处理与分析4.6.2 同一相角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评价4.6.3 不同相角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评价4.6.4 单台接触器两个动态响应不确定度的比较分析4.7 整体动态响应批不确定性评价4.7.1 整体动态响应批不确定性评价步骤4.7.2 实例计算第五章 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评价5.1 动态特性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法5.1.1 数据预处理5.1.2 模糊层次分析法实施步骤5.1.3 隶属函数为区间型的模糊层次分析5.1.4 评判结果分析5.2 单台接触器动态特性分析的 FAHP 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法5.2.1 基于三角形隶属函数的 FAHP 与模糊综合评判结合法5.2.2 基于区间型隶属函数的 FAHP 与模糊综合评判结合法5.3 单台接触器动态特性分析的熵权法5.3.1 基于三角形隶属函数的接触器动态性能熵权法评价5.3.2 基于区间型隶属函数的接触器动态性能熵权法评价5.4 四种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5.4.1 评价结果比较5.4.2 评价结论5.5 采用正态分布概率统计法进行整体动态特性评价5.5.1 基于三角形隶属函数的整体动态特性评价5.5.2 基于区间型隶属函数的整体动态特性评价第六章 结论6.1 本文研究总结6.2 论文的创新点及成果6.3 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交流接触器论文; 不确定性论文; 动态响应论文; 指标论文; 决策寻优论文;